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如何才能像泡茶高手一样,泡出又香又甜的红茶?

日期: 来源:小陈茶事收集编辑:小陈茶事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人说,福建是个很神奇的地方。

福建人,也很魔幻。

村姑陈在重庆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因为一盘饺子,让舍友惊讶不已。

起因是,某年冬至,宿舍里的女孩子们,一起去食堂买了份水饺。

而在福州人的记忆里,从小到大,吃饺子,必定要沾番茄酱。

满大街的尚干小吃、沙县小吃,桌上也必定有一瓶番茄酱,否则就是不正宗(个人看法)。

于是,我一边在碟子里挤满番茄酱,一边接受着周围投来的诧异的目光。

为什么?我脸上沾了饭粒吗?

后来才明白,原来,在福建之外的地方,压根就没这种吃法。

在外地人眼中,这种咸和甜的奇怪搭配,无疑是“黑暗料理”。

但即便如此,番茄酱仍然是福建人心中的万能调味料,精神老干妈!

在福建,除了番茄酱,不得不提的,还有茶叶。

闽茶系的铁观音、福鼎白茶、武夷岩茶、小种红茶,个个都排得上名次。

先前,还听说了一则冷知识。

说是闻名世界某个茶包品牌,当年靠红茶发家,它的名字,其实就源自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

当年在福州码头装载时,本地人的方言传到外国人耳朵里,于是演变出了一个成功的“谐音梗”。

看来,在尚未流行脱口秀之前,互联网也还没被谐音梗霸屏的时候,我们福建,早就有了。

《2》

提到红茶,很多人都不陌生。

在六大茶类中,红茶的地位,可以说是与绿茶并驾齐驱。

别看红茶现在好像很低调,风头不比岩茶、白茶了。

其实,在老一辈的人当中,比如与村姑陈的外公同辈的那一批老茶客,喝红茶的,还是大有人在。

他们虽然不会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但仍然对红茶很有感情。

只是,大家喝红茶,大部分都是闷头喝。

几十年下来,也没有太了解红茶的知识。

最近,有位细心的阿姨来问我:“小陈,你能不能教教我红茶怎么泡好喝?我一直习惯泡在玻璃杯里,像喝绿茶那样,但最近觉得太不讲究了。”

嗯,那就来详细地说一说吧。

理论上,红茶泡在玻璃杯里,像绿茶一样喝,没什么问题。

不仅如此,其它茶类也可以这样。

这种方法适合平时工作很忙的上班族,或者经常出差在外没有喝茶条件的群体,为了图方便,省时间。

如果把玻璃杯更换成马克杯、搪瓷杯、随行杯等,都可行。

抓一撮茶叶,丢进杯子里,注满开水,马上就能喝到茶汤。

同时要注意,这毕竟是属于闷泡,茶水无法分离,所以在控制投茶量的时候,宜少不宜多。

投茶过量,再加上茶叶长时间浸润在水里,就会释放出过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造成苦涩。

即便是全发酵的红茶,也不能免俗,闷泡会导致茶汤喝起来浓酽。

而玻璃杯泡茶的弊端,也很明显。

那就是,无法感受到茶汤中细腻的变化,包括盖香、水香、汤水里的层次感,每一冲茶汤的滋味变化,稠度变化……

就像大锅饭,虽然能填饱肚子,但远不如私房菜精巧细致。

想要成为一个真正懂茶的人,还是要学会用盖碗。

用功夫茶的泡茶,来冲泡红茶,细细品味,慢慢提升自己,将来进阶为老茶客。

《3》

用盖碗泡红茶之前,首先要烫壶温杯。

烧一壶沸水,仔细地将等会儿要用到的所有茶具,如盖碗、公道杯、品茗杯、茶夹等,一一用沸水冲洗干净。

高温杀菌有杀菌的作用,这点不必村姑陈多说。

而很多嗅觉敏感的茶友会发现,就算茶具已经用自来水清洗过,但还是留有一股“生水味”。

所以,烫壶温杯的另一个作用,便是去除茶具上的味道。

到了后续冲泡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地呈现出茶叶的原汁原味。

除此之外,烫壶温杯后的盖碗,会在一两分钟内保留温度。

彼时,我们可以把提前称好的干茶(110毫升的标准盖碗,投红茶5克),趁着盖碗还有余温,迅速投进去,合上盖子。

紧接着,双手端起盖碗,上下轻摇三下。

之后,把盖碗凑近鼻端,将盖子微微揭开一个小角。

此时此刻,我们深吸几口气,就能闻到浓郁的干茶香。

当然,如果在常温状态下,我们也能闻到红茶的干茶,是一股清甜的气息。

只是,在高温的激发下,分子的运动速度更快了,香气也释放得更丰富。

这盖香闻起来,更加地多变,更加地迷人,更加地浓郁。

《4》

当烫壶温杯和投茶都结束后,就可以正式进入冲泡流程了。

一手持水壶,将沸水注入碗中。

为了让干茶更快地被浸润,有序析出内含物质,建议用环壁注水

也就是注水的时候,沿着碗壁画“の”,以便水流均匀地打湿干茶。

待注水结束后,不要有太多的犹豫,另一手立刻端起盖碗出汤。

左右开弓,两不耽误。

最理想的情况是,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用时7-8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出水”。

