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书记项目”进行时】“小巷先锋课堂”做出党建大文章

日期: 来源:郑州日报收集编辑:郑州日报

 “书记项目”进行时 

管城区探索党群联动新模式

“小巷先锋课堂”做出党建大文章

核心提示

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是压实党委(党组)抓党建主体责任、推动党建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2023年,郑州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各领域创新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经立项申报、集中评审、会议研究等程序,确定46个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纳入市级项目库,切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本报推出“‘书记项目’进行时”专栏,深入一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挖掘全市各地各单位推进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的好思路、好做法及阶段性成效,营造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党建工作向拼经济稳增长保民生各领域全链条延伸,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以过硬作风护航中心大局。

在小巷先锋剧场内,一个反映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的情景剧,正在进行原创作品沉浸式展演……

“团结就是力量……”那边,先锋小北合唱团的50多位党员群众引吭高歌……

这里,曾经是一个“老院子”;这里,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就是管城区精心打造“七点一线”的“主战场”、“小巷先锋课堂”的“主阵地”。

什么是“小巷先锋课堂”?“‘小巷先锋课堂’是实施基层党建的‘书记项目’,创新党群联动新模式的重要举措,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新动能,确保以‘红’的底色引领老城面貌焕新出彩。”管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社治委常务副主任张丽君介绍说。

小院变身“红港湾”,“方寸”之地践初心

“‘课堂’不只有学习,受众不仅是党员。开辟‘小巷先锋课堂’,不光是提升党员素质能力,更是从‘心’出发,心里装着群众的‘大事小事烦心事’,以学笃行,为民服务。”北下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海彦玲谈起“小巷先锋课堂”,如数家珍。

“小巷先锋课堂”坐落在团结路上精致小巧的小院里。这里,曾是老饭店,生意红火,疫情期间,客源稀少,后来街道积极整合资源,盘活闲置房产,“小巷先锋课堂”破茧成蝶,应运而生。

为了让“小巷先锋课堂”“有声有色”“精细精准”,街道以“理论教育+项目管理+实践转化”融合模式,谋划“面对面”课堂、“手把手”车间、小巷先锋剧场、数字赋能治理、星光视窗展播、暖心服务驿站、积分转化超市等7个项目和1条“红色北下”研学线路,红色经典和党建元素相得益彰,“课堂”虽小,却大有文章。“退休后来这里参加活动,修身养性,家庭和善。多好!”王灵芝,今年60岁,来到“小巷先锋课堂”的“手把手”车间,报了书法班,参加合唱团,逢人就夸“小巷深处有学问”。

出新出彩,是“小巷先锋课堂”的追求。线上开“直播课堂”,设“小巷直播间”,开发“幸福小北”党员教育小程序。线下打造“情景课堂”,室内学“技能”,街头看“实践”。迄今为止,小巷先锋剧场演出20余场次,“手把手”车间组织教学实践活动64场,参加人数1210人次。

“我们还精准对接需求,精细准备服务项目,建立‘点、配、送’工作机制。”北下街街道党工委委员张文婷说。坚持党员群众“点单”、党组织“配单”、全方位“送单”,分类建立8大项22小项内容,构筑“阵地有用、服务实用、群众爱用”的新型平台,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途径,绘出新时代精神文明新图景。

“土味”宣讲接地气,同频共振聚民心

“人家叫我‘陈大包’,今天我抛砖引玉,分享我的故事!”街道党政办公室主任、代书胡同社区党委书记陈霁辉充满激情。陈霁辉曾获评郑州市“金牌社区书记”。他肩背一个背包,装着钳子锤子螺丝刀,经常敲敲打打,修理公共设施。居民总能看到他的背影,送一个雅号“陈大包”!

