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市妇幼成功完成全国最小新生儿微创肝脏肿瘤切除术

日期: 来源:晶报收集编辑:晶报

望着眼前健康、可爱的孩子,小舒(化名)难以忘记去年面临的抉择。

这是小舒的第二个孩子,有了第一胎的经验,小舒这次怀孕很淡定。但没想到,孕晚期时,产检发现胎儿腹腔有肿块。在医生的建议下,她转院来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

通过专家团队多学科会诊,以及与医生的充分沟通后,小舒夫妻俩决定留下这个孩子,并在孩子出生第13天时做了手术。术后病理显示为肝母细胞瘤,这是目前已知完成的全国最小的新生儿微创肝脏肿瘤切除术。

产检查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孩子能留吗?

小舒介绍,产检超声检查出有肿块后,她又做了磁共振,两个检查结果都显示:宝宝的腹腔里有肿块,还挺大的,有3.9*2.7*2.7cm,肿块和胃及肝脏关系密切。

为什么胎儿会长肿瘤呢?这个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孩子能不能保住?这些问题困扰着小舒和家人,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赶紧来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多学科会诊,认为肿瘤暂时不能判定是良性还是恶性,得出生后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医生建议,把孩子生下来后,再做检查看是否手术。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产科专业科室,在深圳市医疗卫生系统率先完成母体医学、胎儿医学、普通产科的亚专科配置,在孕产妇危重症抢救和胎儿医学亚专科具有突出优势,是省内领先的具有妇产专科医院特色的区域性产科临床诊治中心。

别说给新生儿做手术,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时也能手术。听完医生的建议,小舒想到孕期与孩子的朝夕相处,听过孩子的心跳,感受过孩子在肚子里翻滚、踢脚,舍不得放弃这条鲜活的生命。她和家人都很坚定,要把孩子生下来。她相信医院,相信孩子出生后也有办法进行治疗。

多学科合作,出生第13天顺利切除肿瘤

从小舒入住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开始,医院就开始进行产前讨论,包括用什么分娩方式,生下来后是不是要去ICU监护,是否需要外科干预等一系列问题。

2022年11月,小舒孕38周时,孩子顺利出生,体重3885g。出生一周后,孩子做了超声和CT检查,检查发现,肿瘤明显增大了,有3.6*4.7cm,在肝左叶位置,上连心脏,下邻胃。

肿瘤在增大,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屈振繁介绍,通过多学科会诊,从影像上看是恶性的,怕转移扩散,综合来看要尽早手术切除。

“肿瘤正好长在左侧肝脏,相对其他地方,手术的把握和安全性更高一点。诊断清楚后,我们就开了手术通知单,孩子父母依从性特别好,很信任我们。”屈振繁说,确定要手术后,下一步就要讨论手术方案。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紧急召开病例讨论,经过新生儿科、麻醉科、影像科、儿外科多科室会诊讨论后决定,在全麻下,做腹腔镜辅助肝肿瘤切除手术。

大多数新生儿切除肝脏肿瘤手术采取的都是传统的开腹手术,但这样会在患儿腹部留下巨大伤疤,影响美观,而腹腔镜手术只需在患儿腹部开几个指甲盖那么大的孔,植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在体外通过腔镜直视下完成手术,损伤小、恢复快。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是深圳唯一一家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临床业务上已成为以新生儿复苏和超早产儿救治为特色的临床重点专科。屈振繁是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去年引进的小儿外科专家,也是小舒孩子的主刀医生。

屈振繁从事小儿外科临床和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有上万例的手术经验,尤其擅长腹腔镜手术治疗。“肿块局限在一侧肝脏,手术要将肿块完整切掉,手术前,通过多学科讨论,准备了多种方案,如果万一不能微创,可以随时转方案。”屈振繁说,NICU、麻醉科等做好了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给出生13天的孩子做手术,从手术技术来讲是成熟的,特殊就在于患者是新生儿。

新生儿的腹腔空间非常小,肝脏肿瘤周围血管特别丰富,而还没满月的宝宝能够耐受的出血量非常低,要如何避开周围血管,让出血量达到最小,从而顺利“拆除”这颗肿瘤?新生儿各器官功能还没有发育健全,能否耐受得住麻醉、手术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如化疗)?这些都是摆在医生面前的难题。

凭借着多年经验,在孩子出生的第13天,屈振繁带领儿外科团队与麻醉科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历时2个小时,成功完整切除了肝脏肿瘤,术中出血量不到40ml。

