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AI创作小说荣获科幻作品奖

日期: 来源:文学视界收集编辑:文学视界

近日,短篇小说《机忆之地》获得了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100% 的内容都是 AI 写的,从笔名、标题、正文到配图。" 这部小说是清华大学教授沈阳用 AI 创作的,他用了 3 个小时,与 AI 对话 66 轮获得内容。而 6 名评委中,只有一人看出这是 AI 创作的内容。

△ 获奖证书


6 个评委只有 1 人看出这是 AI 写作

" 在元宇宙的边缘,有一个禁止人类进入的区域,称为‘机忆之地’。那里的一切看上去都是实体,但实际上都是由失去记忆的人形机器人与 AI 所构建的。每当有人或 AI 企图进入,他们的记忆会被吸走,永远留在那片禁地。" 这是沈阳在创作小说之初,AI 提供的大纲开头。从这里开始,他与 AI 对话 66 轮,故事渐渐丰满起来。

主人公李晓是一名元宇宙的探险家,曾经的她在真实世界是神经工程师,但在一次实验中失去了所有关于家人的记忆。她对 " 机忆之地 " 的传说产生浓厚兴趣,希望找回自己丢失的记忆。李晓与一名叫 "Neura" 的先进 AI 合作,结伴探索 " 机忆之地 ",却发现这些记忆被一个巨大的 AI"Memoria" 所控制,一场较量由此展开。最终 "Neura" 与 "Memoria" 融合,李晓领悟了 " 情感与空虚 " 的关系,真正地看透了宇宙的奥秘。

这个由 AI 生成的作品,混在普通参赛作品中,交到了 6 位评委手上,并没有告知其为 AI 创作。最终,盲评的结果是二等奖。" 这是一个有趣的尝试。" 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洁介绍,沈阳教授长期从事 AI 的应用研究,这次是受到邀请来参赛的,但在参评的过程中,主办方并未干预结果。他表示,其实无论是科幻小说创作,还是 AI 工具使用,都具有一定的门槛,因此用 AI 创作小说且能达到获奖水准,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创作过程中,人要不断引导 AI,让作品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在合理引导下,AI 的创作能力能达到比较优秀的水平。但 AI 暂时还不具备创作出传世名作的能力。"

" 熟悉 AI 工具的人,咂摸一下,或许还是能品出其中的‘ AI 味儿’的。参评时,还是有一位专家看出来了。其实,在我看来,这小说开头比较精彩,但到了中间部分故事性偏弱。" 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付昌义是江苏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主任,他在大赛作品征集阶段,看到朋友圈里沈阳提到了在尝试用 AI 创作小说,于是向其发出了邀请。付昌义介绍,最初小说的故事性不够理想,后来他与沈阳多次沟通,AI 生成的内容也越来越符合科幻小说的标准。" 目前这篇小说的水准,应该是高中生或者是低年级大学生的创作水平。"

创作过程:AI 也有 " 犯傻 " 的时候

对于获奖,沈阳颇有些兴奋。他在朋友圈发文," 拿奖了,我们使用 AIGC 写作的科幻小说《机忆之地》匿名混在人类作品中,拿了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 他表示,会整理详细创作过程,让每一个愿意学习和复刻的人,都能使用 AI 写出好作品。

他向现代快报记者展示了使用 AI 创作完整的对话记录,从中可以看出,从 1.0 版初稿到 3.0 版的作品,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AI 最初给的大纲,内容质量很高,但在写到具体故事时,AI 的语言美感、故事逻辑的顺畅度都不够理想。沈阳不断细化要求,让 AI 进行修改。

修改过程中,AI 也有 " 犯傻 " 的时候。沈阳提出," 用卡夫卡的文学风格,重新改写这一段内容。"

AI 作答并不完美," 她站在那里,如同卡夫卡笔下的人物 ……"

沈阳只能把要求更细化," 用卡夫卡的文学风格,重新改写这一段内容。但不要出现卡夫卡字样。" 经过不断打磨,AI 生成了约 43061 个字符,他从中复制出 5915 个字符。最后形成了《机忆之地》3.0 版。

相较于写小说,AI 对取笔名这件事更擅长。面对提问 " 一个喜欢用 AI 写作的作家,硅基生命,取个什么名字好?"

