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专访中国最大精子库:捐精合格率不到06年一半

日期: 来源:每日人物收集编辑:每日人物


4月初,在各地一度传出“精子紧缺”消息的春天,每日人物来到了中国最大的精子库——湖南中信湘雅精子库,与两位生殖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聊了聊关于中国男人精子的话题。


这两位专家分别是卢光琇和黄川。今年已经84岁的卢光琇,是我国著名生殖医学与医学遗传学家,她同时也是中信湘雅首席科学家、终身荣誉院长;而中信湘雅医院的精子库组长黄川,作为副研究员,她一直工作在生殖医学领域一线,获取了关于中国男人精子质量的第一手信息。她如今的工作重心之一,是研究如何能更好地保存中国男人的精子。


经历了3年疫情之后,各地精子库坐不住了。从今年2月开始,云南、陕西、山东、北京等多个省份,像接龙一样接连发出捐精倡议,许多省份甚至把“捐精益处”与“千元补助”红字标粗,只为了吸引更多的人。


然而,各地精子库也发现,捐精者是多了,但合格率却不高。“只有两成志愿者精子合格”的热搜引发热议,不少人纳闷“难道是中国男人不行了?”


包括近日,“你接受另一半捐精么”的话题依然上了热搜。这一话题,源于一位清华博主,发了自己陪同未婚夫,前往北医三院捐精的视频。但在讨论区里,有六成以上的人选择“不接受另一半捐精”,再次出现争议。


精子似乎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而我们,也希望在这次全国规模最大、成立最早的人类冷冻精子库的探访中,寻找到人们想要的答案。


文 | 高越

编辑 | 易方兴

运营 | 岩蕊


5000元的诱惑


对你来说,5000元意味着什么?


对于一些捐精志愿者,尤其是大学生而言,这个诱惑确实不小。平均5000元的捐精补助,相当于一个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一个iPhone手机,或者一次四天三夜的短途旅行。


只是,这个诱人的“果实”,并不是人人可以摘到。


最近2个月,中信湘雅医院的精子库组长黄川,和同事们过了一个“假淡季”,她们比捐精旺季时还忙。


所谓旺季,通常指的是放假前。那时候,一天能有一百多人来捐精,黄川说,这是因为,“回家之前,大学生们都想先搞一笔钱”。


但现在,“反季节”的旺季出现了。


自打捐精倡议书发出后,这个春天,精子库内一直挤满了人。周一人最少,从周二开始逐渐增多,每天有三四十人。等到周末,人更加多了,一天就有一百多人。


▲ 捐精前的检查。图 / 视觉中国


在来捐献的志愿者中,大部分人瞄准的是5000元的捐精补助——这也无可厚非,只不过,真正能够将这笔钱拿到手的人并不多。


“三四十人里,往往只有六七人可以检测合格。”黄川说。


这么算来,合格率的确只有约二成。


有些时候,她们确实会遇到精子出现问题的捐献者,比如无精症,但医生们不敢说得直接,只能委婉地暗示,“有机会可以去男科门诊看一下”,言下之意是需要治疗。


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单纯质量不合格。一般来说,如果第一次质量不合格,还可以再尝试两次。医生们也安慰捐精者,一次捐精并不能作为评判标准,可以试着调理生活作息,再来重新尝试。


很多人相信自己,只要调整作息,“下次一定没问题”。然而,其中的不少人,就算三次捐献机会用光了,也还是不达标。


这就意味着,捐精彻底以失败告终。黄川说,有一回,一个捐精失败者甚至当场哭诉,“说自己没钱吃饭了”。


精子合格率不到2006年的一半


“中国男人的精子质量,是不是真的在下滑?”


