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河南卫视2024端午奇妙游,再拓传统节日的文化厚度和广度

日期: 来源:猛犸新闻收集编辑:猛犸新闻

为文化赋予一种精神,“2024端午奇妙游”丰富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想象,是一次以新视角拓宽传统节日文化厚度和广度的新尝试。

作为我国首批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千年的传承和演变中,被赋予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拥有各式各样的传统习俗,在民间有着无比广泛的接受度。

从2021年开始,河南卫视在每年端午节推出“端午奇妙游”节目,将端午文化与国风国潮相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持久魅力。今年已是“端午奇妙游”节目的第四个年头,如何打捞更多传统文化元素,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节目期待,如何避免重复以往、继续作出新意,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纵观“2024端午奇妙游”,仍能感受到诚意十足、新意频频、创意满满。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节目没有止步于只将众所周知的端午元素如吃粽子、扎艾叶、划龙舟等以现代视听技术呈现出来,以新奇和炫酷来吸引观众眼球,而是深入揭示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丰富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想象,有现实反映有历史纵深,有民俗特写有文化俯瞰,有地域观照有全球视野,有年代记忆有时代潮流,是一次以新视角拓宽传统节日文化厚度和广度的新尝试。

“2024端午奇妙游”一共有六个节目,时长不到一个小时,仍然主打短而精、小而特。六个节目不是简单的“拼盘”,而是用五个不同年代在端午出生、以端阳或端午为名字的普通人串联起来。每个普通人代表着一种端午精神,即家国、勇气、传播、坚守、收获,而这种精神又贯穿在紧接其后的节目中。每个叫“端午”的人出现,既是一次节目串讲、一次立意介绍、一次主题提炼,同时又被内蕴了浓厚的象征意味,里面有传统节日对现代生活的丰厚滋养、有当下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态度、有传统与当代贯通融合的现实呼唤,还有民族奋进所亟须的精神力量。

家国精神无疑是端午节最鲜明的标签。几千年来,屈原与端午几乎是一体的。说起端午,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屈原,想起他“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人格秉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治学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生情怀。舞蹈《屈子问天》以历史宏观的视角展示屈原的中国式浪漫,身披《离骚》描写的“芰荷”“芙蓉”的屈原,在蝴蝶翩翩中托起古琴,楚式神话、楚式美学、楚式浪漫、楚人的家国情怀旖旎展开,屈原的那份浪漫、善良、坚韧、博爱,在张力十足的舞蹈中、独具东方美学风格的场景里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舞蹈《奔腾不息》是一场有力量的演出,呼应着串讲人所提出的“勇气”主题。节目巧妙地融合了蒙古族呼麦、蒙古族舞蹈等丰富的民族元素,呼麦的旋律与舞蹈动作融合,营造出一种原始而又震撼的视听效果,展现出蒙古族人民的豪迈与热情,让观众体会那份生生不息、奔腾向前的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节日被世界所认可和接受。情景剧《天南海北话端午》巧妙地以喜剧的方式串联起端午节的各种习俗,既表现了不同地域的人对端午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也显示出传统节日的仪式及其内涵受无数人喜爱的无限魅力。

情景剧《天南海北话端午》

《白蛇传》是传统文化的经典IP,与端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舞蹈《未了情》运用芭蕾舞艺术形式,重新演绎了这一经典IP作品,讲述许仙与白娘子西湖畔邂逅的场景。简约的空间布置、唯美的舞蹈设计、凄美的情感表达,节目用“足尖艺术”为世界书写一封“中国式情书”,展现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为端午节赋予了别样的浪漫意蕴。

《雷霆振山河》将舞蹈与情景剧相结合,通过“背水一战”“神镜降临”“电闪雷鸣”三个篇章,讲述了唐朝将士携白发军坚守国土40年,与夫人、白发军及百姓同仇敌忾、拼命厮杀、守护国土的感人故事。情景与舞蹈穿插进行,观众由此进入可视化的场景之中,与剧中人物共战斗、共呼吸、共歌哭,共同体会“家国有难、吾愿往矣”的民族情感。舞蹈巧妙化用敦煌“十二音雷公鼓”元素,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

一年端午日,正是农忙时。在北方尤其是中原地区,端午节正是小麦收割季节、粮食收获时分。歌曲《风来的夏天》将传统端午佳节与夏日收获联系起来,呈现了河南新农业、新农村、新农人的风采,以微观视角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的绚丽图景,传统佳节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也由此进一步升华和凸显。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关键元素、特色素材,并与时下生活方式相融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里所含蕴的精神气质和民族品格。端午节不只诞生了吃粽子、划龙舟、挂艾叶等特色民俗,它还塑造了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谱系。以视听产品为文化赋予一种精神,揭示潜藏在传统节日背后的精神伟力,这是“2024端午奇妙游”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关阅读

  • 非遗古琴新演绎 琴歌《橘颂》过端阳

  • 端午节临近,一首令人耳目一新的古琴琴歌作品《橘颂》上线发布。这首歌曲的创作不仅是对古琴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楚辞·橘颂》的现代诠释。
  • 端午假期北京接待游客779.2万人次

  •   端午假期,市民和游客纷纷到天坛一睹皇家园林风采。  端午假期,北京环球城市大道游客如织。  端午假期,北京旅游市场依旧热度不减,全市共接待游客779.2万人次,旅游消费100
  • 端午节兰州街头甜食店生意红火

  •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6月10日,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记者在兰州市张掖路等中华老字号甜食店看到,前来购买选购和品尝粽子的市民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红火。
  • 端午假期广州共接待市民游客近582万人次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刘星彤、通讯员穗文广旅宣报道:6月10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端午小长假出游数据:端午假期3天,全市共接待市民游客近582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地来穗游客306.4
  • 端午假期广州迎来楼市“热”

  • 不少年轻人选择在端午假期看房多区一手盘的看房者数量明显增加,成交量攀升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士 徐炜伦 范晗越今年端午假期,已在广州工作5年的何先生和女友一起留穗
  • 端午假期西安上榜多个“全国前十”

  • 6月10日,携程发布《2024年端午节出游报告》,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日周边游、本地游再受青睐,西安位列国内游热门目的地前十;国内游、出境游人次相比去年均有相应提升;传统
  • 防病重要时机!端午养好生,全身少病痛!

  • 说起端午,多数人都会以屈原、粽子、龙舟等词语来描述。端午时节也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重要节日。古人还把端午节称作“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扫庭院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非遗古琴新演绎 琴歌《橘颂》过端阳

  • 端午节临近,一首令人耳目一新的古琴琴歌作品《橘颂》上线发布。这首歌曲的创作不仅是对古琴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楚辞·橘颂》的现代诠释。
  • 北京每年1亿财政资金支持长城保护利用

  •   保护传承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财政持续提供支撑保障。记者近日获悉,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作用,每年统筹约1亿元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持续
  • 新能源汽车取消限购要动真格

  • 近年来,一些城市对购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依然存在一些限制措施,有的城市要求缴纳若干年社保才能购车,有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参加摇号。以至于在某些严格限购的城市,不少消费者连续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