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关于故乡的味觉书写——冯杰《鲤鱼拐弯儿》阅读札记

日期: 来源:文艺报收集编辑:文艺报


每一次阅读冯杰,都觉得他在纸上重建他的故乡。上一本书里没有交代详细的故事,不必担心,接下来的书写中,一定会有更为详尽的介绍。


《鲤鱼拐弯儿》是冯杰关于出生在黄河边上的一次补丁式写作。必须要解释一下这个名字,黄河为冯杰的童年提供的是鲤鱼。而他童年生活的地方正是黄河下游最后一道弯。如果将冯杰比喻为黄河里的一条鲤鱼,那么,他的家乡自然就是鲤鱼拐弯的地方。


我喜欢冯杰笔下的黄河的片段。是因为,这两年我也关注了黄河。我在冯杰的黄河里看到了我的童年。这是地域文化的相似所带来的阅读体验。那些游过了冯杰家乡的鱼,如果再游上几天,极有可能会抵达我的家乡。这样的阅读体验生动而又欢喜。


冯杰写黄河,必然要写黄河的两岸,在他的家乡对面,就是我的家乡兰考。而兰考称对岸的长垣县为“河北”。这样的称呼,也只限于当地的村民。


黄河里的鱼自然有多种,然而,在黄河下游最出名的鱼就是鲤鱼。冯杰笔下的鲤鱼有出处,他读野史颇多,手到拈来。根据《酉阳杂俎》记载,唐朝因为国姓为李,鲤鱼的鲤字因为同音而受到了保护。唐朝规定,世人皆不可吃鲤鱼,违反者要打六十大板。于是,在唐朝,即使是李白,想吃鲤鱼那也要偷着吃才好。


这些年来,郑州开了很多家黄河鲤鱼的饭店,冯杰在新书中写到了“鲤鱼的吃法”,红烧或者做成豫菜的传统代表“鲤鱼焙面”。在冯杰的笔下,黄河鲤鱼和黄河一样,都是铜头铁尾豆腐腰。黄河流经九省,在高原处清澈而安全,在下游入海口也很少决口过,最灾难的是中下游的腰部,过去年代常有豆腐渣一样的堤口决裂,导致黄河沿岸的百姓受灾。


黄河可以改变一个村庄的命运,甚至是数以百万计的民众的命运。


关于冯杰和黄河鲤鱼的关系,他专门写道:“我的婚姻属媒妁之言,当年在县城答谢媒人时,专门选择一条红尾鲤鱼。红尾鲤鱼四根胡须,两长两短,普通鲤鱼只有两根胡须,且没有那么漂亮。油炸后的黄河鲤鱼,鱼嘴是张而不闭,非黄河鲤鱼则闭口不言,穿越热锅之后,像有难说之言。”一条黄河鲤鱼改变了冯杰的人生,他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必须要注明的是,《鲤鱼拐弯儿》并非一部鲤鱼专著,冯杰只是借助于家乡所处的黄河拐弯的位置来伤怀叙事。书中,除了饮食和味觉描述,还写了黄河边的草,村庄里二大爷常说的方言以及牛羊们的故事。


冯杰写乡村风物时写到了槐花的药用。他借杜甫来抒情,十分有趣。冯杰写道:“杜甫吃的黑槐米可做一味中药。槐米功能凉血止血,主治痔疮。我有得痔经验,天下‘有大痔者’不能选择,但服药要讲究对症,配方里一定有槐米。后来嫌砂锅熬药麻烦,改服槐角丸。专要同仁堂的。一天两次,一次六克,六克是三十三粒。到后来伸手一数不多不少,犹如神助。”


冯杰的词语都有来历,一些乡村方言来自作者的童年经验,来自他的二大爷、姥姥和舅舅,还有乡村的邻居。比如这位叫作孙九仓的。他贡献给冯杰的一个词语是“甜针儿”。冯杰小时候对注射针管有恐惧心理,晕针。冯杰写得十分生动:“平时我对待看病的态度,怕打针不怕吃药,世上再苦的药我都能服下,哪怕揉成一斤重的大药丸,我照吃不误;最怕打针,再细的针头见到都会骤然觳觫,像老鼠见猫,腿先软了。尤其害怕擦棉球和落针尖之间的空当儿,会皮肉发紧,惊恐万状。医生说这是典型的‘晕针’反应,严重了还会昏倒。孙九仓知道我晕针,有一次打针前还安慰,说不要怕,这次打的是一支‘甜针儿’。”这样的词语真是充满了乡村的哲学。也只有在一个物质贫乏的时代,这种以吃食的口味来骗孩子的说法才成立。所以,当一个赤脚医生对少年冯杰说,我给你打一针很甜的针时,冯杰觉得,自己整个身体都变成了一颗糖果,这的确是吸引人的。


冯杰的乡村给冯杰提供了无数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暗含着做人的道理,还有判断万物的知识和逻辑。不论是乡村的牛羊的叫声,还是少年时的那一针甜针,都让冯杰变成了一个对万物更加敏感的人。他在记忆的抽屉里装了一把锁,只有他自己拿着那把钥匙。多年以后,当他成为一个作家,他将抽屉打开,故乡的花草和群鸟都扑面而来。


《鲤鱼拐弯儿》是一部有着戏谑外表的深情之作,冯杰写他与黄河的关系,是这样写的:“黄河是我今生来到世上见到的第一条大河。‘河’字唯它专用。生命,新生,希望,爱情,苦难,长征,死亡……世上所有大词它都具备、能概括或象征。不到黄河心不死,只有面对黄河,我才理屈词穷。”


黄河边的芦苇、黄河滩里的鸟类、黄河里的鱼以及黄河边的家乡,这所有的维度构成了冯杰的故乡,也构成了《鲤鱼拐弯儿》这部书的养分。这是一部关于故乡风物的书写,也是一部关于故乡味觉的梳理。这是冯杰对黄河下游的一个弯道的一部赞美诗。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3年2月3日2版

微信编辑:吕漪萌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为你推荐

铁凝:文学最终是一件与人为善的事情

中国作协诞生记

范迪安:置身时代的“现场”就大有可为

徐则臣:《静静的顿河》,故事的力量(视频)

霍艳X徐刚:我们的时代,他们的文学——关于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对话

相关阅读

  • 东营2023年最新人才引进计划公布!

  • 2月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黄河入海·才聚东营”人才引进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人才工作情况、岗位需求和政策保障,以及今年的招才引智活动安排。   市委组织
  • 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 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体儒 通讯员 周倩)岁末年初,市场活跃、消费需求旺盛,是各种商品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高发期。为全面加强春节暨“黄河大集”期间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全市群
  • 【关注】综合满意率93.1%!

  • 云南省统计局于近期完成的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云南公众生态环境综合满意率为93.1%,比2021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为2018年开展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以来的最高值。
    此次调查旨在
  • 抖音做超市,有何胜算?

  •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作者 | 灵灵这个春节,线下超市叫苦连天,线上超市却在焕发新的生机与可能。继天猫超市与京东超市后,抖音也来做超市了。只不过,基于优势与短板双双存在,抖音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东营2023年最新人才引进计划公布!

  • 2月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黄河入海·才聚东营”人才引进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人才工作情况、岗位需求和政策保障,以及今年的招才引智活动安排。   市委组织
  • 乘公交猜灯谜 欢欢喜喜闹元宵

  • (记者:王纲 通讯员 涂举学、桂方雄)2月4日上午,一辆充满元宵味的武汉公交502路公交车从起点站黄州街108街坊出发。“一个小姑娘,打一字?”车厢内,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指着车顶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