这个问题,让黄川有些无奈,她经常会被这么问。她一般会解释,“话也不是这么说”,接着再详细说明,“精子库的捐精标准,要比常规精子的要求高出很多”。


显微镜下,正常精子像蝌蚪一样,头部呈椭圆形、带小尾巴,约长60微米,分头、颈、中、尾四部分,合格的精子是充满活力的,它们会摇动尾巴、四处游动。


与多年前相比,精子库的精子合格率的确在下滑。中信湘雅曾经公布过数据,2006年,合格率是45.9%,此后的八九年间,数字一直在下滑,直到2015年落到谷底,是17.7%,后来,略有上升,直到现在,一直持平在20%左右,还不到2006年的一半。


作为入选精子库的必经之路——捐精,整个过程就像是高考。“考生”需要考核多个科目,包括精液量、酸碱度、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力等,每个科目都要达标。


常规精子水平是“本科线”,要满足1500万精子浓度,和32%精子活力的标准,也就是说,只要超过这个数值,就算是“过线”。


但捐精标准就像是“一本线”,树立了更高的标准,满足条件的人也更少。这个“分数”被确定为6000万精子浓度,和50%精子活力。


介于二者之间的精子,上不了“一本”,没法进行捐精,但并不影响“读本科”,依然算是常规精子水平。


▲ 精子样本质量分析。图 / 视觉中国


同时,就像报考飞行员需要测试视力一样,想要捐精,也需要有额外的“复试标准”,是要考验精子的耐寒能力,保障冷冻复苏后,精子活力依旧超过40%。


层层闯关后的精子,才能正式入选,成为那20%中的一份子,可以对外供应。


现如今,男性精子质量,已经成为了生育的一大问题。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卫健委数据,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经达到12%-15%左右,其中四成是男性因素,多是因为精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卢光琇认同,精子质量的下降与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精子是脆弱的,也是经历波折的,它从精原细胞发育开始,要经历漫长的“历劫”过程,很多因素都会对它产生影响,比如环境,饮食、熬夜、压力和吸烟。


▲ 卢光琇正在和病人沟通。图 / 受访者供图


除此之外,新冠疫情后,上海精子库也曾经发现,精子质量有受到病毒的影响。


这个问题,黄川和湖南省疾控一起进行了一项研究。她选择了十几位正在阳性的患者,分别检测他们阳性后3个月、6个月的精液。


结果显示,他们的精液中确实存在一些病毒片段,但已经不具备致病性。好在,一般在6个月后,这些病毒片段能够被代谢掉,精子质量也会有所回升。


向牛的精子库学习


至今,作为中国最大的精子库,中信湘雅精子库已经招募过大学生四万余人,累计冻存38.8万份精液。与其他地方不同,今年春天,这里不仅不紧缺,还会支援别处。


这些精子,目前都储存在医院四楼的精子冷冻库。冷冻库内,摆放着一排排液氮罐,存放着十万份供精者的精子样本。


某种意义上,这十万份精子,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数以万计的人类。为了保证安全和质量,医院还为液氮设置了探头,提供远程报警。而为了尽可能保证操作的低温,精子库正在尝试使用机器人,取代人力取精导致的温度波动。


对人类的延续来说,精子库的存在意义非凡。它能够解决许多无精症、少精症男性的问题,在建成全国第一家人类冷冻精子库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卢光琇她们为全国提供了75%的精子。直到现在,医院门诊里,每天有一半以上,都是全国各地赶来看病的患者。


▲ 放置精子液氮罐的仓库,分为三个区域。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四十多年前,精子库建立之前,无法生育的男性还是一群“隐形人”。以至于很多时候,不能生孩子的帽子,常常扣在了女性身上。


状况的改变始于一封信。


1981年,卢光琇正在广东做外科医生,她的父亲,也是中国遗传学奠基人卢惠霖,向她转递了一封信,寄信人是一位无精症患者。他在信中说,为什么牛都能有动物精子库,人却没有。他想当爸爸,愿意接受捐精,做第一个实验者。