用盖碗泡红茶,在前几冲时,快出水尤为关键。

因为在干茶状态下,红茶丰厚的内质处于完好无损的状态,一旦与水接触,物质便会倾泻而出,纷纷溶入茶汤里。

所以,在前期冲泡的时候,一定不能犹豫。

左拨右拨,或者刻意坐杯,都会让茶汤变浓,影响口感。

《5》

出汤完成后,不要忘了沥干盖碗里的余水。

通常,茶汤之所以会越泡越浓,原因都是没有沥干茶汤。

很多时候,你以为盖碗里的汤水已经全部倒出来了,便着急把盖碗归位,品尝茶汤。

殊不知,出汤时,由于水和茶叶朝同一个方向倾斜。

当大部分的茶汤被倒出后,留在底部的茶水,由于茶叶的阻隔,很难沥干。

此时,最好是加大手腕翻转的力度,或者调整方向,再次重复出汤的动作。

如果仍然有茶水流出来,就说明刚刚没有沥干。

这些余水留在盖碗里,会刺激着茶叶,不断释放物质,造成后续越泡越浓的情况。

所以,收尾工作也不能马虎。

要确保茶汤彻底沥干,底部滴水不留,才能放心地把盖碗放下,分汤品茶。

《6》

看到这里,或许有茶友会质疑,这样泡茶不累吗?

还得掐着秒钟出汤,争分夺秒,跟跑100米竞赛差不多。

人家喝茶,讲究的是修身养性,怎么到了你村姑陈这里,截然相反呢?

此言差矣。

不可否认,喝茶的确是一件能够静心、养性、缓解压力的事情。

自己舒服最重要,不可太教条化。

但是,这与泡茶速度快,并不冲突。

盖碗泡红茶,若想得出好滋味,动作切不可慢悠悠,拖泥带水。

因为闷泡以后,不仅会让茶汤的口感变差,而且这些过量析出的茶味物质,长期摄入,对身体没有太大好处。

所以,想要泡好一杯红茶,必须多加练习,掌握诀窍。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泡茶亦是如此。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阅读

  • 武夷岩茶喝起来为什么有点甜?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昨晚过元宵,特意试了试新口味。煮了大黄米汤圆。煮熟后捞出来,放在精致的小碟里,每碟子就放三个。
  • 有些茶,煮比泡更好喝

  • 煮茶,是指将茶叶放入水中烹煮饮用。一般年份久的老茶,以及老白茶、普洱、黑茶等,煮了比泡了更好喝。煮茶之风,在中国古代就非常盛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古人围炉煮茶、焚香品
  • 反复烧开的千滚水泡岩茶,会不会影响茶香?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进入正题前,先做一个小调查。喝一泡岩茶,大家一般会花多长时间?A、不固定,看喝茶感觉,不是特别渴的话
  • 一次性回答4个关于金骏眉的干货问题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在网上看到一段对话。A:红茶作为全发酵茶,还能喝出鲜爽感吗?B:当然能,发酵程度高低又不影响茶汤鲜味。A:为什么我从
  • 茶桌上常出现的6个词语,新手快学习吧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最近这段时间,李麻花天天都抱着一本书。书名叫,《孙子兵法》。刚开始的时候,我被吓了一跳,原本马大哈最烦读书的
  • 3000块买的白毫银针,但为什么汤水这么浑浊?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白毫银针的好处,很多老茶客都懂。茶味鲜、毫香足、汤感淳、回味润……更难得的是,优质银针的养分物质积累充足,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如何才能像泡茶高手一样,泡出又香又甜的红茶?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有人说,福建是个很神奇的地方。福建人,也很魔幻。村姑陈在重庆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因为一盘饺子,让舍友惊讶不已。
  • 南平供电公司:精准服务 助力企业“开门红”

  • 人勤春早争朝夕,拼搏赶超“开门红”。抓好第一季度“开门红”,不仅关系到今年各项工作的开局、起步,而且关系到全年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与实现。新春伊始,南平全市各工业园区企业
  • 小家汇聚大爱,莱西一家三口坚持无偿献血八年

  • 莱西融媒2月8日讯 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拯救不可重来的生命。日前,在莱西月湖广场献血屋里,莱西一中高三学生王琳通过献血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同时留取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
  • 黔南州“春风行动”有组织集中输出返岗专车发车

  • 人勤春来早,拼搏正当时。2月8日,黔南州2023年“春风行动”有组织集中输出返岗专车(浙江方向)出发仪式在独山县独山站东广场举行,千余名黔南籍返岗复工群众乘上返岗直通车,踏上安全
  • 中国发布丨国台办:金门乡亲的呼声,我们听到了

  • 中国网2月8日讯(记者 吴佳潼)据报道,金门县议会2月6日成立“跨党派问政联盟”及“无党籍联盟政团”,共同发表倡议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等4大宣言,主张两岸和平发展,远离战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