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五年后,我们如何看待成都独立书店?

日期: 来源:YOU成都收集编辑:YOU成都

 今年3月,我们发布了2023成都独立书店地图 ,有位粉丝留言:很爱成都,很爱阅读,但,这些书店称不上独立书店,最多是特色书店。自从我去过敦南诚品后。

这个留言,让我们觉得有必要重新理解 「何为成都独立书店」。

4月初,2023年成都独立书店市集举行之后,关于 「独立书店」与 「独立书店市集」似乎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圈内外对书店市集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在我们不断推介书店、回顾市集的产出过程,仍然有大量问题被提出。

为了厘清这些问题,我们粗略地回顾来路,尝试给出一份介入其中的梳理和表达。

5年前,YOU成都刚成立不久,就开始探索书店。每开一家,我们就去走访、观察和记录,从無早、三联韬奋书店,到新山書屋、锦书来;每次书店举办文化活动,我们就去报道,比如方所2018-2019的年国际书店论坛,西西弗书店举办的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鱼翅与花椒》新书分享会。

那时,我们谈起书店,谈论的是书店之都的体量,是新型书店的美学、舒适与溢出书之外的东西,谈论的是以方所为典范的书店,对传统业态的变革,对大众的美育与改变,对城市文化的提升。

● 2019的年国际书店论坛 图源/方所

以方所、言几又为代表的大型书店,文化活动密集而优质,一方面,引介大量世界各地的创作者,常态化举办活动,另一方面,大量本地文化活动也喜欢落地书店空间。现在回望,当时成都书店业,一派雄心勃勃、欣欣向荣的气息,抵抗着 「实体书店已死」的言论。

在漫长费力的经营中,这些新型书店撬开了人们到书店参与跟阅读,跟时代变化与公共议题相关活动的阀门。人们逐渐开始愿意并习惯,从家里、电影院、茶馆、酒吧,走进书店去读书、阅读,书店也成了亲子教育、情侣约会、朋友相见的好去处,哪怕只是逛逛,感受空间与城市魅力,去听一耳朵,来自五湖四海写作者的创作历程,也是舒适自如的。

● 藏金阁式的方所 图源/方所

在这其中的书店,自然担起联结读者与写作者、写作者与文化工作者、地方与世界之间的桥梁。它们以新的空间形态,如蜘蛛结网,网络起各方;新的城市经验与民众心智,就在空间与活动所铺就的知网中苏醒过来。

每当城市增加一种新的空间经验,每打通一条进入内部的路径,那么人与人的联接层级随之升维,城市文明也会呈现几何级数的变化。不过,这种涟漪效应几年后才有了痕迹与显现。

大型书店积极拓展与求新求变,整个成都的民众和文化圈都为之受益受教,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与进化,包括后来独立书店、文艺机构、复合空间与咖啡店的主理人。他们学习与吸收大书店不断举办活动与跨业态的经营模式,用于更多人与人的联结,并将这种联结线,进化的更为短小、亲密与具体。

比如屋顶上的樱园的主理人熊燕可能认识80%以上的客人,在举办分享活动之前会通读和理解相关的书籍,去做很多辅助引导和宣传。一场活动下来,在热烈的气氛中,作者和读者之间产生很好的交流和互动,销售也不错。

● 作家何大草的新书发布,图源/屋顶上的樱园

这点正是大书店在装修升级、业态叠加、人员流动与现实压力之下,不断被挤压与变形,以至于丧失了初期的夺目与迷人。

接棒城市智识与公共议题的展开,正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独立书店。

2019年至2021年之间,几家风格各异的书店从街头长出来,比如库闻书店、一苇书坊、讀本屋的新店、新山書屋,菊香书苑,加上原有的复合文艺空间,比如白夜、屋顶上的樱园、轻安的洁尘书房。成都的书店版图发生了微小的质变。

● 精神按摩之一苇书坊

翻年之后,这股势头,并未因现实被遏制,更多的书店出现在街头,书店类型也逐渐变化分层。浮于野、长野书局、野梨树、星星诗社、晚读、再书房、小一点·书店,一众人文类书店,带着不同的风姿出现。

● 长野书局与浮于野

同时,远道而来的野狗书店、本土创意/设计机构衍生而来的一介·在街上、皿口一人等专注艺术书籍与策展的空间,相继出现。

这些主理人带着对纸质书籍的理解,跳入书店的深水静流中,悄然编辑着成都书店业与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态。