卢光琇很受触动,她去了北京郊外的一家牛的精子库,学习如何冷冻精子,学成后,扛着液氮罐上火车,不停地向周围人解释,这是水蒸气、不会爆炸,就这样,一路扛回了长沙。


▲ 1983年构建的早期改良冷冻精子库。图 / 受访者供图


但很快,她遇到了问题,那就是没有精子,没人愿意实验,向临床要也要不来,卢光琇只能动员自己的丈夫,进行捐献。


整整一个晚上,卢光琇一直守在冒气的液氮罐旁边,第二天一大早,终于得到了中国第一份冷冻人类精子。后来,中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在1981年建成了。随后,第一例人工授精婴儿也诞生了。


“我只要985博士生的精子”


与捐献者相对,天平的另一方主体,是求精者,也叫受者。他们不能与精子库的医生接触,但他们的需求,与医生们的工作息息相关。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信湘雅精子库的办公室外每天都守着一对让医生们“头疼”的访客,他们是一对本科毕业的夫妻,男人一米七左右,女人一米六出头。夫妻俩的诉求很简单——求精。


之所以“头疼”,一是因为按照规定,他们不能跟求精者见面;另一个是因为,他们的要求太高了。无论对谁,女人只有一句话:“我只要985的博士生,身高2米!”医生一再解释,“真的没有”,但“博士”“2米”就像是两个深深印在她身上的标签,撕也撕不下来,一直不肯让步。


最后,医生们不停寻找、协商,才为她找到了一名身高一米八以上的985硕士生,作为合适的供精。


医生们很无奈,如此千方百计地满足需求,是因为精子库已经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了。“过去精子少,都能用出去,不想要也没有了。但现在,精子库数量多了,竞争大了,就变成买方市场了,开始提条件了。”


这样一来,精子间有了“鄙视链”。


最重要的是血型。在选择供精时,黄川常常被女方要求,“选择一个和丈夫血型相同的捐献者”,这是因为精子,是一个家族血缘间的纽带与印记,“相同血型,孩子长大后更不容易发现”。


▲ 纪录片《生门》剧照。图 / 豆瓣


2016年,二胎政策后,一天内精子库就接到了上百个电话,许多夫妻想要再次使用同一个捐献者的精子,生一个二胎,为的是“让两个孩子具有血缘关系”。


另外,长相也是个标准。一个是长得像,黄川常常听到令她哭笑不得的需求——“找一个跟我老公长得像的”。出于双盲原则,捐献者的长相不能公开,在过去,这一点医生往往无法满足。


如今,精子库引进了相似人脸匹配的技术,可以选出与求精者最相似的供精者,给出80%或50%的结果。


只是,数字是冰冷的,求精者依旧难以感知,全靠自己想象。精子库只能继续改进,用数据库记录了1万多张虚拟的东亚男性面孔,将匹配结果转化成虚拟人物,一一展示给对方看,就像是捏脸游戏。


而且,想要帅气的捐献者,是很多人的诉求。曾经,有一位求精者给医生发了一堆小鲜肉明星的照片,“按照里面哪一个都行”。


面对这类需求,黄川她们只能细化标准,把长得帅,换成双眼皮、大眼睛,这类客观的条件。


在层层标准筛选之后,剩下最基本、最朴素的需求,还是身高和学历。如今,大多数精子库的标准存在共识,身高要165CM以上,学历是高中和大专毕业,但在现实需求下,标准往往会被推高,比如北京不仅要求170CM以上,还需要体重指数小于30;广东省更注重学历,一律要求本科毕业。


“这也是没办法。”黄川感叹。


一个捐献者,最多给5个女性受孕


在精子库中,有一条双盲规则。精子的来源、去向,都是隐私。


卢光琇从医四十多年,数不清看过多少患者,直到现在,她已经84岁了,还在坚持看门诊,只不过,每天只看一位。在这么多的人中,她一直记得那位特殊的患者。


那是2010年,一位年轻的女性在丈夫的陪同下敲响了门,告诉她,自己是人工授精的婴儿。卢光琇很惊讶,按照保密原则,父母不应该告知孩子自己的来历。对方告诉她,父亲去世了,自己流过产,输卵管不通,不能怀孕。母亲说:“可以去找卢医生,我们有缘,她会帮助你的。”


