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学校田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日期: 来源:课程教材研究所收集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我们一起来看地方和学校的阶段性经验与做法——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城市学生田园课程学习新路径,济宁学院附属小学以劳动教育的综合化实施为切入点,加强单学科、多学科、跨学科及超学科的融合型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施学校田园课程。

一、课程目标:聚焦五育融合,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下大力气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通。而在现实中,“五育”常被分割开,其课程与活动常常简单叠加、统筹不足,从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同时,部分教师与家长“唯分数论”的思想依然存在。由此,“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问题始终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济宁学院附属小学设立的种植实践基地以及中草药种植体验园,创造性地实施学校田园课程。该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以田园课程为载体,转变育人理念,更新学习方式,把握“五育”之间的关联,发挥“五育”的整体性作用,进而建构学校田园课程育人体系。

二、建设思路:立足学科融通,实现学科教学和项目式研究的融合

基于课程标准开设田园课程,从单学科到多学科、跨学科再到超学科的过程,是一个由培养知识技能到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学做题”到“学做事”的过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及问题解决者。学校利用田园的载体功能,发掘劳动潜在的育人价值,发挥“五育”的整体性作用,按照“从劳动能力的学科培养到劳动素养的项目式培育”的工作思路,采用学校社会合作、一线后勤联动、学科内外研讨、教师学生反馈的“四大策略”,打破学校教学与真实社会环境、教学活动与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内容与学生期待相互割裂的壁垒,使环境资源库更贴近真实社会,基础设施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田园课程内容更符合教育预期,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更体现素养导向。

三、工作举措:打破学科边界,持续强化劳动课程的智慧挑战

(一)基于单学科的劳动田园课程

学校与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宁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制定学期合作方案,聘请农业专家对学校劳动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辅导,组织师生到校外农业实践基地观摩学习。校内开展课程教学,采用“课堂教学+田园实践”双课堂学习形式,由“劳动教师+劳技教师”双师教学,形成“2+2”田园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农业劳动课程,以田园种植为载体,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勤俭节约、不怕困难的劳动精神。

(二)基于多学科并举的田园课程

在田园劳动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学科融合案例,设计组织各类主题学习,培育学生综合能力。将劳动与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学科有机融合,形成多学科并举框架,旨在提高学生运用各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美术学科融合,通过田园户外写生,学生更加贴近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增加了对美的感受力,拓展了空间思维能力,提升了创新能力,发现了劳动之美;

语文学科融合,学生收集关于田园种植的古诗词,进行书法比赛,在提升书写能力的同时,结合田园种植实践经历,更好地理解了古诗词的深刻内涵,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感受到劳动的辛苦、收获的喜悦;通过田园日记以及“丰收故事我来讲”演讲比赛,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有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对于劳动和劳动人民的尊重之情;

数学学科融合,学生走进种植实践基地,将一块块菜地抽象成一些基本图形或不规则图形,通过实际测量学习如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学科融合,学生观察植物的多样性(匍匐茎类、攀援茎类、绿叶蔬菜等),然后进行调查(如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通过每间隔一周观察记录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比较各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更好的科学种植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学科融合,通过WPS软件制作电子观察记录表格,了解掌握WPS表格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能,掌握输入与保存数据的方法、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数据的方法等,提升了数据处理能力,增强了信息意识。

(三)基于跨学科融合的田园课程

积极探索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演进。学校举办了田园趣味运动会、欢乐小市场等活动,模拟春种秋收的劳动场景,劳动歌曲合唱比赛穿插进行,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形成勤俭节约的劳动精神。

学生通过采摘、运输、捆绑打包、进货、销售等一系列的实践,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体验到了社会劳动的复杂过程。在市场交易中,采用的“货币”是前期征集学生设计作品、择优入选的“田园菜票”,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个跨学科项目来获得菜票奖励,用自己付出努力后收获的菜票,换取劳动收获的果实,这一过程,学生获得了职业体验,并深切理解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与学校金工课程融合,进行“变废为宝”创意手工制作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进一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发挥百草园辐射作用,借助中草药种植,将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国古代名医“请”进课堂,让学生了解我国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极打造以中医文化为特色的田园文化课程,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培育核心素养,落实文化育人。

(四)基于超学科的田园校本课程

教育是引领学生走向美好生活的过程,生活世界的整合性与学科知识的边界性之间的矛盾是综合课程发展的缘由,该矛盾的解决也是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综合问题的意识,学校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引领,聚焦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三个培养目标,建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项目式研学团队。一方面以科创实践为依托,通过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科学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以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为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调查研究、深度思考和实施规划的能力。

四、成果成效:田园课程综合育人效果初步彰显

田园课程建设在课程资源筛选、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式选择等方面,遵循“整合—融通”理念,以“整合”为手段,以“融通”为目的。“整合”为学生提供全面、互联的学习体验,促进全面深入理解;“融通”则侧重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一)构建“以劳融通五育”的田园课程育人模型

将“劳育”作为五育融通的链接点,强调德智体美劳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在教学活动中追求“五育”的协调发展和相互支持,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形成了五育融通、五育共进的全面发展路径。

(二)促进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创造性应用

田园课程通过跨学科教学融合机制,将艺术、体育、科学、语文、数学等学科与劳动传统文化、中医文化、环境教育等领域相结合,形成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学科间的边界被打破,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深化理解和应用。

(三)建设一体化、高标准的课程资源

根据课程设计的需要,建设百草园、千蔬圃、耕读坊、幸福超市和烹饪教室等多样化育人场地,为五育融通的校本化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课程资源的立体、开放和交互式空间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学习体验。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田园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学校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五育融通理念,以田园课程为载体,构建了可操作、可推广的学校综合育人体系。田园课程育人体系的建设,做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是指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有益探索。

(作者:钱广书,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宋哲,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教管处副主任 。本案例由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指导)

相关阅读

  • 华中科技大学宣布:新增4个!

  • 5月21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高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该校新增4个本科专业,本科生入校后有四次转专业机会。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本科生院院长文劲宇介绍,今年华科大计划招生
  • 再聚首,谋大计!

  • 5月18日,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同济大学第四届董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先后在校召开。校党委书记、董事会主席、基金会理事长方守恩,校长、中国工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学校田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
  • 5·19中国旅游日 | 跟随镜头,启程探索中国之美!

  • #519中国旅游日# 盛大开幕,全国共庆。CCTV-1、CCTV-13在5月19日的《新闻联播》中展现各地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中国旅游的无限魅力。跟随我们的镜头,启程探索中国之美,享受
  • 成都金堂发布4条世园会主题旅游线路

  •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堂城市推介活动5月19日在世园会主会场举行。活动以“共享世园 香约金堂”为主题,主动融入成都世园会活动矩阵,充分展示“成东中心、公园水城”的生
  • 费城交响乐团定档11月亮相成都

  • 5月19日,费城交响乐团2024年中国文化交流巡演(成都站)新闻发布会在成都美术馆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费城交响乐团与成都交响乐团在成都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11月开展系列演
  • 成都龙泉驿:擦亮文旅品牌 激活“一池春水”

  • 上周末,龙泉驿区东安湖体育公园热力十足,李宗盛、郑军、袁维亚等众多明星用精彩的演出陪伴成都人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周末时光,也让人看到“大运”后时代,龙泉驿城市“流量”的持续
  • 同济大学新研究院+1

  • 5月20日,同济大学高铁及站城融合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将凝聚各方优势资源,围绕高铁技术创新和站城融合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着力打造多学科融合的科创平台、资源互融互补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