书店集群式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别忘了,上溯10年至现在,一波波咖啡浪潮不断开拓出的城市空间,不断涌现的美术馆、文艺机构、戏剧音乐、大型复合型书店,将日常生活的功能性空间,转变为文化生活空间。

这些空间有如19世纪未的维也纳咖啡馆,成为新知、思想与观念的摇篮,成为对城市生活,信任与理解新的联结点,并在互动交融中,提升着 「社会的学习和关联水平」。

这些书店生于这样的文化生态,并与其共存共舞共演变,成为全新的,地方性的都市经验。

YOU成都策划独立书店市集,已有三年。今年,它受到广泛关注,甚至有了一些批评。这也许可以视为 「成都独立书店」成型的一种表征。

回想第一年书店市集 「一个夜晚」,我们只邀请了6家书店,且没有冠以 「独立」的前缀,正如专栏作家张丰的分析,主题还是抒情性的。记得当时,我们单纯想和相识已久的店主们,在某个春天夜晚,与读者一起读诗、吃面。我们只预想了它的微小和温柔。

2022年,我们讨论新一年的主题时,惊喜发现这些书店不仅活着,街面还多出了好多家。究其出现与存在的原因,我们了解到,抛开理想主义的朦胧,这些店主都是有着大能且坚毅的人,她/他们经营有道,创造性地重组城市文化资源,重组了社会空间;在书店式微的论调中,强韧活跃地活着,并在存续之中挑战人们对于书店与城市的想象。

这些书店已然从3000多家,网红书店、连锁书店、传统书店与阅读空间中脱壳而出,形成新的书店与文化形态。「成都独立书店」这个概念,有了真确具体、清晰可见、可进入可参与的实在,而非一团模糊的指称。

于是,我们笃定地将其命名为

顺接上一年,我们从主理人视角转向了她/他们与读者共同创造出的、具身性的、互动交流的迷人现场。这样,就有了2023成都独立书店市集,「小声喧哗」 的主题。

● 2022-2023成都独立书店市集主海报

基于对蓬勃涌动的文艺现场的感知,基于今年市集所呈现出的购销两旺的形势,我们确认了一个观察:「成都独立书店」作为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全面立住。

一方面,店主们用蓬勃的智识、偏好与用心做经营。屋顶上的樱园长年致力于活动、餐食与文化的并进;讀本屋用非常古典的方式,专心于渠道与选书;浮于野一店只卖诗集,二店将理想扩展至小说,且操办更加密集的活动,同时以一日店长制与会员制来减少成本,增加营收;长野书局以图书馆叠加会员制来运营,买不买不要紧,先进来,坐下来,找本书看起来;野梨树让书店混入精酿啤酒吧的形式,不时举办免费活动热场;星星诗社,做得更绝,不卖书,为保证接待,只做有限额的会员制;再书房做高质量期刊杂志,如《家园》、《碧山》与中国台湾汉声的出版物;晚读书店用咖啡+选书+内容,服务于周边人群;一介·在街上专营艺术图书,开放给那些非艺术专业的艺术爱好者……这样例子可一直举下去.

与此同时,读者则在风格各异的书店里找到同类与乐趣。在大而全的传统书店,难以获得的同道交流,根茎联接得以满足与实现。在长期的经营与参与中,店主筛选培育出受众,而读者辨认与选择出自己喜好,渐而构建起 「书店—读者」,这样一个双向选择,共同走上一条相互塑造、共同成长的漫长之路。这自然费时费力,但符合一家独立书店的耐性和长期主义。

如果说,独立书店把「书籍」 当作一把引发交流、锻造共识的称手锤子,开凿出一条亲密的,灵动的联结之路,那么,这三年以来的市集,则成为一个让独立书店和她/他们的读者,集中显现的动态过程。

今年的书店市集有一位新成员,店还没有开,就来摆摊,它就是落地玉洁巷的 Localand S/王笛·街头书店/三联思想库。

这三个品牌,分立街头两岸,挤在两个空间。Localand S一个小型迷你空间,可逛展嗦粉;王笛·街头书店陈列了500本王笛的私藏书单;三联思想库收纳500本思想书籍,都不卖,但可付费使用空间。

这是一个全新的书店形态,也是一个街头的实验场域。而这个实验,来自于王笛对于 「街头」与 「街民」 的微观日常生活史的叙事。他想通过街头书店,把学术研究转变为日常生活,让普通市民可轻易接触与利用,把读书作为一种日常行为。