这是目前已知完成的全国最小的新生儿微创肝脏肿瘤切除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病理证实是肝母细胞瘤,是肝脏肿瘤里常见的恶性肿瘤。不过,由于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小舒的孩子术前全身检查无任何异常,没有发现转移,所以术后未行化疗。现在孩子已经十个月大,长成了一个20多斤的可爱大宝,复查各项指标均完全正常。

孕期查出胎儿问题需手术治疗,综合评估勿慌乱

屈振繁介绍,肝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症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目前病因复杂无定论,所以无法预防。肝母细胞瘤早期常常无症状,很多孩子因巨大肿块就诊,甚至全身转移时才发现,但一旦延误治疗,预后很差。只能通过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把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

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许多畸形和肿瘤在产前超声检查中即可被发现,这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创造了良好条件。据介绍,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已开展多例代表全国领先水平的小儿外科手术和多项深圳市首例新生儿微创手术,补齐了医院乃至深圳新生儿外科短板。

2022年10月15日,新生儿颈部巨大梨状窝囊肿,超声引导下微创介入治愈。这是深圳市首例。

2022年12年15日,为32周3kg早产宝宝切除骶尾部巨大恶性畸胎瘤(瘤重1.3kg),目前随访体重7.4KG。

2023年4月23日,腹腔镜辅助新生儿肝巨大血管瘤切除术。

2023年6月10日,腹腔镜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手术(粘连松解,肠穿孔修补,腹腔脓肿引流),已痊愈出院。

2023年6月20日, 产房手术完成胎儿巨大脐膨出(肝脏膨出),已痊愈出院。

2023年6月27日,腹腔镜新生儿胃壁肌层缺损破裂修补术,已痊愈出院。

覆盖全生命周期妇幼健康,打造高质量妇女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高龄产妇、多胞胎、早产儿等高危人群收治比例,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一直保持全市领先。

深圳市妇幼保健拥有深圳市唯一一家新生儿国家重点专科,加上一支高素质的小儿外科医疗团队,依托妇产科专科医院学科优势,提供先天性消化道发育异常、泌尿系统发育异常及腹部实体肿瘤的产前咨询、围产期解决方案、产房外科、产后外科治疗,以及发现有胎儿先天畸形的孕产妇产检、住院、产房/产后手术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为了满足市民就医需求,2021年5月8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住院大楼正式启用。目前,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中医科、儿外科、儿童神经康复科、乳腺科等病区已全面启用,收治病人数量逐步增加,有效缓解床位紧张局面。

大病不出深圳。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李笑天介绍,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以建设智慧型、研究型、高水平妇幼保健院为目标,打造妇女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狠抓医疗质量,提高专科诊疗水平,推进妇女儿童疑难疾病、重大疾病、多中心研究、大数据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协同高质量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辐射引领作用。

记者:范劭华

通讯员:范文婷 黄纬璐

编辑:江丁


相关阅读

  • 深圳光明推出机器人行业技能免费培训

  • 记者近日从深圳市光明区总工会获悉,深圳市五家机器人企业开设了免费的机器人行业技能培训班,邀请从事机器人相关行业亟待技能提升的有关人员以及有意向从事机器人行业待转岗
  • 可怕!2个月暴瘦20斤,这个癌症全球有一半在中国

  • “饿了就吃,吃嘛嘛香,多亏了河北省胸科医院肿瘤二科......”有个好胃口才能尽情享受美味,最近,73岁的魏奶奶又一次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这久违的幸福。魏奶奶年轻时为了生计,饿了就
  • 深圳“八五”普法讲师团再扩容,61人受聘上岗

  • 7月21日下午,深圳市“八五”普法讲师团聘任仪式暨首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普法活动在福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司法
  • 第十四例“颈7”手术

  • 手术进行中。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启峰/文 刘俊涛/图7月20日,手术后第三天,偏瘫患者王翠灵能够清晰地喊出为她输液的护士名字:慧慧。一年多来,她和爱人崔照东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231项!2023年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项目出炉

  • 湖南日报7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记者今天从湖南省科技厅获悉,2023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拟立项231项,目前正在公示。  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按照省委、
  • 深挖“土特产”里的“大能量”

  •   近日,笔者看到这么一组数据:日照市茶园总面积达到29.9万亩,茶叶从业人员已达30余万人。全市涉茶生产经营业户达到1165家,年产干毛茶1.9万吨,总产值达到37亿元。从这组数字中,
  • 河南新密:“小托管”托起职工“大幸福”

  • 近日,新密市超化镇杏树岗村工会联合会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在这个爱心托管班里,几位身穿红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带着30余名小学生进行故事分享,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