在医院的走廊里,有一面展区,上面贴着精子库各个阶段的发展史,丈夫在“第一个人工授精婴儿”的展面上,认出了这是自己妻子小时候的照片。那一刻,她得知了自己的来历。


在卢光琇眼里,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精子库里第一个人工授精的婴儿,27岁的时候,再次找到她,通过试管手术,成为了母亲。


只是,卢光琇并不期待看到这种缘分,相反,她希望有更多达成共识的保密。


在选择阶段,每个来寻求人工授精的夫妻,卢光琇都会让他们签署同意书,这份无法被公证的文件,将保障他们成为法律意义上的父亲和母亲,共同抚养孩子、履行责任。卢光琇也会劝告他们,选择供精这件事,最好只有两个当事人知道,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要说。


另一条伦理规则是:“一个捐献者,精子最多只能供给5个女性受孕。”


▲ 医生给孕妇做超声波检查。图 / 视觉中国


这是人口学家测算过的数字,不能超额。精子库外供数量庞大,为了保障数字,每外供出一份精子,黄川和同事们就要进行一次追踪。反馈单上的数据必须明确:是否受孕、是否妊娠,一一记录清楚。


这是为了防止出现近亲结婚的可能性。多年前,有一位供精出生、长大的女孩,找到门诊,拿着自己父亲和男友的身份证,要求医生查询,男友的父亲有没有可能是当年捐献精子的志愿者。


虽然结果并不是,但这引起了医生们的反思。如果就是如此凑巧,该怎么办?如实相告的话,违反了精子库的双盲原则;但如果不告诉,就会导致双方近亲结婚。


目前,国内精子库还没能建立有效的共识避免这一问题,医生们只能根据供精者管理系统,义务地为子女提供婚前咨询服务,进行后代追踪,并在查询基础之上,建议他们去进行亲子鉴定。


虽然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外供时,黄川和同事,会尽量划分开地域,“多找远的地方发”。


冷冻精子


但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接受别人的精子。


“更多的人还是想生属于自己的孩子。”卢光琇说。


这些年,她遇到过遗憾的故事。比如,有一对夫妻,两人都很高,长得也精神。妻子怀过一次孕,当时不想要,就流产了。但后来,丈夫得了腮腺炎,引起了睾丸的炎症,破坏了精子,无法生精。


两个人找到卢光琇,但当时技术手段无法解决,只能使用供精。只是,夫妻俩还是想生自己的孩子,无法接受。


这对夫妻的问题,放在如今已经有了办法解决,那就是稀少精子冷冻技术。这项技术,中信湘雅精子库从2015年就在研究,它可以帮助一些传统意义上无精症的男性患者,通过显微取精的方式,找到微量精子、甚至是单精子,再试管生育。


这似乎是如今精子库转型的方向——从鼓励捐精,到提倡冷冻精子、进行生育力保存。


▲ 医生将检验合格的精子放入液氮罐冷冻保存。图 / 受访者供图


在过去,冷冻精子一般是为两种人准备的,一种是需要放化疗的病人。曾经,有一位需要化疗的患者,治疗前,进行过冷冻精子。他病愈后,准备做试管婴儿,但妻子却反复流产,后来才发现,是化疗导致精子里的染色体出现了问题。


