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脱贫村里看振兴 | 四间房村:“科技种粮,一公顷增产七八千斤”

日期: 来源:中国吉林网收集编辑:中国吉林网

  编者按: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是关键之年。7名新华社年轻记者扛起相机,背起行囊,深入白山松水九个脱贫县、十多个脱贫村。从田野间绿浪滚滚行走到大地一片金黄,他们下水田,进羊舍,入农家,坐炕头……与老乡们面对面,聊丰收,话致富,谈振兴。用笔尖和镜头讲述村民老乡所思所想所盼,记录一个个村庄“美起来”“活起来”“热起来”的新图景。

  新华网长春11月20日电(记者薛钦峰)10月,正是秋收时节。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长岭县四间房村,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密密麻麻的秸秆上挂着硕大金黄的玉米棒子。当地农民摩拳擦掌,保养农机、雇佣工人,正为秋收做足准备。

  最近,松原市农业专家专程来到四间房村进行初步测产工作。一大早,四间房村党支部书记陈占超便和专家们扎进玉米地。随机选取地块、掰下玉米棒、脱粒、称重、计算。

  四间房村虽然是黑土地,但是地处吉林西部,过去这里十年九旱,加之农民传统的耕作方式,粮食单产并不高。这两年,长岭县鼓励各村屯党支部领办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规模经营,将“藏粮于技”落到实处。

  今年,村里请来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团队为合作社的400余公顷土地量身制定了农业生产方案。

  站在地头上,明显可以看出合作社的玉米与普通农户的种植方式不同。大垄双行种植,玉米秸秆紧密排列,长势整齐划一,地面上一根根滴灌管浅埋在垄间并与地头的主管道相连。“每一个环节都根据专家的指导,这里面学问大着那。”陈占超说。

  备耕期进行土壤深松,播种时卫星导航,48小时内完成灌溉;生长关键期,测土配方,精准施肥……过去农民施肥“一炮轰”,现在分阶段按需施肥、精准调控,化肥利用率大大提高,实现节水增粮。

  从备耕到田间管理,从如何播种、铺设滴灌带,到如何精准施水施肥,这一年来,专家在理论上指导,社员们一边干一边琢磨,“大专家”和“土专家”紧密配合,目标都是一个:增产。

  “一公顷地30000多斤。”称重数字一出,大家都很兴奋。陈占超说,“同样的土地,通过科技种粮,一公顷比过去增产了七八千斤。”

  虽然今年增产效果不错,但是陈占超并不满足。在合作社部分农田地头上,每隔几垄插着小牌子,上面标记着不同的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今年有几个玉米品种表现一般,明年得再试种几个新品种,好种子配上好技术,产量肯定还能增。”掂着手里沉甸甸的玉米棒子,陈占超自信地说。

  策划:翟伟 褚晓亮

  监制:郎秋红 王健民 黄维

  记者:李双溪 薛钦峰 唐成卓 颜麟蕴 李典 宋心平 赵石乐

  海报:徐畅

  新华社吉林分社 新华网 联合出品

来源:新华社

编辑:张楠


相关阅读

  • 上海电力大学召开创新团队中期考核专家评审会

  •   11月16日上午,上海电力大学创新团队中期考核专家评审会在杨浦校区召开。会议邀请了上海市教委巡视员蒋红、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严正、复旦大学教授贺鹤勇、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 成都街头走一走:这些特色小店为何受欢迎?

  • 漫步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一家家个性鲜明的特色小店,在这座包容的城市里自然生长,正在成为“烟火气”“幸福感”的新表达。玉林片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既先锋,又市井,是独属于玉
  • 送“智”下乡 科技孕育“金叶子”

  • 11月21日,丽水市“百名专家连百乡,助农共富送科技下乡暨缙云县‘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缙云县胡源乡。专家们通过现场指导、培训,科技帮扶等多种方式,切实帮助茶企和
  • 2023世界物联网大奖发布

  • 11月20-21日,2023(第八届)世界物联网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此次大会聚焦物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吸引了全球的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物联网的未来发展。大会围绕“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