● Localand S/王笛·街头书店/三联思想库

数见不鲜,成都几乎所有的独立书店都开在社区,开在街头,也一直在展开它们的街头实践。书店嵌入成都街巷,与面店、菜市、饭馆、五金店、便利店为邻,为社区灌注新的活力的同时,接引起民众的进入和驻足,也承接起城市与自我的理解。

段义孚在《空间与地方》论道:身体,被他的感官与环境联系在一起,成为了地方。而地方感,是人的意义与归属感之所在,塑造了人的差异与特性,也塑造了城与城的差别。

立于街头,融于社区的成都独立书店,与其它文化空间一起,重新组织了城市文化资源,重新分配与供应了城市空间,修补着人的身体和他的周遭环境之间的断裂(现代城市的通病),生产出生活于此地的人,所依赖的亲切与归属。它们参与城市的地方感建立,让自身变得可见的同时,也让看不见的城市变得可见,让抽象的城市成为具体的地方,一如25年以来,白夜与小酒馆所做的那样。

那么是否可以说,街头性与社区精神,正是独立书店,何以 「成都」的原因?

上上周末,在野梨树参加了「有朋自远方来」系列活动,聆听有为图书馆牟芝颖的分享。

有为图书馆是浙江台州三门县一家民间公益图书馆。在当地,「近5%居民是它的读者,逾千名志愿者支持着它的日常运作」 。从2014年起,牟芝颖在有为图书馆做志愿者,之后加入,长期负责社会情感学习的夏令营,已有9年。

她说,未来想到成都开一家书店,这里有更低的实验成本。问起她,如何理解独立书店。她认为,可分阶段来理解,第一阶段,是区别于新华书店的那种;第二阶段,也就是现在,是活动+书店的叠加态。而未来的书店,应能让书发出更大的声音,把书从传统分类中解放出来;叠加的手段服务于前者,让进入书店的人群更为宽泛,从儿童至老人。

由此,得到一个启发。成都独立书店,已经走在让书发出更大声音的路上。但它像赫尔墨斯,一直在边界穿梭,不断蜕变。它不追求 「最美」,也不执着于 「书店」的原型与概念,借用各种手段,但也不迷信手段;始终拥有独立品格,并开放给独立个体;让书发出更大的声音的同时,创造交流互动的可能。

明年「成都独立书店市集」会以什么样的主题,回应未来的变化,现在仍未可知,但已开始期待。

相关阅读

  • 18号线要开直达车了 后车不会撞到普线的前车吗?

  • 今天上午,成都轨道集团发布了18号线从6月1日开始,要开行火车南站与天府国际机场双向直达的列车。消息一出,大家纷纷表示这下更方便了。与此同时,有喜欢动脑筋的读者发出了这样的
  • 回家啦! 国产大客机C919飞抵成都

  • 5月28日,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客机,由东方航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飞抵北京。国产大飞机正式开启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5月29日,航班号为MU9197的C919,抵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随
  • 成渝两市建立跨区域消费维权协作机制

  • 记者29日从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重庆市消委会、成都市消委会联合印发《关于建立重庆成都两市跨区域消费维权协作机制的通知》,明确6项具体举措,不断降低重庆、成都两市消
  • “文明观赛 成都雄起”响彻凤凰山!

  • “文明观赛 成都雄起!” 在容纳了39293人观赛的凤凰山体育公园800名来自成都和小金县的红领巾文明小使者齐声喊响倡议 六一儿童节前夕,由成都市文明办联合团市委开展的文明观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五年后,我们如何看待成都独立书店?

  • 今年3月,我们发布了2023成都独立书店地图 ,有位粉丝留言:很爱成都,很爱阅读,但,这些书店称不上独立书店,最多是特色书店。自从我去过敦南诚品后。这个留言,让我们觉得有必要重新理
  • 甘肃人创造纪录!首次在珠峰成功飞行滑翔伞!

  • 5月18日上午9时14分,中国滑翔伞飞行员木子成功从珠穆朗玛峰海拔8000米的南坳,无动力单人滑翔伞起飞,经过20多分钟的飞行,9时38分安全降落在海拔5400米的珠峰南坳大本营附近预定
  • 玉门:奋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 今年以来,玉门市工信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强工业”行动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业强市”战略,扎实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不断夯实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全力打造县
  • 湖北省全省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研讨会在宜昌召开

  • 5月23日至24日,湖北省全省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中心教研组研讨会在湖北三峡技师学院(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举行。本次研讨会进行了公开课展示,德育基地观摩,德育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