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乡村调研行 | “泥老虎”华丽转身记

日期: 来源:高密融媒收集编辑:高密融媒

聂家庄泥塑发源于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西村,这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在代代传承中绵延四百余年,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这项非遗文化,成为摆在姜庄镇面前的一道时代课题。

麦收时节,记者走进聂家庄西村,探访姜庄镇如何打造聂家庄泥塑产、供、销一体链条,让曾经一度“叫不响”的泥老虎如今叫响全国。

泥老虎穿上“新花衣

泥老虎穿上“新花衣”

取土、和泥、制模、制坯、脱模、修坯、制哨、装哨、接胚、涂粉、彩绘、上油……十来道工序,哪样也不能马虎,一团泥巴在村民聂鹏手中,被变戏法似的捏塑成了古朴可爱还会“呜呜”叫的泥老虎作品。

泥老虎又称叫虎,是高密市聂家庄泥塑的主要品类之一。传统作品以白色为底色,主用大红、群青、黑三色纹饰,其造型古朴、夸张,是全国泥塑艺术中唯一具有“形、色、声、动”四大效果的民间艺术,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33岁的聂鹏是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西村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项目的第22代传承人,也是目前聂家庄泥塑最年轻的传承人。在继承传统手艺的同时,聂鹏还想方设法对聂家庄泥塑进行创新。他将美术颜料替换过去的化工颜料,解决了褪色问题;一改过去简陋的包装,专门设计出文化韵味浓厚的包装盒;引入几十种历史人物形象,极大扩展了泥塑的种类。

在聂鹏的工作室里,一对对“福”虎、“法”虎、“招财”虎显得与众不同,这都是聂鹏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作品,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创新画风,让泥老虎穿上了“新花衣”。

除了创新泥老虎形象,聂鹏还在文创方面下大功夫。他在“游学”与高校团队的合作中,研发了有泥老虎元素的儿童拼图、贴纸、存钱罐、礼品袋等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老传统擦出“新火花”

聂鹏成功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是姜庄镇大力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一个缩影。前些年,村里从事泥塑创作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艺人,非遗文化面临失传危机。

百年文化后继无人,非遗文化亟须保护和扶持。2020年,姜庄镇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打造了高密泥塑产业园,设高密泥塑文化艺术馆、非遗博物馆、“天下第一虎”文化广场、产学研实践基地等20多个功能区,为聂家庄泥塑实现融合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1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设计团队来到这里,与当地泥塑传承人聂希蔚合作开发出多种泥老虎文创产品,将当地的红纸对联文化融合到“叫虎”作品的包装中,将“祥虎叫福来到”等美好寓意的文字印到了包装上。

清华大学团队的到来不是个例,在过去的两年多,借助高密泥塑产业园这一载体,姜庄镇与省内外大学联合,打造“大学生非遗研学基地”,通过独具特色的泥塑等非遗文化吸引来了清华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知名高校研学团队20余个,研学人数超过5000人。

走在高密泥塑产业园的泥塑展览馆,便可见到高校研学团队的创作成果。只见一排排陈列其上的泥老虎虽造型相同,但却披着不同的“花衣裳”,表达着不同的主题内涵,体现了新时代的特色。譬如,在展馆入口处摆放的一对泥老虎作品,融入了“舞狮”的元素,身上披着“狮服”,胸前写着“富强”,样子极其威武;还有一对“吉祥”主题的泥老虎,一只胸前画着一只起舞的“凤凰”,另一只胸前则遨游着一条“神龙”,模样非常“别致”。

如今,这只传统的泥老虎在“非遗+文创”的“双向奔赴”中擦出了“新火花”,幻化出了更多的新花样、新内涵,它不再只有传统的一面,也有与时下潮流融合发展的新模样。

小工坊展现“大作为”

传统的泥塑创作以家庭小作坊为主,村民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存在小、散、乱问题,效益很低,这也成为阻碍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因素。

