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你好,守艺人②|道安:一根银丝 两代花开

日期: 来源:爱看头条收集编辑:爱看头条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

 初见道安,她穿着一身旗袍,手上戴着一串珍珠手环,脸上和手上的皮肤有点干燥和微红,这是长期焊接留下的“印记”。

道安是成都银花丝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平日里,她最喜欢在工作室里待着。“不喜欢应酬。”每次采访前,道安总会问需要多长时间,“短一点的采访可以,太长了耽误事情,一天就没有了。”

与银花丝相伴四十余年,道安丝毫没有厌倦,她喜欢银花丝,喜欢创作,也喜欢传授。

冰冷的金属 开出花

成都银花丝与蜀绣、竹编、漆器和蜀锦一起,被称为成都非遗的“五朵金花”。2008年6月,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银是冰冷的,但银花丝这门技艺和无数手艺人赋予了它艺术的生命。

道安回忆,“1980年,工艺厂招收了三十多位学徒,我就是其中一个。”精美的银花丝作品,让道安着迷。差不多用了十年时间,道安完整掌握这门手艺,更是少见地掌握了“银烧兰、堆景、无胎成型”三大技术。

道安介绍,银花丝是一门非常繁琐且复杂的工艺。提纯、拉丝、手工绞合、焊接、洗色等十多道工序,涉及化学、物理、冶金、机械加工、设计等多学科知识。“比如说拉丝,就要根据不同部件的需求,拉出各种规格的粗细丝,最小的仅仅0.08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

上世纪80年代,银花丝畅销海外十多个国家。到了90年代,银花丝出口销量减少,工艺厂也开始走下坡路,如何让银花丝得以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了工艺厂和许多手艺人的“心病”。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银花丝,道安研究开创了银花丝画。“银花丝画在工艺难度和用料上都很轻,以手工艺品来说,供应难度不大,普通百姓更能消费得起,同时,装裱在画框里,与空气隔绝不会氧化,也易保存。”

在开创了银花丝画后,道安就申请了专利,银花丝画逐渐走入了普通人家中。但逐渐下降的从业人数,让银花丝依然面临着“失传”的境地。

2003年,道安创办了银花丝工作室。如今,工作室里有十多位银花丝手艺人,但如果定制大型的银花丝工艺品,还必须是由她来制作。“成都银花丝技艺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平填’技术,无胎成形,这也是最难的一步,目前还只能我来做。”道安说,“这是一个很辛苦的手艺,以前也来了很多年轻人想学,但坚持下来的很少,我还是想培养更多的年轻人,让这门手艺得以传承。”

最让道安骄傲的,便是女儿王晓璐加入工作室。

要有市场 才能传承

儿时,王晓璐觉得妈妈很辛苦。“尤其是她自己开工作室后,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做焊接,大汗淋漓,脸红得像关羽。”虽然常看妈妈做的银花丝作品,但那时,她并没有想到自己以后也会和银花丝结缘。

多年的耳濡目染下,王晓璐对艺术有着自己的理解。“小时候只觉得妈妈做的银花丝太精美了,等后来我开始接触艺术的时候,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让银花丝展现更多的类型,而不只是摆件类工艺品。”

道安至今还记得女儿王晓璐刚刚加入工作室时,拿着设计图让师傅们制作的产品。“是一个有点夸张的像水母一样的首饰。当时我们看到设计图都说,你这个设计太夸张了,做出来也没有销路,她很坚持,一直说让我们尝试一下新的东西,结果在她首次参加的展览上,这些首饰就全部被预定了。”

从这天开始,道安的想法有了改变。她在女儿王晓璐身上,看到了银花丝新的传承与发展。“她现在也是成都市级非遗传承人,她能吃苦,也更了解市场,了解现在年轻人的设计语言。”

王晓璐说,因为初次的成功,工作室逐渐开始“转型”。“我们在首饰的品类上不断地扩展,开了网店,妈妈也逐渐把很多东西教给我,让我做主,这个时候我才算真正‘进门’了,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到用料、用时、难易度等等。”

在王晓璐看来,要跟上潮流,就要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在王晓璐的设计中,常常看到烧蓝、珐琅、镶嵌等技艺,为银花丝的首饰带来了时尚气息。“我觉得必须要与时俱进,就是非遗一定是要有市场才能传承。”

在接受采访前几天,王晓璐刚从杭州培训电商业务回来。王晓璐说,虽然网店已经开了许久,但这两年才开始真正用心运营。“目前来说销量还行,我们上新的产品都经过了很多考虑,但想要再上一个台阶,还需要学习。”

因为主攻设计,王晓璐十分重视版权保护。“原创的设计图案等都申请了版权。因为有了专利和版权,才能更好地发展银花丝。”

对王晓璐来说,接过银花丝的“衣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会尽我的力量,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非遗,关注银花丝。”


相关阅读

  • 关注第八届非遗节丨首日活动精彩纷呈

  •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第八届非遗节”)开幕当天,作为重要活动的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国际手工艺展、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成渝双城同根同源
  • 非遗 |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举办

  • 10月12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本届非遗节以“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将开展多项特色节会活动,展示国际非遗保护成果,共享中国履约实践经验。
  • 见证成都繁华的提督街

  • 成都市的提督街历史悠久,在唐代就已经形成了街道。在清代,因街北有清代处理全川军务的提督衙门,故名提督街。在20世纪50年代,提督街地属成都市西城区,也是鼓楼南街派出所的管辖
  • 非遗成都,“潮”你走来!

  • 走过时间的长河非遗成为了解一座城市的独特方式传统文化的美妙绝伦城市记忆的丰富多彩审美技艺的绵延传承……今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开幕,成都日报
  • 第八届成都非遗节开幕 这份出行提示请收好!

  • 今天,记者从成都交警四分局获悉,10月12日至10月16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在成都非遗博览园举办,活动期间,预计周边人流量、车流量较大,建议广大市民尽量乘坐公共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你好,守艺人②|道安:一根银丝 两代花开

  •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 初见道安,她穿着一身旗袍,手上戴着一串珍珠手环,脸上和手上的皮肤有点干燥和微红,这是长期焊接留下的“印记”。道安是成都银花丝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 你好,守艺人③|杨华珍:让无字“情书”走向世界

  •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 “再苦,我都不后悔。”杨华珍一边说这话,一边穿上了她自己带的民族服饰。这是杨华珍的习惯,凡是接受媒体采访,她都要穿上民族服饰,展示精美的羌绣。羌绣,是
  • 你好,守艺人④|肖瑶:找到自己的新赛道

  •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中国为“竹子文明的国度”。苏轼说:“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 ,履者竹鞋,可谓不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