“身边的典型看得见摸得着,有学头有比头!”代书胡同社区党委第一书记滕义接过话头。

“小巷先锋课堂”在邀请专业讲师进行主课程讲授的同时,整合街道、社区资源,发掘和培养“土讲师”,由街道领导班子、社区书记、“五老”人员、基层先进模范人物等组建“讲师”队伍,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染身边人,带动身边人。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迅速成长为“小巷先锋”。目前,“小巷先锋课堂”专兼职师资库已拥有40名“土讲师”“土专家”,开展授课200余场次。

“能为大家服务,心里觉得舒适!”74岁的杨学法老人,笔名杨素,是河南知青书画家协会会员和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会员。今年受聘“小巷先锋课堂”,开办书法班50多期,赢得人们尊敬。

呼应民声总关情,成效转化“见真章”

“小巷先锋课堂”的二楼“面对面”课堂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协商议事会正在进行。

街道公办物业公司“亮典物业”负责人赵晨良站在投影仪前,向业主讲解停车位规划。“小巷监督员”当主持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不时传出阵阵掌声。类似的议事会,每周都会举行,群众家门口的红色阵地,筑牢基层治理的“桥头堡”,这是“小巷先锋课堂”的又一妙用。

“我们把表现优秀的党员群众骨干聘为‘小巷监督员’,倾听‘小意见’,调处‘小纠纷’,解决‘小麻烦’,在基层治理中持续发挥作用。”街道党建办公室主任周增婷告诉记者。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小巷先锋”和“小巷监督员”沉在一线,带动人民群众,实现137个老旧小区和33条道路改造提升,打造人情味、烟火味、文化味十足的“三味街区”,刷新老城区的高颜值。在党建引领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中,他们又主动融入306个党建微网格,把“红色”基因融入108个无主管楼院,把党的声音传达到“神经末梢”,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在基层一线,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小巷先锋课堂’是立足党员教育,密切联系群众的新窗口、新平台,通过拓展‘线上+线下’教学渠道、善用身边榜样‘土讲师’队伍、提供‘量身定制式’服务等方式,让‘有意义’的教育更‘有意思’、更‘有价值’,推动学习教育与党员群众的内在需求有机对接。下一步,将聚焦学用成果的转化提升,不断增强项目的针对性、实用性,把‘小巷先锋课堂’建设成为凝聚人心、助力基层治理的‘新平台’‘强磁场’,以党建‘聚合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新活力’。”管城区委书记张艳敏说。


记者手记

小巷明天会更好

团结路东西走向,全长不足150米,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巷,但走进之后“别有洞天”,“小巷先锋课堂”映入眼帘,“组织所能”与“群众所需”在这里有机对接。

“小巷先锋课堂”,是一个“阵地有用、服务实用、群众爱用”的创新平台,“点、配、送”工作机制,令人耳目一新。“小巷先锋”“小巷监督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生动实践。从群众喜欢到群众认可、再到群众参与,构成了“党群联动”“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

深秋时节,树叶泛黄,走在团结路上,更干净了,更亮了。占道的摊点拆除了,乱放的车辆都一溜儿摆顺。看到花美、人美、小巷美,心情也不由自主美起来,此时心中有个期许:小巷明天更美好!

本报记者 王思俊


相关阅读

  • 去看去听去说,这门课通过视频学汉语

  • 这是一门连通线上线下的语言技能课纪录片、影视剧、人物访谈线上课堂在各类视觉媒介中穿梭讨论、对话、旁白线下课堂在不同交际策略里碰撞这也是一门连接古今中外的文化热
  • 百老汇萌宠旋风来袭,“汪汪队”闪现上海商圈

  • 十一长假,如果你曾路过上海某商场,或许会被这两只在街头“营业”的卡通明星吸引目光。昨天,汪汪队城市限时快闪活动在上海落下帷幕,来自世界知名动画IP《汪汪队立大功》的两名超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走过非凡十年,中国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惠及世界

  •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国际观察)走过非凡十年,中国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惠及世界  新华社记者许嘉桐 欧阳为  2013年9月底,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 凉水社区“情满中秋·欢度国庆”文化活动

  • 又是花好月圆时,双节共庆喜心田。2023年10月2日上午,成都市温江区自然土社工携手凉水社区在文庙广场开展了“情满中秋 欢度国庆”文艺活动,社区文体自组织、居民们一起共庆中国
  • 汕头铁枝木偶戏国庆进京献演

  • 10月1日至2日,在北京园博园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上,凝集了潮汕地区多项国家级非遗艺术的汕头铁枝木偶戏在这里登台献演。铁枝木偶精美的潮绣、精致的泥塑、珠光宝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