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上班路上看见修地铁挖出的一堆淤泥,没想到里面有8000年前的水稻证据

日期: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收集编辑:中国科普博览

 水稻对我们意义重大,它不仅喂养了现代全球近一半的人口,而且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约在1万年前,东西方的古人类差不多同时分别驯化了水稻和麦类,让东西方人类都从采集渔猎的原始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变,最后进入了新的文明时代。

大量考古证据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就是水稻的“故乡”。例如,在钱塘江流域的上山文化遗址群(距今约11000—8400年)、长江中游的彭头山遗址(距今约9000—7800年)以及淮河流域的顺山集遗址(距今约8500—7500年)等地,都出土了早于8000年的原始驯化水稻的珍贵记录。

传统考古方式:在大大的土地上面挖呀挖呀挖

传统的考古工作是通过田野考古发掘来寻找先民生存的遗迹。在田野考古中,考古人员主要以野外调查、地层钻探和田野挖掘来获取实物资料——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一群考古学家用蹲在坑中挥舞着小铲子和刷子的形象。迄今为止,田野考古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果,比如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史前水稻遗存实证遗址已近200处,而且其中还有发现于浙江浦阳上山遗址的关于万年水稻最早种植行为的实证。

然而,传统的考古学在揭示古人生活面貌时,也面临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限制。

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一些遗迹地层可能由于岁月久远而埋藏得过深,超出了传统考古挖掘技术所能触及深度的范围;其次,有时地层的保存状况并不理想,受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许多有价值的线索难以被发掘。此外,发掘点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如果距离古人活动中心过远,那么即便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也可能难以找到明显的生存痕迹。更为棘手的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楼房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兴建往往会对地下的史前文化遗迹造成破坏或深埋。这不仅加大了考古工作的难度,也使得许多原始稻作农业相关的证据可能被遗漏或未被发现。

考古学家们在三星堆进行田野考古工作

(图片来源:CCTV新闻截图)

这些局限性导致了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根据田野考古证据,长江三角洲的原始水稻农业证据似乎相较其他区域在年代上更为滞后。

一般来说,科学家们认为对水稻的驯化过程可能与历史的气候变化过程息息相关。在大约1万年前,寒冷的末次冰期结束,气候逐渐回暖湿润,长江三角洲逐渐形成,这为长江下游地区的古代先民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和优越的湿地环境。

在长江三角洲以南的浙江宁绍平原,一万年以来经历了类似的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迁,促使该地区的水稻在8000年前便踏上了驯化之路。与此同时,尽管北方黄河流域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寒冷,但在同一时期也发现了水稻种植的记录。令人费解的是,地处钱塘江流域和黄淮地区中间地带的长江下游地区,至今尚未发现早于8000年的水稻实证报道。

距今8000年前出土水稻遗存的主要考古遗址分布图

(图片来源:邓振华)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长江三角洲早期的水稻记录究竟存在与否?如果存在,为何其年代会晚于其他区域?是古人类在这个区域中跳过了水稻种植的阶段,还是传统的考古方法未能幸运地发掘到相关证据?在传统考古手段未能获得相关实证之际,环境科技考古的手段无疑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南京发现8000年前的水稻证据

一次偶然的机会,科研人员在日常通勤途中,途经明故宫遗址附近时,无意间观察到地铁城建地勘所钻出的泥土岩芯。这些岩芯呈现出均质细腻的青黑色,且富含有机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浓厚兴趣。他们推测,这些泥土岩芯很可能是湖相沉积遗留下来的宝贵样本。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曾是古燕雀湖的所在地。明朝时期,朱元璋为建都而“迁三山、填燕雀”,通过运土填湖的方式,使得这片湖区逐渐转化为陆地。这一历史记载进一步佐证了科研人员的推测,即这些沉积物确实来自于古代的湖泊沉积。

南京明故宫后宰门MGG3钻孔部分岩芯图(图片来源:舒军武)

湖泊沉积物主要由河流和风力带来,沉积的速率比较稳定,而且连续性好,其中还会携带大量花粉等生物指标。而这些生物指标则是我们揭示古代植被、气候和环境演变的宝贵线索。因此,这些沉积物被誉为记录古生态的“地层之书”,是科研人员研究古环境的重要材料。其中尤以花粉最为重要,花粉作为种子植物的雄性繁殖器官,其个体微小,从数微米到200微米不等,需借助显微镜方能观察其形态。花粉数量庞大,且质地坚硬不易腐蚀,因此在沉积物中广泛分布。由于花粉的形态与母体植物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的花粉种类和数量,科研人员能够较好地重现沉积物形成时周边的植被特征,并进一步推测当时的气候与环境状况。

通过分析这段偶尔得到的湖泊沉积物样品,研究人员在沉积物钻孔距地表16.9米及其以上层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以一定含量持续存在的水稻型禾本科花粉。经14C测年分析,这些花粉稳定存在的最早层位为距今8200年。在明故宫地区的沉积物中发现水稻型花粉(直径≥38微米)的证据,极有可能说明南京地区自8200年前便存在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始水稻种植活动。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南京地区早期农业活动的历史,也为研究古代气候和环境变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光学显微镜下现生水稻花粉形态

