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从“传家堡”到“天眼”,贵州创造了多少超级工程?

日期: 来源:地道风物收集编辑:地道风物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以“地无三尺平”的地形特点而闻名,初听之下似乎并不适合文明发展。但是,从古至今的一代代贵州人,在山巅筑堡,在峡谷架桥,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为了探索外面的世界,修建了无数超级工程。时至今日,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催动下,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被探索出了更加独特的专属超级工程建设用途。

“山巅之城”海龙屯全景。 

摄影/龚小勇

由于地形崎岖难行,古代中央朝廷对贵州先后形成了羁縻制与土司制的治理模式,有着为数不少的从唐宋延续到明清、传承千年的土司世家。在这些土司精心经营的“传家堡”中,随处可见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文化交融的痕迹,堪称是建筑界的活化石。山巅之城海龙屯就是代表。

明清时期,朝廷广修道路和驿站,强力推行改土归流,使原本山高皇帝远的贵州,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经济体系中。贵州不再死磕屯堡奇观,转而致力于架桥铺路,葛镜桥是个中翘楚。直到今天,为了抚平山河皲裂带来的交通割裂,一条条特大桥、特高桥飞梭于深涧上、绝壁间。世界十大高桥,贵州独占其五,北盘江大桥更以压倒性优势名列第一,成为昭示着进步与开放的现代奇观。

矗立山巅、直插云端的贵州超级大桥。 

图1 摄影/贾庆祥

图2 摄影/蒋晶

图3 摄影/陈沛亮

图4 摄影/吴东俊

在水陆交通取得的成就以外,贵州还把目标投向深空和地下。贵州虽然地表崎岖,但是坐拥极稳定的深层地质结构,发生强震等地质灾害的概率低,天然适合修建大型科研设施和数据储存基地。于是,中国天眼云上贵州计划应运而生。如果说此前的建筑奇观是为了缅怀过去或服务现在,那么这几项超级工程是真正面向人类的未来。

面向未来的贵安新区大数据中心。 

摄影/陈伟红

七百年土司的“传家堡”:

山巅之城海龙屯是怎样建成的

2015年7月4日,一则喜报自德国波恩传来:贵州遵义的海龙屯,作为三大土司遗址之一(另两处分别为湖南永顺彭氏老司城遗址和湖北咸丰唐崖覃氏土司城址)“申遗”成功,成为贵州首处、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遵义也由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贵州赤水部分)“双遗产”城市。

海龙屯被誉为“亚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军事防御城堡”、“东方的马丘比丘”。不过,考虑到海龙屯的建造时间比马丘比丘早两个世纪,或许马丘比丘叫做“南美洲的海龙屯”更合适。它坐落于贵州,既有其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

海龙屯所在的龙崖山,

是一座三面绝壁、顶部平坦的奇山。

摄影/龚小勇

都说蜀道难,黔道更甚蜀道难。贵州的地形极为切割破碎,喀斯特地貌占据地表面积的62%,每有“巉崖峻壁,跨接溪峒,人马不得并行”。恶劣的水陆交通条件,使得古代贵州的直辖成本十分高昂,逐渐形成了羁縻与土司的治理模式

其中,传承29代725年、纵跨9个中原王朝的播州(今遵义)杨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地处少数民族聚居的播州,杨氏族人却始终在强化着他们与中原王朝间的文化认同。他们坚称自己的始祖杨端出自中原传统的名门望族——太原杨氏,甚至还与“杨老令公”杨业攀上了亲戚。

海龙屯遗址部分细节。 

摄影/杨舰

不仅是杨家,诸如水西安家、永宁奢家等土司,个个传家数百年,当然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去修建一座“传家堡”以巩固统治。在贵州大大小小的坞堡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还当属播州杨家的海龙屯。原因无它,选址眼光最毒辣、家底最丰厚而已。

