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打响本地文化品牌 柴桑区主官这样部署

日期: 来源:信息日报收集编辑:信息日报

  6月19日至6月21日,2023年江西优秀传统文化讲解比赛在九江市柴桑区举行,此次比赛是推动柴桑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个难得机会。如何持续打响本地文化品牌?柴桑区主官有怎样的部署?

柴桑洲头村200亩花海。杨风胜 魏东升 摄


  重视文脉传承 让历史记忆得以留存

  为大力弘扬江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江右文化精神,6月19日至6月21日,2023年江西优秀传统文化讲解比赛在九江市柴桑区举行。其间,省社联领导一行深入岷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贤母园等地进行了调研,柴桑区的讲解员参赛选手通过自己独特的讲解方式向来自全省各地的嘉宾、选手、评委、观众重点推介了本地“红”“古”“绿”“金”四色文化,让社会各界人士充分领略了古郡柴桑的文化魅力。

  重视文脉传承,首先是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去年底,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带队到柴桑区调研马回岭镇荞麦岭遗址群考古工作。

  调研组一行来到荞麦岭遗址群岭头上遗址,认真查看了考古工作情况,考察了部分出土文物,听取了考古工作人员的介绍,并就下一步考古发掘、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保护利用和价值阐释等进行探讨。在调研过程中,柴桑区委书记盛炜说,将按照省文旅厅的要求,严格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确保文物安全。全力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统筹做好遗址本体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案等工作,使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让考古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留存历史记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活化”。今年3月,柴桑区委副书记、区长潘光出席了章志远艺术馆开馆仪式,并为该馆监理馆长及常务副馆长颁发聘书,同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对本区的文脉传承提出了殷切期望。

  柴桑区通过活化利用红色文化遗迹,相继推出“赣北岷山革命根据地”“马回岭火车站旧址”等一批富有本地特色的红色地标;通过充分发掘古色文化内涵,已经建成江西贤母文化博物馆、陶渊明博物馆、章志远艺术馆、赵泰来珍宝馆等各类博物馆15处;通过依托“庐山天下悠”的品牌效应,成功打造庐山花溪谷、陶渊明生态文化园、马家柚森林公园等绿色元素充沛的景区景点。

  坚持以文塑旅 乡村旅游强势出圈

  打卡大岷山红色景区,感受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畅游涌泉戴山古村落,追寻古色古香的乡愁记忆;造访狮子雨林度假村,观赏风光旖旎的自然美景;徜徉江洲连片油菜花海,体验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步入柴桑大地,真可谓移步皆是景、处处好风光。

  柴桑区历史悠久、山水悠长、文化悠远,加上当地区委区政府对文旅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全区呈现出“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繁荣景象。

  柴桑在“以文塑旅”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记者注意到,盛炜在该区第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文旅旺区”战略和打造“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的奋斗目标,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借助“庐山天下悠”品牌影响力,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充分挖掘文化潜力,持续扩大文旅效益,切实强化文旅支撑,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基础上,打造“商养学闲情奇”要素,使柴桑文旅成为全区对外展示的一张特色名片。

  此外,根据今年4月27日在九江召开的全省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会议精神,盛炜着力从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倾力打造全域旅游新IP、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等方面入手,持续打响本地“红”“古”“绿”“金”四色“文化牌”,初步形成了以“旅游+红色文化”环庐山旅游带、“休闲农庄+度假”环高铁休闲带、“水上游乐+体验”环岛湖生态旅游带为龙头的文旅商贸圈,为九江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胜地贡献了更多的柴桑分数。

  多彩非遗活态传承,红色旅游强势出圈。该区一月一场文旅消费活动,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特色”,切实推动文旅融合,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消费升级,激发经济活力。今年2月,该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在马回岭镇举办的马回岭“百年庙会”暨第二届“非遗传承云庙会”实现多彩非遗活态传承,三天共吸引了30余万游客参加,摊位1500余家,线上线下消费金额达3000余万元;5月,岷山红色文化旅游节3天时间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柴桑区倾力打造的“红色岷山、赣北井冈”红色文旅新IP在九江地区脱颖而出、强势出圈。

