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江上听风①|东江潮起龙舟竞渡 “水韵都市”文化繁茂

日期: 来源:东莞日报·东莞Plus收集编辑:东莞日报·东莞Plus

编者按

龙舟竞渡不仅是文化印记,也是精神图腾。在即将过去的“龙舟月”里,万江“龙舟事”大放异彩,颇受关注。赛龙舟带动的不仅是人气,还有经济活力。

作为东莞中心城区之一,万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象征着“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更是铭刻在万江人骨子里的精神底色。这也契合了当前万江全力以赴拼经济、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场景。即日起,我们推出“江上听风”系列报道,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百千万工程”、文化强市等方面洞察赛龙夺锦、争先进位的“万江之道”。

龙舟月,万江龙舟“火”出圈,为万江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暨东莞龙舟锦标赛第四名,到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碧江站)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四项冠军。从“正丫起龙”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到“东莞龙舟第一景”——万江龙舟文化节暨龙舟锦标赛;从央视关注万江龙舟产业链到年轻一代传承龙舟制作技艺……万江正以传统文化的传承焕新凝聚思想共识、促进文化交流、厚植人文精神。“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万江龙舟精神,以及所涵养出的城市精神品质正成为万江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力表达。

讲好万江龙舟故事,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更强推力……每一个“文化动作”必然凝聚起更强的合力,书写“水韵都市”不一样的文化精彩,让万江因文化而更强、更富魅力。

以传统文化厚植人文精神

万江是东莞著名的“龙舟之乡”,有“东莞龙舟第一景”之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万江赛龙舟,也有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一方文教文运的象征物金鳌洲塔。近年来,万江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遍布滨江两岸的绿道;沿水而建的滨江体育公园、龙湾湿地公园、龙湾乐跑公园;彰显万江独特文化的金鳌洲主题公园、龙舟竞渡公园、龙舟竞渡岸线,起龙广场等,与龙舟元素有关的文体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但大大提升了城市品质,树立了鲜明的城市标志,贴近群众、多业务融合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也让都市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更加充盈,汇聚起文化建设大潮中相互成就、共生共荣的巨大能量。

有平台,更有活动;有载体,更有内涵。一年一度的万江龙舟文化节,更是鼓舞士气,展示形象的重头戏。从今年的万江龙舟文化节更是可见一斑,除了万众瞩目的万江龙舟锦标赛及部分村(社区)龙舟锦标赛,还有非遗墟市、龙舟文化节专场展演、龙舟主题摄影比赛、草坪音乐节等极具文化色彩的特色民俗节目,也有如“乐购万江”龙舟季、《从江边到舌尖》宣传特辑、粽子节等以“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各类促消费活动等共40多项,不断丰富的新元素和新内涵,贴近群众、具有特色的龙舟文化活动,既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振奋了精气神,文化赋能中更为这座城市注入了独特的人文气质和城市品格。

近些年来,东莞把分散在各个镇街的龙舟赛事,“打包”成“东莞龙舟月”进行统一包装、整体推介,鼓声声声入耳,名声蜚声全国。可以说,万江龙舟文化节,已经不仅仅是万江人的重大节日,而是成长为万江乃至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龙舟文化的传承焕新,也激活了相关文旅产业的一池春水。在万江街道滘联社区,通过引进龙舟俱乐部、有龙营地等一批文体项目,激活了当地龙舟文化的发展。通过三年的打造,滘联社区已初步建立龙舟产业链,涵盖龙舟制作、龙舟培训、龙舟主题餐饮、龙舟文创店等一系列产业,也成为滘联社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让非遗传承“潮起来”

传统文化基因的流淌有赖于非遗传承保护,更有赖于非遗的活化与焕新。龙舟竞渡作为万江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政府部门到民间各界都十分重视其传承与创新,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让龙舟文化焕发出了更多新精彩,万江龙舟也正在塑造着更多的文化IP。

走进万江“00后”龙头雕刻匠人黄智冬的工作室,他正努力专注地雕刻着龙头。在传承与创新中,注入自己的思索,激活文化的能量,在各大龙舟赛中,黄智冬的龙头大放异彩,也让非遗传承“活起来”“潮起来”。无独有偶,万江的龙舟制作技艺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中不断寻找到新的支撑点,也在今年取得不俗的市场订单。