海龙屯中的关隘大多地势险要,

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摄影/杨世龙

海龙屯修筑在龙崖山巅,这是一座三面绝壁、顶部平坦的奇山。龙崖山海拔1354米,相对高度为400米左右,山顶面积159万平方米,内含山泉,可谓天然易守难攻至极。正是贵州的独特地貌与地域文化,为如此宏伟的山堡建筑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东面正门,杨家工匠依凭山势,雕凿出坡角30~45度的“三十六步天梯”、长300米的龙虎大道和铜柱、铁柱、飞虎、飞龙、飞凤、朝天六连关。关墙最高达14米,最厚达6米,雄峻非常。进攻者在山道上要面对至少三个方向的守军,稍有不慎就会跌入350米深的“杀人沟”。西面侧门,也有万安关、头道关、二道关和两重瓮城拱卫。种种机巧布置,无不体现了宋元之际频繁战火所催生的军事理论进步的结晶

长长的台阶让人看着就腿软。 

摄影/彭浩

海龙屯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有宋代建造的老王宫和明代建造的新王宫,二者风格迥异。老王宫为依山退台的跌落式建筑,交错有致,新王宫为中轴对称建筑,庄严肃穆。除了恢弘的宫殿,点将台、校场坝、驻军营、养马城等军事建筑也一应俱全。要将如此庞杂的建筑材料从山脚运送上400米高的山巅,工作量之巨大可想而知。

海龙屯中的建筑,大多采用坚固的石头所建。 

摄影/彭浩

四百年的崖壁飞桥

贵州人展平群山的褶皱

饱受山河割裂和交通闭塞之苦,贵州商民久病成医,自古以来就有开路架桥的基因。其中最著名、最伟大的,当属明朝退休官员葛镜捐资修建的葛镜桥

贵州最早的“超级大桥”。 

摄影/吴学文

葛镜桥位于贵阳东面的福泉市,崎岖湍急的麻哈江上,正处于湘滇走廊的关键之处。然而,要在两岸30米高的崖壁上,合龙一座50米长的拱桥,绝非易事。三十年间,桥梁两度建成又两度倒塌,吞没了葛镜的大半浮财,只留下“上倒桥”、“下倒桥”遗址。

但葛镜愈挫愈勇,立誓“持一片心盟白水,桥不成兮镜不死”,变卖田产坚持造桥。基于前两次的经验积累,第三座桥采用不等距的三拱四柱结构,以分摊载荷。四根立柱中,两根立在同一岸,一根立在江心礁石上,一根立在对岸。三拱的跨度分别为2丈、4丈、8丈,等比数列错落有致,不仅实用而且美观。

横跨麻哈江两岸,葛镜桥的高度足有约30米。 

摄影/吴学文

战火纷飞的1941年,茅以升带领交大学生勘测葛镜桥,用现代力学知识计算得出,葛镜桥的载重能力足以允许10吨以上的车辆通过。一座明朝的自建桥梁,竟然能历经三百年岁月,支援抗日战争的西南生命线。茅以升称之为“工程艰巨,雄伟壮观,为西南桥梁之冠”毫无夸张。参与修筑此桥的贵州工匠、百姓们,都应当与葛镜一同青史留名。

葛镜桥上的小狮子,也是艺术的杰作。 

摄影/吴学文

官宦商贾回馈桑梓所修筑的诸多桥梁,甚至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那便是“风雨桥”。若是从远处看,你根本不会觉得这是桥梁,而是一座恢宏壮丽的水上宫殿。没错,风雨桥这一形制在发展之初,只是为了给过往行人遮风避雨。由于其往往位于交通要冲的特点,逐渐衍生出迎来送往、市肆店集的功能,周边商民无不以捐资助桥为荣耀。因此,风雨桥的规模日趋繁复,不仅承担诸多职能于一身,更是承载了西南人民遇水架桥、化险为夷的不懈奋斗精神

正在建设中的贵州大桥。 

摄影/龚小勇

时至今日,贵州早已从闭塞绝徼蜕变为西南枢纽,早在8年前就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甚至可以称之为“基建狂魔的演武场”、“世界桥梁的博物馆”:世界十大高桥,贵州占其五。此外,还有在建中的花江峡谷特大桥,以625米的高度预定了新的世界第一。果然,能超越贵州的只有贵州自己。一条条飞梭于白云上、深涧中的特大桥,成为昭示着进步与开放的现代奇观。