(图片来源:毛礼米)

无独有偶,在与南京明故宫地区隔江相望的南京六合沉积物中,也发现了自8200年前开始便持续存在较长时间的水稻植硅体证据。植硅体为植物在吸收水分过程中,水体中可溶性硅质成分在植物细胞内或细胞间沉淀形成的硅质颗粒,其个体大小主要介于数微米至200微米之间。与花粉相似,植硅体同样具有指示古植被和古环境的优秀特性,因而近年来成为环境考古中常用的研究手段。这一发现同样表明,该地区也是自8200年前起便存在较长时间持续稻作行为。

南京六合地区沉积物中发现的8200年前的水稻植硅体

(图片来源:文献 Zuo X, et al. 2016)

目前已知的南京地区最早的原始农业相关遗址是位于鼓楼区的北阴阳营遗址,其年代可追溯到距今约6000年。然而,根据最新发现的水稻型花粉和水稻植硅体证据,我们可以推断,南京地区的先民至少在8200年前就很可能开始了原始水稻种植的活动。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揭示了传统田野考古难以触及的重要人类活动信息,更是将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作活动历史至少向前推进了约1200年。

近年来,在深入探索古代农业历史的道路上,科技考古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借助钻孔、实验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的“另类考古”,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考古在大规模挖掘方面的局限性,更能广泛追踪与农业、环境等相关的考古信息。这种科技新考古与传统考古工作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证据,进一步完善我们对史前农业的认知。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眼前的证据,我们能够“透物见人”,揭示更多关于古人类生存状态、农业活动细节等方面的历史图景,为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视角。

参考文章

[1]Zuo, X., et al., Phytolith and diatom evidence for rice exploi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early mid-Holocene in the Yangtze Delta, Quaternary Research (2016), http://dx.doi.org/10.1016/j.yqres.2016.08.001.

[2]Ge, J., et al., Revealing early Neolithic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Lower Yangtze Valley, eastern China: Pollen insights,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2024), https://doi.org/10.1016/j.revpalbo.2024.105060.

[3]He, K., et al., Role of dynamic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sustaining the protracted process of rice domestication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20), https://doi.org/10.1016/j.quascirev.2020.106456.

[4]Tang S, Ding L, Bonjean A P A. Rice production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in China[J]. Cereals in China, 2010, 15.

作者:葛井莲 舒军武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相关阅读

  • 在希望的田野上!吉林水稻插秧大幕拉开

  • 5月7日,在舒兰市平安镇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工人正在起苗、运苗,插秧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水稻插秧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2024年,舒兰市水稻种植面积共75万亩,预计6月15日前水田插
  • 种下希望待丰收

  • 插秧机在田间作业 汉源融媒供图汉源县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内,农民在高标准农田中忙碌农机手操作拖拉机耕地村民操作旋耕机犁田农民收获上季农作物,为接下来的插秧腾地将
  • 253.45万亩!黑龙江五常全面进入水稻插秧季

  • 春风拂大地,田畴染新绿。5月1日,驱车进入拉林河支流牤牛河畔的五常市卫国乡友好村,阳光下的稻田波光潋滟。五常市百纳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开启今春水稻插秧,托管种植的5
  • 什么是“雷暴哮喘”?

  • 近期,大量人群出门踏青,花粉过敏和雷暴哮喘陆续登上热搜,引发广大网友热议。什么是“雷暴哮喘”?武汉科技大学附属老年病医院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姚明告诉你。“雷暴哮喘”
  • 什么样的“天菜”才能入驻空间站?| 榕哥烙科

  •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科学实验舱,配备了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科学手套箱与低温存储柜、变重力科学实验柜等科学设施。榕哥今天就跟大家唠唠生命生态实验
  • 2024年4月“科学”流言榜(总第122期)

  •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记者与编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36个深圳品牌上榜!

  • 5月9日在第八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以“探索品牌无限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深圳(湾区)国际品牌周暨2024年中国品牌日·深圳地方特色活动启幕国际信誉品牌深圳知名品牌(湾区知名品
  • 辟谣 | 菏泽建黄店机场?真相是……

  • 近日,菏泽市公安局定陶分局网安大队、黄店派出所接到网民举报,称有人在网上发布“黄店机场奠基仪式”虚假视频。经调查发现,原视频为福建省宁德市某科技中心项目奠基仪式视频,网
  • 涉广州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拟调整!

  • 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于5月9日下午举行听证会提出两套自来水价格调整方案供听证两个方案的平均供水价格都是3.4元/立方米(含税)主要是居民和非居民对供水价
  • 塞牙,可能是你的牙在喊“救命”!别不当回事

  • 塞牙,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不过,大多数塞牙,都可以很容易地用手指、舌头或是牙线清理出来,所以,很多人并不当回事。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如果经常塞牙,很可能是牙齿在向我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