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有风来丨今年的诺奖得主,她有一位北京奥运会冠军的女儿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何冬健

卡塔林·卡里科(左一)和德鲁·魏斯曼 图源:诺贝尔奖官网

“Karikó获奖了!”傍晚6时许,一位搞科研的朋友突然给我发来这样一条消息。

Karikó获奖了?我浑身一哆嗦,耳畔还是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的加油声,心思却一下子飘到了斯德哥尔摩——

主持人庄重地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以表彰其“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得开发有效的针对COVID-19的mRNA疫苗成为可能”。

显然,比起她的名字,卡里科的成就更广为人知:mRNA(信使核糖核酸)新冠病毒疫苗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虽未见面,我对她却向往已久。这些年来,我遇到的科学家或多或少会讲起她的故事——一个大部分时间与挫折为伴的科学家。

去年,在视频采访浙江大学医学院胡海岚教授时,她曾笑眯眯地讲到一位“特殊”的朋友。在法国科学院做报告的致谢环节,这位朋友说:“其他人都会感谢学生,感谢博士后,但是在我40年的研究生涯当中,没有一个学生,也没有一个博士后,所有的实验都是我自己做的。”

这位朋友就是卡里科。彼时,胡海岚与她同获2022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确实,很长一段时间,卡里科都是在“写经费申请——被拒绝”的循环中度过,甚至多次被解雇。2013年,在58岁的时候,她决定只身一人去德国一家只有几十人的小公司工作。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潜心钻研mRNA疫苗技术近40年后,她在mRNA新冠疫苗的研发上一战成名。

“卡塔林身上有一种科学家独有的韧性。”胡海岚说,她的故事对自己的触动无与伦比。和卡塔琳聊天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她一直保持了“小女孩的童心和执着”。而这或许这位科学家成功的奥秘所在。

苏珊·弗朗西亚(右二)在获奖后与父母合影

在mRNA疫苗进入普通人的视野之前,远比卡里科更出名的是她的女儿——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金牌得主苏珊·弗朗西亚。

在卡里科的社交媒体上,皆是“晒娃照”。她和丈夫、女儿相拥,笑容灿烂。

弗朗西亚在一次采访中曾经回忆:“匈牙利有一首名为《钻石和黄金》的歌曲,每当我的职业生涯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母亲就把它唱给我听。她教导我,努力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接受它,就会有回报。”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几乎就是弗朗西亚的家庭生活的缩影——不畏艰险,努力不断进取,即使各种挑战都被抛到面前。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三届奥运会卫冕冠军的罗马尼亚是“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的夺冠大热。弗朗西亚顶住压力,与队友科学布局,赢得了她人生中第一块奥运金牌。之后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她又忍住背部的伤病,一路从预选赛坚持到决赛,之后成功卫冕。

聊起比赛和自己的母亲,弗朗西亚曾这么形容:“赛艇运动中,运动员往往都是背对着终点,这意味着你看不到终点和你的距离。我的母亲同样也是如此。她无法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终点,但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相信,每一次付出,都会让你距离终点越来越近。”

显然,她们都做到了。


相关阅读

  • 两位科学家分享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日讯 据人民日报消息,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2日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以表彰其“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
  • 印尼总统佐科宣布雅万高铁正式启用

  •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2日上午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哈利姆高铁站宣布雅万高铁正式启用。这是9月30日在印度尼西亚普哇加达拍摄的一列行驶中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深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学校实际,突出优势专业,创新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双线发展策略,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深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它乾城实景演出让戈壁之夜沸腾

  • 10月1日晚,大型行进式情景剧《印鉴西域·梦回它乾》演出现场,观众人山人海。柳玉柱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 通讯员 王克毅  “昨天晚上太让人激动了,我做梦都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