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在雕塑艺术中感受科学求真之美!“致敬科技星斗”雕塑观展分享会在南京一中举行

日期: 来源:扬子晚报收集编辑:扬子晚报

致敬科技星斗,追寻时代之光。11月9日,“致敬科技星斗”雕塑作品观展分享会在南京市第一中学少年工程院举行,科学家和艺术界专家代表齐聚一堂,与学生们展开了一场“科学与艺术”的硬核对话。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科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指导,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省雕塑家协会、扬子晚报、省广电总台教育频道主办,南京一中、少年志融媒平台承办。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左四),新华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顾雷鸣(右三),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集团总经理陆峰(左三),省文联一级巡视员刘旭东(左二),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千目(右二),省雕塑家协会主席尚荣(右一),南京一中校长朱焱(左一)共同启动活动

  与17位科学巨匠“面对面”

  据悉,“致敬科技星斗”主题雕塑校园展于11月初在南京一中开幕,展览聚焦“两弹元勋”程开甲、建筑界泰斗吴良镛、“火炸药之王”王泽山、“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等十七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技工作者,省雕塑家协会积极组织艺术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杰出科学家们塑像,以艺术的方式再现科学巨匠的风采。

  一件件雕塑作品伫立在校园,一位位青春学子驻足观赏,科学与艺术在这一刻碰撞融合,同学们从美育中深深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南京一中高一年级丘成桐少年班的汤语轩告诉记者,“当这些在书本中耳熟能详的名字,变成真实立体的雕塑作品来到我们身边,并配以科学家求真探索励志故事,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家们拳拳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让更多学生在艺术浸润中弘扬科学家精神,这也是本次“致敬科技星斗”系列活动举办的初衷。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表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而艺术恰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艺术家聚焦科学家的事迹,并用雕刻的手法探寻科学家的内心,感应科学家的精神,通过他们的创作,将科学家的心灵、精神境界凝聚在一起。”当科学家的雕像出现在校园,越来越多的同学走近他们,感受科学家“只向真理弯腰”的求真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探索追求,“不是每一位学生都会成为科学家,但是科学家精神却能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撑。”

“致敬科技星斗”主题雕塑校园展

  科学艺术融合,汇聚教育初心

  源于1907年崇文学堂的南京一中,在116年的办学历程中,走出了陈寅恪、宗白华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大师以及茅以升、吴良镛、饶子和等30位院士,科学之真、艺术之美交相辉映、交融并进于南京一中的办学底蕴中。活动现场,南京一中校长朱焱用“恰在此处,恰逢其时;普遍精神,时代表达;做好一事,专为将来”三句话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朱焱介绍,“致敬科技星斗”雕塑作品校园展,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围绕科学艺术融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让活动的成果成为一中科学特色课程的新成员。”

  院士大咖与学生交流“求真”心路

  “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活动现场,纪录片《程开甲》的精选片段,让同学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程开甲隐姓埋名、为国铸甲的故事深深感动。分享会上,《程开甲》纪录片总导演徐扬、此次雕塑展《程开甲》雕塑作品的作者之一、省雕塑家协会主席尚荣,以及省科协副主席、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一中校友李千目特别与学生展开了一场“科学与艺术”的对话。

  徐扬分享了这部“硬核”纪录片的幕后故事——有不少珍贵档案和画面素材首次在片中公开,“比如说第一颗原子弹为什么使用塔爆的方式而不用空爆的方式,比如说地下核试验,中国的科学家们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努力和创新。”

  作为雕塑家,尚荣则从艺术的角度追寻程开甲先生的精神内涵。翻阅了大量图片文献后,尚荣最终锁定了程开甲身穿军装,老年威严严谨,正在准备发言的一张写真照片形象。尚荣表示,“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观看我们用心用情创作的科学家塑像,看到塑像背后、科学家身上所承载的家国情怀,爱国报国精神,并以此充盈我们的生命,丰厚我们的人生。”

  李千目的六年中学时光都在一中度过。他表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一中的崇文求真精神始终影响和激励着他。现场,一位同学向院士校友提问“遇到困难如何解决”,李千目表示,大家要追求自己的本心,源于热爱,成于坚守。“从兴趣出发,坚持不懈,那么这份爱就能转化成对工作的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爱,对国家的爱。”

  分享会现场,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启动“致敬科技星斗”系列主题活动,一批雕塑家代表获聘“致敬科技星斗”系列主题活动艺术顾问。接下来,将以雕塑展为契机,在校园内组织开展致敬科学·学生演讲、诗歌创作、与名家对话等“致敬科学”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分享,立志科技报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王颖 蔡蕴琦 摄影 罗皞

编辑:徐郁华

相关阅读

  • “光影科学梦”电影展映活动开始了

  • 直播日照11月8日讯 今天上午,日照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日照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日照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组织开展的“光影科学梦”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电影展映活动,在市科技馆
  • 入水速度高达86km/h!脖子为什么一点事没有?

  • 还记得今年夏天,那些跟风在天津海河跳水的游客吗?据报道,仅两天时间,天津蓝天救援队就从河中救起14人,其中7人因跳水姿势不对昏迷(光明网9月7日报道)。但同样是扎入水里,那些海鸟却
  • 全球前2%!兰大6人入选!

  •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第六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 top 2% scientists)。该榜单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22)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入选“
  • 河北工大多位学者入选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   2023年10月4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河北工业大学韩旭、马国伟、胡宁、唐成春、王瑞虎、饶中浩、张宗华、沈伯雄、张光明、丁飞、张建斌、汤雨等1
  • 建馆60年话馆藏|孤独的行走

  • 《孤独的行走》[法]严德晖雕塑 38×14×16cm 20世纪40——50年代2019年严德晖之女玛丽安娜 · 严捐赠文|邵晓峰《孤独的行走》是旅法雕塑家严德晖的作品。严德晖1908年生于
  • 科学家精神宣讲进校园 为青少年种下“科学梦”

  • 当充满好奇心的学子们与智慧的科学家相遇,化学反应般的奇妙碰撞将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呢?11月2日上午,由萧山区科学技术协会和萧山区教育局共同发起,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萧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家门口随手“寄存娃”

  • 爸爸、妈妈上班太忙,退休老人照顾幼儿心力交瘁,宝宝在家谁来带?别急!社区嵌入式托育园帮你缓解家庭“带娃”之忧。河北新闻联播报道了各地积极探索婴幼儿托育新模式的消息。石
  • 菏泽:形式多样话消防 筑牢安全“防火墙”

  •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防自救和疏散逃生能力,在第32个全国消防日来临之际,菏泽市消防救援支队牡丹区大队中华路消防站走进菏泽市第一
  • 林下盛开“致富菊”

  • 经济林下种菊花,让一块土地有了两份收益。在定州市三十里铺村,女支书宋丽敏探索利用林下套种模式,让村民共享发展林下经济带来的红利。三十里铺村是远近闻名的苗木花卉专业产
  • 菏泽鲁西新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增进民生福祉

  • 11月9日,菏泽鲁西新区召开“高质量发展看新区”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鲁西新区规划建设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城市建设领域工作情况。据了解,鲁西新区围绕“保交楼”、老旧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