万江人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与纯粹,不仅仅体现在数百年来赛龙舟都铁定在农历五月初一,还体现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上。十年前,东莞市文旅部门、万江街道便精心选取“东莞龙舟月”“赛龙舟”项目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通过挖掘、整理以及申报工作,先后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蕴含着经济,经济体现着文化。与龙舟非遗相关的广播剧《大话神龙》在今年的万江龙舟文化节上举行首发仪式,这是近两年首个以万江龙舟为故事创作背景的广播剧,整个剧以儿童小说《东江谣》进行改编,并对抖音“大咖”宣传“Dou在东莞看龙舟”短视频征集活动及周边文化产品的研发。万江正通过不断输出文化IP,让非遗文化的传播更有质感、更为生动,同时更助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龙舟文化品牌建设。

抢抓文旅产业新赛道

2021年,万江评出“新八景”——金鳌旭日、下坝灯影、鹭栖龙湾、茶香石美、花海腾龙、古韵大汾、蛟龙探花、书山有径。“首创+万小川”“新八景”兼具历史性、观赏性、标志性、时代性,是万江城市万象并秀的典型。人文景观与碧水绿道相得益彰;历史文脉和美丽乡愁平分秋色,所反映出的城市品质的提升、城市内涵的丰盈,更赋予了万江文旅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重大机遇。

而且,万江通过持续推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对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古树、古建筑祠堂、龙舟醒狮和戏剧曲艺等文化遗产的保育,造就了万江“粤曲之乡”“书画之乡”和“龙舟之乡”等美誉,也让文物“活”起来,非遗“火”起来,旅游“热”起来,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比如,滘联社区已经形成了龙舟文化带动文旅产业兴旺的新业态,实现了“文化+商业”的乡村文旅发展新模式。自进入龙舟月以来,龙舟文化研学文旅路线吸引了大批游客,接待人次高达5000人以上,同比2019年增长了11倍,营业收入达120多万元。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 围绕文化强市建设的蓝图,万江将致力打造“潮玩万江”品牌。充分发挥万江得天独厚的滨水资源和龙舟、书画、戏曲等特色文化优势,谋划7个社区“龙文化”乡村示范带,培育龙头文旅产业项目;开展特色菜品、人气名店、老字号评选活动,持续开展音乐节、露营节等系列“节庆品牌”;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节会经济、艺术经济,构造“体验式文旅”新场景,持续释放文旅消费动能;运用万江IP动漫形象“万小川”努力打造现象级、爆款类、聚口碑的文创精品,激活文旅消费新热点。

传承和弘扬城市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是塑造城市文化精神内核的关键抓手,是拥抱时代、紧跟潮流的迫切需求。抓好落实的基础上,万江将打造“六大品牌”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打造“思学万江”品牌,完善思想引领传播体系;打造“友善万江”品牌,完善文明建设体系;打造“宜居万江”品牌,完善文化供给体系;打造“潮玩万江”品牌,完善文旅体系;打造“情怀万江”品牌,加强非遗文化保护;打造“魅力万江”品牌,加强对外宣传。

可以预见,敢于投入并坚持做大做强文化的万江,定会培育出越来越浓厚的文化气息,以文化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文字:张喜林

图片:万江供图

编辑:张东昌


相关阅读

  • 言恭达|牌匾文化的生态危机

  • 我们是否已经或正在失去传统牌匾文化的记忆?回答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肯定的,另一种是否定的。否定者的理由是:我们已处于新时代,大数据和经济全球化的融合已冲撞并彻底改变了人们原
  • 终兴镇:文化旅游工作走深走实走心

  • 6月27日,单县文化旅游工作新闻发布会·终兴镇专场召开。会上,通报了终兴镇2022年度文化旅游工作开展情况,并对2023年终兴镇文化旅游工作安排进行了介绍,终兴镇相关负责人回答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百度人脸鉴伪专利可确定人脸是否伪造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人脸鉴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日前获得授权,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深度学习技术,可用于人脸鉴伪场景下,可提高对于人脸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