为此,姜庄镇党委借势高密泥塑产业园建成使用,鼓励聂家庄西村、聂家庄东村、南高村联合成立昌盛泥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非遗工坊,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协会”模式,以32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引领,吸纳了120多名从业者,形成产、供、销一体链条。

在产业效应带动下,聂鹏的泥塑生意“水涨船高”。“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销路根本不用愁,目前年销售额将近200万元。”聂鹏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他将泥坯等制作工序转让给十几位同村手艺人,达成常年合作,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元。

人才聚起来,产业活起来。聂家庄泥塑种类日益丰富,如今已由叫虎、叫鸡、摇猴等“老三样”,发展出270余个新品种。非遗工坊生产的泥塑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经济收益十分可观。目前,非遗工坊每年可加工“泥叫虎”40万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周边5000多名群众从事工艺品制作,实现泥塑产业化发展,村民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

如今,通过产、研、教、学等多形式并举,聂家庄泥塑完成了从一块泥巴到一件作品再到一个富民产业的华丽转身,村民也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走进聂家庄西村,黛瓦白墙映绿树,家家户户开起门头,做着泥塑制作、售卖生意。“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这句流传百年的顺口溜里描述的盛景又回来了。(来源:潍坊融媒)

编辑:李晓燕


相关阅读

  • 石家庄海关:优化措施,提升通关便捷度

  • 人民日报2023年6月20日第15版4月13日,一架装载了13吨电子商品、服装、机械配件等货物的飞机从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起飞,标志着石家庄—新西伯利亚国际货运航线正式开通,航线每周
  • 淬火成钢 他成为“尖刀”中的“尖刀”

  • 当警察是他从小就有的梦想,5年前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他,在基层警队锤炼三年有余,当得知自己有机会进入石家庄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时,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摸爬滚打中、在汗
  • 闻汛而动 石家庄市城管系统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 6月18日夜间,石家庄市城区迎来入汛后首次较强降雨过程。为有效应对本次降雨,保障群众早高峰安全出行,石家庄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早安排、早部署,要求各部门严格落实各项防汛措
  • 7月1日起,开通!

  • 据12306网站消息,2023年7月1日起,沧州西至石家庄开通G3681次列车,12306网站显示,沧州西8时01分发车,途经德州东、平原东、衡水北、10时16分抵达石家庄。二等座票价119元。石家庄
  • 沧州西至石家庄高铁7月1日开通!

  • 据12306网站消息,2023年7月1日起,沧州西至石家庄开通G3681次列车,12306网站显示,沧州西8时01分发车,途经德州东、平原东、衡水北、10时16分抵达石家庄。二等座票价119元。石家庄
  • 石家庄市一路段即将施工!

  • 石家庄市石清路(古城路至杜北桥)下挖改造工程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石清路(古城路至杜北桥)下挖改造工程定于2023年6月20日(周二)22:00开工。一、施工时间2023年6月20日至8月20日,工期6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乡村调研行 | “泥老虎”华丽转身记

  • 聂家庄泥塑发源于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西村,这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在代代传承中绵延四百余年,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这项非遗文化,成为摆在姜
  • 雷公湖社区:党建引领筑温情 共享端午暖民心

  • 岳阳晚报全媒体讯(通讯员 李荣 特约记者 黄亚文)在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为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切实为生活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岳阳市南湖新区湖滨街道雷公湖社区在
  • 二师铁门关市持续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

  • 二师铁门关市持续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打造公铁航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网(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丹丹 赵珺) 6月12日,在二师铁门关市火车站项目建设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内部结构施工
  • 科创芯片ETF华安(588290)连续5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

  • 截至13:13,科创芯片ETF华安(588290)盘中震荡,下跌0.76%,成交额已达9625万元,成交额持续扩大,市场交投活跃。数据显示,该基金连续5个交易日实现资金净流入,合计流入约2.36亿元,净流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