  不久前,为让柴桑这座千年古邑得以展现,柴桑区启动《绝上柴桑》编撰出版工作,将在十大名人、名景、名品等十二个方面着手,从不同维度全面展示柴桑的整体形象,品读悠久灿烂的历史故事,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追寻不断进取发展的美好征程,展望迈向“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的新时代。

  不难看出,换届以来,柴桑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文旅旺区”战略,通过三产协同发展、文旅深度融合的方式,为大美柴桑文化产业的逆势上扬注入了无限活力。

  打造精品路线 柴桑文旅颇具影响

  兴文旅,旺全区。为了让境内的文化全部“活”起来,不断增加文旅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当下,柴桑区将会如何持续推进“文旅旺区”战略稳步实施?

  大道至简,实干为先。为了进一步宣传推介柴桑区对外文化品牌,柴桑区通过积极整合文化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文物遗址、文博场馆、革命遗址等文旅资源,精心推出了一批红色、绿色、古色、金色、溶洞游精品旅游路线,积极挖掘和开拓了文旅市场。

  另外,倾力打造“青睐柴桑”全域旅游品牌,完成了城市形象LOGO、旅游宣传口号设计创作;召开柴桑区LOGO、宣传口号和城市之歌发布会,广泛传播城市之歌,不断扩大柴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编制并发放了柴桑区手绘旅游地图,标注了全区重点景区景点,游客通过扫描地图的二维码即可进行景区语音介绍和导览,实现了智慧化旅游。

  此外,今年4月,柴桑区在中华贤母园隆重举行了“2023江西消费提振年——九江柴桑精品旅游线路采风活动暨美食消费季”启动仪式。着重从人文历史游、田园乡村游、特色工业游、赣北红色游、特色美食游五个方面做了很好的旅游宣传推介,同时精心打造了“壮志激怀红色柴桑之旅”“悠然致远绿色柴桑之旅”“钟灵宝蕴金色柴桑之旅”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在精忠文化园、守信田园、渊明书堂、仙客来灵芝园工业旅游基地,八方游客感受了一番柴桑之美。

  文旅品牌的推介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二者缺一不可。为了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柴桑区委区政府狠抓重点项目招商,积极谋划高铁新区不夜城、影视小镇等文旅项目,目前正与拟投资方洽谈,力争年底前让项目完成签约、落地建设,“引进来”的文章正在步步走实。区文旅部门积极参加2023年“九鹰抚景·嘉游赣”江西文旅(广东)推介系列活动,向汕头、潮州、揭阳等地朋友广泛推介柴桑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持续打响柴桑特色文化品牌,希望广大客商前来柴桑投资兴业、以文促产,让柴桑文旅的品牌“走出”江西、“迈出”国门、“传扬”海外。

  通过重视文脉传承、坚持以文塑旅、打造精品路线方式,柴桑区不仅充分展示了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还不断丰富了全区的文旅产业新业态,为持续打响柴桑特色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柴桑区正紧密围绕九江市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的发展目标,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欧阳兴、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杜宇蔚/文

  请您点题

  信息日报倾力打造推出的《读懂党报》《政事一周》《强县观察》栏目已受读者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文素材为大江大数据研究中心搜索梳理提供,未经报道对象审阅,如有遗漏,相关素材可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或致电13970088875。


相关阅读

  • 玉门市:法治文化阵地“火”起来

  •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玉门市下西号镇从四个方面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富民产业与乡村法治相协调、村容户貌与生态环境相融合、法治文化与为民服务相匹配的法治文
  • 吴为山:以美鉴史

  • 艺术始终伴随着中华文明的漫漫史程,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离不开将艺术资源与历史资源进行融会贯通。第一,充分挖掘、研究、阐释文物的审美价值。我们须充分挖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打响本地文化品牌 柴桑区主官这样部署

  •   6月19日至6月21日,2023年江西优秀传统文化讲解比赛在九江市柴桑区举行,此次比赛是推动柴桑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个难得机会。如何持续打响本地文化品牌?柴桑区主官有怎样的部署
  • 打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星沙经验”

  • 图为铁建重工生产的全球首台可变径斜井岩石隧道掘进机。县科技局供图◎星沙时报记者 杨源 赵佳慧不久前,长沙县正式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名单,凸显了长沙县发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