贵州世界级高桥分布示意图。 

摄影/刘耘硕

喀斯特地貌的馈赠

让贵州人在“云”上开眼看未来

贵州虽然地表上山川崎岖、沟壑纵横,但是深层地质结构相当稳固。她坐落于8亿年前形成的扬子陆块之上,远离强震带。这一所谓“深根固本”的自然优势,为世纪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此外,我国云贵川三省位居多条大河上游,水量充沛、落差极大,蕴含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占全国水力发电潜能的一半以上,能就近为世纪工程提供大量清洁廉价的能源输入

在喀斯特地貌之间,

贵州可供发电的水力资源丰沛。 

摄影/韶华

这还不算完,如果有去过贵州旅游的朋友大约都有切身体会,云贵高原气候凉爽舒适,不仅有“中国避暑之都”爽爽贵阳,还有着被誉为“中国凉都”的贵州六盘水。宜人的气候与醉人的风景,适合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人才的引进,探索科技与生态的融合发展。

中国天眼,全名叫做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其最大特色正如其名——500米口径。25万平方米的“大锅”,足以装下6艘航空母舰

中国天眼,像是一个群山中的“大锅盖”。 

摄影/岑龙武

在美国,300米口径的阿雷西博(Arecibo)球面射电望远镜曾被评为“人类二十世纪十大工程之首”那么中国天眼可以毫无疑问地被称作“工程奇观”。更不用说,阿雷西博望远镜年久失修,在2020年底就腐朽坍塌,中国天眼现已成为了地球唯一的天眼。

1994年,南仁东教授提出了建设“中国天眼”的设想。他亲自跑遍了贵州1000多个喀斯特洼地,反复对比后,最终选定平塘县的大窝凼,完美契合所需要的弧面形状。可见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为FAST建设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节省下海量土方工程和项目经费,二者是天作之合。

贵州平塘县FAST天眼小镇。 

摄影/黎胜凯

FAST落成以来,已在脉冲星体探测、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优异进展,尤其是第一次观测到位于银河系内的快速射电暴,跻身《Nature》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贵州喀斯特地貌稳固的自然结构,不仅可以容纳中国天眼的弧形镜面,更可以容纳体积日益膨胀的各类大数据存储中心。但对于这些大数据中心来说,为降低服务器运行发热所带来的巨量能源消耗,才是一项更令人头疼的开支负担。

国家大数据体验中心。 

摄影/陈伟红

譬如美国互联网科技巨头谷歌发布报表,其数据中心于2022年总计消耗约212亿升水用于制冷,相当于“烧掉”了1.5个杭州西湖!更遑论运转这套冷却系统所需花费的巨大用电量了。

而在贵州,喀斯特地貌中四通八达的地下洞穴,即使在盛夏时节都可以保持10℃左右的清凉,简直就是为大数据中心量身修建的“空调房”。像是坐落于贵安新区的腾讯七星洞数据中心,整体位于自然洞穴之中,到了冬天甚至根本不需要冷却设备额外工作,全靠自然风就能够维持服务器运转所需的低温环境

贵安新区中的机房数据库。 

摄影/陈伟红

如此得天独厚的大自然馈赠,使得众多国企、私企与头部外企,甚至是我国政府部门都纷纷“落户”贵州,将这里作为自己的大数据存储中心。

但贵州人,可绝不仅仅满足于作为一个简单仓库式的储存基站——他们不仅要把数据“存起来”,更要让数据“算”起来、“用”起来。为响应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布局,贵州省在贵阳与安顺两市之间建起了全新的贵安新区,成为我国第8、贵州第1座国家级新区。

“东数西算”战略下的贵州大数据产业布局。 

摄影/陈伟红

围绕着大数据的存储,贵州为其量身订造了“上中下游”全面产业规划:首先是在上游大力发展硬件与软件制造行业,为中游的算力与网络平台建设铺好路,解决西方“卡脖子”的问题。而到了下游,就是如何将这些数据运用起来了。

