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讲科普
让科学流行起来
□潍坊融媒评论员 赵春晖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互联网时代,科普展现更多新模式、新形式、新手段。近年来,多位老科学家成为“科普达人”,在网络上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云科普”。他们通过风趣幽默的讲解,让专业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受年轻人喜爱。
科学家、短视频、科普,这些看似互不相关的元素碰撞到一起,却催生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多位老科学家成为“科普达人”,在网络上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云科普”,让专业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产生了别具一格的传播效果,点燃更多人对科学的兴趣,这无疑是在受众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有助于在社会上形成让科学流行起来的氛围。
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让以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去给普通民众做科普这种“小事”,属实有些大材小用。实际上,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它的价值在于让科学思维四处生根,让科学之树开枝散叶,让“伪科学”无处遁形。
让科学家来做科普,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他们可以站在知识的源头,从原理性、根本性的层面,通过优质的产品和内容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传递科学价值观,助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这才是抓住了科普的根本。
近年来,科学家投身于科普工作已蔚然成风。他们科普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讲座、在线慕课等形式,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新模式、新形式、新手段,主动拥抱网络、面对镜头,给万千网友带来更加精彩纷呈、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他们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打破了人们对科学神秘的“偏见”,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传播到民众心里,激发起更多人对科学的向往,正成为让科学流行起来的重要推手。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越来越多深谙科学知识普及规律,有影响力、有使命感的科学家躬身参与科普工作,对于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乃是国家和民族的福音。此外,我们应看到,科普工作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全民参与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仅靠科学家带动是远远不够的,要形成全社会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格局。
来源:潍坊晚报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