这个时候,卢光琇想起他还有一份冷冻精子,赶紧解冻使用,这才让他的妻子成功受孕,生下了健康的孩子。


黄川也见过最小的一个冻精者,只有15岁。他在进行白血病的化疗前,预备冷冻精子,这也是他第一次排精,虽然精子量很少,但还是发现了精子,可以成功冷冻。


黄川和同事做过调查,有些肿瘤科医生会跟患者科普这个问题,并建议他们在放化疗之前去做生育力保存,但这并没有形成共识。


还有另一种冷冻精子的,是从事危险职业的人。卢光琇常常去高校开讲座,有时讲男性生殖,有时鼓励捐精。这几年,她还把讲座开到了消防大队,存精子十年,通常需要几万块钱,但那一次,她主动提供100个冷冻精子的免费名额,供消防员们报名使用。不过,当时收效不大,最终只有一个消防大队的人选择冻精,理由也是因为无精症。


由此可见,国内对于生育力保存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有的时候,人们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会选择冷冻精子,比如,有一对异地夫妻,妻子决定做试管,丈夫就决定提前冷冻好精子,如此一来,即使他不在身边,妻子也可以独自完成试管流程。又比如,许多家长在孩子出国前,会选择冷冻一份孩子的精子。


现在,卢光琇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科普“生育力保存”。从2020年开始,卢光琇开始做短视频,鼓励大家“让我们35岁的时候,还能用自己25岁的精子和卵子生孩子”。


毕竟,在她看来,年轻人如今更喜欢晚婚晚育,中国也已经过了人口红利期了。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 在海南,又发现新物种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下称:中科院海洋所)在重要经济海藻类群江蓠科物种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一种具有特殊精子囊枝的江蓠科新物种,并命名为曾氏江蓠。这一研究成
  •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治愈极重度弱精症患者

  • “生了,生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4月初,龙先生(化名)向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医生表达感谢。患“极重度弱精症”的他,通过辅助生殖助孕,2023年2月底成功迎来一对龙凤胎,并感
  • 当捐精难于上哈佛,澳大利亚人转向地下精子库

  • 23个月内捐精693次成为533个孩子的爹……捐精的入围难度超过上哈佛……上述两个说法,一个出自2011年的加拿大电影《星爸客》,一个出自美国的捐精广告,透过这两个说法,我们至少可
  • 潮声丨精子危机来了?答案可能与想象的不太一样

  • 潮新闻 执笔 卢一精子,被称为“生命的种子”,是人类繁衍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精子的生存状况却在不断面临挑战,而由此导致的不育比例也在不断上升。4月3
  • 全国精子库未来如何发展?专家们在湖南聊了这些

  • 湖南日报4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洪雷 黄川 董雷)如何进一步发展国内精子库建设、壮大稀少精子冷冻技术,造福更多不孕不育家庭?今天,“首届全国精子库未来发展建设研讨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专访中国最大精子库:捐精合格率不到06年一半

  • 4月初,在各地一度传出“精子紧缺”消息的春天,每日人物来到了中国最大的精子库——湖南中信湘雅精子库,与两位生殖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聊了聊关于中国男人精子的话题。这两位专
  • 热闹非凡!千佛山“三月三”民俗文化庙会开幕

  • 4月20日,千佛山“三月三”民俗文化庙会热闹开幕。据了解,本届庙会除了设有非遗手工定制展示、地方特产、风味小吃等各类展区之外,更加注重年轻游客的需求和游园体验,将首次举办
  • 图集|夏张镇:春风吹拂处 紫藤吐艳时

  • 芳菲四月,又到了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紫藤花开的时节,又多了一袭紫色的优雅,多了一抹季节的温柔,多了一份赏花人爱花惜花的愉悦之情。一片明亮的紫色,欢快而又含蓄。紫藤花开
  • 西安市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速戳→

  • 西安市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西安市医疗保障局想知道西安市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慢性病报销有没有起付线?别急,西安医保为大家详细梳理快来一探究竟1起付标准即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
  • 光明生命科学园即将投入使用

  • 4月20日,记者来到光明生命科学园,五栋漂亮、大气、科技感十足的建筑优美地呈现在眼前。据悉,该项目已全面完工,正在加快推进设备进驻,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光明生命科学园。两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