由种种软硬件所搭建的服务器数据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算力池”,全国各地有需要的企业都可以申请使用。像是我们熟悉的国产电影《长津湖》、《流浪地球2》,都是借助了贵州的数据进行后期渲染,方才得到如此逼真的银幕特效场景。

想要发展大数据,硬件制造方面自然不能落下。 

摄影/陈伟红

说了这么多,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数据听起来高深莫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何影响呢?每一名贵州人,都可以说是对此深有体会。首先是在省会贵阳,这里已经实现了电子身份证的录入,出门在外仅靠刷脸就能实现地铁进站与出站识别

而在贵州各地,凭借电子数据这张看不见的网,更是串联起了全国各地的大小互联网接口。由贵州在居中位置上统一协调指挥,仅靠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就医、物流等行业的全国联通

贵州大数据,实现全国联网。 

摄影/陈伟红

自2013年提出“云上贵州”至今,历经十年布局,贵州羽翼已丰,将在大数据领域上领跑全球。2015年,首个国家级数据中心——灾备中心落户贵州;同年,贵阳举办第一届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至今已有8届,网罗了国内外近千家头部企业参会;2016年,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落户贵州;2017年,贵州率先组建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规则制定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凭借着如此之多鲜活血液的注入,2022年数字经济在贵州省GDP中的比重已高达36%。至2025年,贵安新区预计拥有400万台服务器规模,届时,贵州作为“中国数谷”亦将傲立时代潮头。

小朋友们正在体验最新的科技成果。 

摄影/陈伟红

中国天眼与云上贵州,无疑是科技经济与生态文明结合的两次成功实践,形象地展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助力与激励人类文明在无尽的探索中不断地越岭翻山。

文 | 车右花盾、飞天逸面

文字编辑 | 飞天逸面

图片编辑 | =G

地图编辑 | 刘耘硕

设计 | 九阳

首图 | 龚小勇

封图 | 龚小勇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相关阅读

  • 黄日华鞠躬道歉后,贵州村超球员回应

  •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11月14日晚,贵州村超球员陆金福发布视频,回应港星黄日华鞠躬道歉:为您的真诚所感动,欢迎来贵州一起享受快乐足球。在视频中,陆金福说:“黄
  • 贵州,如何成就海纳百川的传奇?

  • 熟识一个地方,最愉快的方式莫过于从舌尖上开始。贵州的味道醇厚、复杂,正如一部极简的书册,记载着贵州包容百家的历史:大山里的酸汤与糯稻,是数千年“饭稻羹鱼”的基因;火爆热辣的
  • 续写扶贫搬迁新篇章 助力特色产业结硕果

  • 近日,第3届中国(贵州)天麻节暨第二届毕节天麻展览会在大方县举行,主会场中国·贵州天麻交易中心设立在奢香古镇农贸市场,此次活动将提升贵州天麻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和市
  • 铸魂增智守初心 正风促干担使命

  • 为切实加强与帮扶党支部之间党建工作经验交流,11月10日,农发行贵州省分行运营管理处党支部与黔西市支行党支部开展了“铸魂增智守初心 正风促干担使命”党建联建主题党日活
  • 贵州省政协原副秘书长王进江,获刑11年

  • 据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11月13日,该院一审公开宣判贵州省政协原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王进江受贿一案,对被告人王进江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金昌】候鸟有信 来金川峡看鸟吧~

  • 候鸟有信,应时而归冬天来临又到了候鸟迁飞的季节它们如精灵一般诗意翩跹成为金昌冬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冬季来金川峡看鸟吧初冬的金川峡在阳光下抖动着细碎的光影赤条条的树
  • 50所!四川这些学校入选教育部试点名单

  •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四川有50所学校入选。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 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学术交流会举办

  • 2023年11月11日,“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学术交流会暨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聘任仪式”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会长陈越良、辽宁省民政厅副厅长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