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以住建新作为推动海淀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日期: 来源:北京海淀收集编辑:北京海淀

2022年,海淀区经济总量突破万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区住建委党组始终对标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和市委对海淀“三个走在最前头”的要求,持续以住建新作为推动海淀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作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

为海淀万亿GDP贡献住建力量

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做大万亿塔基,让经济更均衡发展不“偏科”。区住建委以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重大项目为牵引,把促进有效投资和消费的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2023年昌南线清河站至西土城站、16号线二里沟站开通运营,上庄路(一期)、巨山路、安宁庄北路(上地西路-京藏高速)等道路通车放行,路网交通越织越密;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三山五园艺术中心互融共通,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前沿发布、自然生态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以北部医疗中心为代表的区域医疗资源持续优化,以翠湖国际人才社区为代表的职住一体、产城融合的重点配套项目陆续完工。西三旗万象汇建设完成、开门营业,五棵松万达广场破旧立新、迭代升级;中粮大悦城、西北旺万象汇、永丰TOD综合体项目、中关村广场城市更新项目加紧建设,开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服务核心产业为切入,做高万亿塔尖,让经济更持久发力有“韧性”。我们通过“不见面极简审批”“远程开标”提升审批效率,平均审批时限缩短至3.2天。推进施工准备函审批改革,借助提前开展土方、护坡、降水施工,为企业节省工期4至6个月,节约资金成本1000至3000万元,实现了重点项目提前开工达产。同时建立化解验收难点问题工作机制,针对重点工程消防验收周期长的问题,通过靠前服务、缩短流程、“一事一议”等手段,提升联合验收工作效率。启元实验室、抖音中坤广场改造项目、北京烯研究院装修项目、中国建设银行数控机房项目、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二期、东升科技园二期等一批信息、科研、金融等产业项目陆续落地投用,为万亿GDP的核心产业安家在海淀,发展在海淀贡献住建力量。

以建筑业产业为抓手,做实万亿塔身,让经济的住建成色更足。我们加大走访服务企业力度,在项目手续、资质审批、施工建设等方面,为企业做好“一对一”专业化服务。一至三季度我区建筑业产值约1088亿元,同比增长约4%,全年有望实现产值约1618亿,预计同比增长5%。同时通过抓危大工程、重点工程和重点时期安全管理,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把发展“第一要务”与安全“头等大事”统筹起来,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作出住建探索

区住建委围绕给创新策源地“留空间”的核心问题,借助城市更新,搭建产业与空间的桥梁,通过盘活低效产业,来吸引全球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落户海淀。

为产业找空间,围绕土地利用、空间使用、投入产出、设施配套等要素综合评估,摸排低效产业空间的底数台账,弄清家底,逐渐由产业“自下而上”的申报,转变为政府“自上而下”主动更新,实现为产业尤其是科技创新产业找空间的第一步。为产业改空间,树立以产业需求来定制空间的理念,以今年开园的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为例,从产业园启动改造之初就提前接触有意向入驻的产业、企业,并充分征求其对空间的需求,整体装修改造和定制化装修改造相结合,为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集研发、生产、装配、办公于一体的空间,目前已成功吸引了中科创星、海杰亚等多家高科技企业关注,厂区出租率达到90%以上。为产业加配套,以产业为推动,通过居住空间和公共空间的提质升级留住人才。比如调查入驻园区企业的员工年龄结构,对入驻的配套服务的品牌和员工年龄层进行高度适配,再如为园区引入优秀的服务配套商业客户入驻,不仅服务好园区内的科创企业,同时满足周边的客群、人群和社区服务的需要。

2023年,全区推进实施城市更新项目85项,建筑面积约368.7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307.2亿元。其中16个项目纳入北京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3个项目入选2023年北京市“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鼎好大厦,加速低效楼宇蝶变,打造出了中关村科技商务的新地标;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加快了工业遗产的进阶,推进着“高精尖”产业体系布局,见证了“旧空间”吸引“新产业”;五棵松万达广场,搭建起文化与艺术的栖息地。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住建能量