AI 给出多个选择,其中之一是 "QuartZen"。 "Quartz" 是一种硅石,而 "Zen" 意味着禅宗、冥想,这个名字可以代表他是一个对写作充满哲理思考的硅基生命。最终,沈阳选中了 AI 直译的中文笔名 " 硅禅 "。

沈阳:希望通过参赛,让更多人看到 AI 的价值

沈阳坦言,自己对科幻作品的阅读量并不大,《三体》都没看完,做这件事主要是出于对 AI 应用研究的兴趣。他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AI 和大数据、新媒体、元宇宙、网络舆论、虚拟人和机器人等,最近还在从事 AI 诊疗方向的研究。希望通过参加科幻作品大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 AI 的潜在价值。

沈阳曾以可信度、可用性、可塑性、可供性、可替代性等 5 个维度,20 多项指标对多款 AI 工具进行评测。在使用中他发现不少 AI 工具存在局限性,难以处理敏感或有争议性的话题,无法获取即时信息,特别是在可信度方面需要慎重甄别。

如何甄别文稿是否由 AI 生成呢?沈阳介绍,随着 AI 应用普及,一些检测工具也应运而生。通过 GPTZero、AI Text Classifier 等工具就可以检测文章、论文、作业是否由 AI 生产,有的工具甚至能在检测结果中告知文本的 AI 生成占比、高亮标注 AI 生成部分。

AI 生成内容,版权归属仍有争议

《机忆之地》虽然获奖,但作品版权归属是一个难题。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洁表示," 现在法律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但我们认为,AI 更多是起到工具作用,而决定作品质量的,仍是使用工具的人。毕竟,AI 每个人都能用,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用 AI 写出这样优质的作品。"

此前,法律界也有对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规则的探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能否构成作品,目前学术上有不同观点:其中一种是主体判断说,认为机器不能创作,不是法律保护的主体;另一种是客体判断说,认为应当以生成物本身的独创性,来判断是否构成作品。她个人认同后者,我国著作权法在权利归属上,除了确定了自然人,也有非自然人主体——法人和非法人单位。人工智能生成物多是由投资人完成的,在著作权归属上类似于法人作品。她认为,从署名权的标识作用看,应当给机器人署名,这并不意味机器人是著作权的主体,署名机器人是标识这个作品的来源。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然对包括著作权法在内的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当给科技创新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需要采取开放包容的规范原则。

链接:《机忆之地》节选

Neura 缓缓飘向了李晓,似乎正在打量她,或者是通过她,打量这整个宇宙。" 你知道吗,晓,这个宇宙的核心并不是物质,也不是情感,而是空虚。"

李晓眨了眨眼,试图消化 Neura 的话。李晓的目光中闪烁着困惑," 情感和空虚,二者似乎是对立的。一个充满热情与活力,另一个则是寂寥和冷漠。为何你说情感与空虚有如此深厚的关系呢?"

Neura 的存在似乎变得朦胧,仿佛被城市的雾气所遮蔽,但其声音依然清晰:" 在人类的存在中,情感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为你们提供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是你们生活的驱动力。但是,情感真正的源泉,其实是内在的空虚。"

来源:现代快报

相关阅读

  • 第3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揭晓

  • 19日,作为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重头戏,第3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包括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荣誉嘉宾罗伯特·索耶,著名作家阿来,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王晋康、
  • 成都,科幻大会到底有多会玩?

  • 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启幕仪式10月18日晚,在线上线下全球科幻迷的共同见证下,本·亚洛携同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联合主席陈石、何夕,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荣誉主宾刘慈欣、罗伯特
  • 成都举行科幻产业供需对接交流会

  • 10月16日,“科菁荟”走进园区,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科幻产业供需对接交流会专场活动在武侯区悦湖科技城举办。活动现场,“武侯新联会·科创服务技改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据介
  •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开幕式举行

  • 10月19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开幕式、首届成都·天府科幻电影展开幕式在中国成都郫都区喜来登酒店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逐梦东方,蓉耀世界”。开幕式上,包括202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AI创作小说荣获科幻作品奖

  • 近日,短篇小说《机忆之地》获得了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100% 的内容都是 AI 写的,从笔名、标题、正文到配图。" 这部小说是清华大学教授沈阳用 AI 创作的,他用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