2024年,区住建委用实际行动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有效推动投资增长。主动靠前服务,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紧盯轨道交通、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等市、区重点项目投资进度,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投资的支撑作用。同时以新办施工许可为源头挖潜补缺,指导项目做到应统尽统,不折不扣地完成固投任务。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坚持竣工通车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前期储备一批,创新工作思路和协作机制,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算清经济、民生“两”本账,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推动海淀城市道路更高水平成网。加快轨道交通12号线、昌南线西土城站至蓟门桥站建设,力争早日建成通车;提速13号线后厂村站、软件园站、马连洼站及区间建设;推进19号线北延及支线等三期线网前期手续办理工作。

夯实人民安居基点。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形成以产权类保障房与租赁类保障房双轨同步推进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促进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建设、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做好老旧小区在施项目收尾,研究确定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计划,积累央地混合产权老旧小区改造共治经验,推进危旧楼改建项目的建设,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快电梯加装工作,牵头研究街镇和社区协商一致奖励激励资金政策,探索成立区级加装电梯服务中心。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结合《北京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年)》,压茬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强化与国有企业联动配合,强化区企合作,有序实现闲置房产、低效土地资源盘活利用。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拓宽参与渠道,规范参与要求。

统筹平房区改造。摸查小片平房区“人、房、地、事、物”的基本情况,理清数据底账,为项目启动打下坚实基础。以试点为带动,加快小片平房区改造实施策略、启动条件、资金平衡等问题研究。

筑牢质量安全底线。从落实各方责任、推动科技进步、培训产业工人、夯实监管力量、依法依规处罚等方面综合施策,下大力气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区住建委党组)


相关阅读

  • 嵩县:以药为先强品牌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吉小平 通讯员 王世光12月22日,河南省科学院中原药谷科创园在嵩县正式揭牌开园。院士来了、产业巨头来了,一个集聚创新要素和高端人才,具备一流创新
  • 充分发挥专业服务平台作用 助力高品质海淀建设

  • 2022年,海淀区全年GDP突破万亿元,标志着海淀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区属国有专业化投资服务平台,中关村科学城公司从创新生态建设的角度,提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之问的参考答
  • 记者探访现代农业产业园

  • 今年以来,阳春市茶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式成立,通过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各实施主体正加紧进行茶叶工艺提升、品牌推广和带动农户规范化种植加工等工作,不断提高茶叶品质,打响河㙟
  • 港九路拓宽和韩仓河整治项目安置房开始选房

  • 12月24日,随着港九路拓宽和韩仓河整治项目拆迁工作的进展,港九路拓宽和韩仓河整治项目安置房选房也从今天开始。在芦南村的乡创基地,众多搬迁的村民从上午7点来到现场,按照不同
  • 方特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打造红色旅游新体验

  • 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孙浩男 程王威 唐孟阳)济宁市下半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十佳”项目——方特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通过“文化+科技”手段,展示中华民族辉煌历史,打造红色
  • 青海青豫直流二期9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成投产

  •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青海青豫直流二期90万千瓦光伏项目12月24日建成投产,这个项目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是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
  • 乐清东台两市参访 共话机器人产业发展

  • 近日,乐清市委副书记、市长戴旭强,东台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杰各自率领工信、科技等部门负责人赴上海电科云汇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考察交流,探讨机器人产业发展,并就机器人产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以住建新作为推动海淀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 2022年,海淀区经济总量突破万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区住建委党组始终对标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和市委对海淀“三个走在最前头”的要求,持续以住建新作为推动海淀高质
  • 对话县(市、区)一把手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中国微粉之乡”“中国金刚石产业基地”“中国钻石之都”……一张张发展“新名片”呈现了柘城县的主导产业发展历程。豫东农业县如何让主
  • 嵩县:以药为先强品牌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吉小平 通讯员 王世光12月22日,河南省科学院中原药谷科创园在嵩县正式揭牌开园。院士来了、产业巨头来了,一个集聚创新要素和高端人才,具备一流创新
  • 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成立15年 共参与救援587次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萌萌长风破浪十五年,他们用信仰和大爱铸造起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之舟 ” 。12月23日晚上,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成立1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