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菏泽:物以“蟋”为贵,小“秋虫”闯大市场

日期: 来源:牡丹晚报速新闻收集编辑:牡丹晚报速新闻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秋风起,蟋蟀叫。不少人喜爱捉蟋蟀、养蟋蟀、斗蟋蟀,近年来蟋蟀产业发展在宁津、宁阳等地风生水起。菏泽蟋蟀产业存在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等问题,与此同时,菏泽蟋蟀也以凶猛、善斗而著称,产量大,发展前景广阔。菏泽小小“秋虫”,在呼唤大产业、闯荡大市场。


“骨灰级”蟀友的“养蟀经”

“唧唧吱,唧唧吱……”9月11日下午,在菏泽某小区马永合的家中,不时传来阵阵蟋蟀鸣叫声。66岁的马永合坐在沙发上,面带微笑,闭目倾听。房间内50余只蟋蟀的鸣叫,在马永合听来就是一曲美妙的乐章。

“我六岁开始捉蟋蟀、养蟋蟀、斗蟋蟀,至今已经60年了。”马永合是一名资深蟀友,因为在家中排行老四,为人仗义,“蟀界”送其雅号“马四哥”,“通过倾听蟋蟀的叫声,我就能判断出它的体格大小、品相如何。”



马永合是一名“老菏泽”,小时候家住菏泽老城区。“老菏泽城那时候旧房子很多,墙根下、砖缝里,都是蟋蟀‘王国’,一开始几个哥哥带着我捉蟋蟀,他们长大参加工作后,我自己捉自己玩。”马永合回忆,“因为痴迷于蟋蟀,常常忘记上学,小时候没少被家长揍。那时候,没有现在盛放蟋蟀的工具,晚上睡觉时,常常一手一条,放在怀里就睡着了。”说蟋蟀时,马永合论“条”而不是论“只”,这是“蟀界”通用的量词。

“小时候斗蟋蟀,通常把鞋一脱,往里面一放,就厮杀起来。”马永合说,小小“秋虫”给他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1975年,我12岁,一天路过一处围墙时,听到蟋蟀的叫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扒了出来。蟋蟀脑袋大、品相好、牙硬。”马永合回忆,“第二天几个蟀友找我斗蟋蟀,一条街上的蟋蟀都被我这条蟋蟀打败了。”


“蟋蟀之所以被叫作‘百日虫’,是因为捉蟋蟀一个月,养蟋蟀一个月,斗蟋蟀一个月。”马永合说,当前白露节气已过,捉蟋蟀环节已经接近尾声,现在以养为主。

爱在眼里,疼在心里。2015年,马永合在牡丹区何楼办事处捉了一只蟋蟀:“有蟀友当场给我1000元,我没舍得卖。后来,一名北京的蟋蟀爱好者赶到我家里,出价3000元购买,我还是没舍得卖。”



养蟋蟀比养孩子还费劲

“蟋蟀是三分捉、七分养,每天给蟋蟀喂食、洗澡就要耗费大部分时间,有时候养蟋蟀比养孩子还费劲。”马永合对记者说。打开一只只蟋蟀罐,记者看到里面有小小的“水盆”“饭盆”和“卧室”,还有用酒精灯加热的“灶具”。“养蟋蟀的饲料都是专门配制的。”马永合说。

“每天夜里捉来蟋蟀,随后要进行挑选,不合适的放回农田,然后就是喂养、清理垃圾,一天天忙得不可开交。”马永合说,“我每年喂养五六百只,每天都围着蟋蟀转。”菏泽产的蟋蟀身高体壮,因性烈、强悍、善斗,正逐渐受到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苏州等地蟋蟀爱好者的青睐。据了解,菏泽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农作物和矿物质比较丰富,为蟋蟀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菏泽蟋蟀骨骼、牙齿坚硬。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马永合喜欢蟋蟀,也影响到了他的妻子。“子女不在身边,我们两个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蟋蟀。捉住一条品质好的蟋蟀时,恨不得晚上搂着它睡觉。”马永合笑着说。

说起对蟋蟀文化的热爱,蟋蟀爱好者王先生介绍,用蟋蟀的“信”“勇”“忠”“知耻”“识时务”五德给出了解释。蟋蟀在秋天到来的时候,能适时地鸣叫,说明蟋蟀“守信”;蟋蟀遇敌必斗,这是它的“勇”;蟋蟀在斗场上,斗伤致死,是蟋蟀的“忠”;两只决斗的蟋蟀,斗前都会鸣叫示威,但斗败的一方不再鸣叫,说明它“知耻辱”;天冷时,寒冷归羽,是蟋蟀的“识时务”。“蟋蟀有五德,人有品德、操守,这是相通的。”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蟋蟀文化需要联想、思考和提升,“玩蟋蟀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开始时单纯找乐子,深入研究后,提升自身境界,弘扬中华民俗文化。”


说起玩蟋蟀,马永合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以虫会友。多年的养蟋蟀经历,让他结识了很多朋友。通过蟋蟀,更多人知道了菏泽,菏泽蟋蟀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经常带着自己的蟋蟀到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苏州、杭州等地交流、比赛、推广。

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双须双叉双大腿,这样的蟋蟀最受欢迎。”马永合说,好蟋蟀的脑袋上两条须、屁股后两条尾丝、六条腿必须完整,“蟋蟀在搏斗时少一条腿,我们叫‘单打一’。”是不是蟋蟀少一条腿战斗力就差呢?马永合解释:“在我们圈内,有一句话叫‘瞎子’狠‘秃’楞登,瘸子手里怀性命。意思是说,一些眼瞎的、断须的、断腿的蟋蟀,非常狠、战斗力很强。”



“蟋蟀好抓,品相难寻,‘虫王’可遇不可求!”52岁的蟋蟀爱好者郭建民说,抓蟋蟀有很多讲究,要考虑蟋蟀的生活习惯。捉蟋蟀时,要仔细辨别其叫声。

“我们这个团队共四人,经常一起抓蟋蟀。农田里的蟋蟀品相较好,我们经常深入农田里寻找好蟋蟀。”郭建民说,内行人士一听叫声就知蟋蟀的品相如何。“夜里捉到蟋蟀后,回到家里再进行挑选。”郭建民说。

蟋蟀是中国三大鸣虫之一,素来为民间市井所喜。而在古代汉字中,“秋”这个字正是蟋蟀的象形。斗蟋蟀亦称“秋兴”“斗促织”“斗蟋蟀”,是中国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近年来,菏泽广大蟋蟀爱好者在一起进行捉蟀、养蟀,开展经验交流、蟋蟀交易和蟋蟀文化研究等活动,使得菏泽蟋蟀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市蟋蟀产量大,发展前景广阔。那么,菏泽能不能像德州宁津、泰安宁阳那样,通过蟋蟀发展起一个新的产业?“目前,牡丹区小留镇、定陶区马集镇,是菏泽蟋蟀爱好者较为集中的地方,但整体规模还有待扩大。”为促进产业发展,2016年,马永合购买了2000只罐子和一批网子,免费发放给广大蟋蟀爱好者,但最后的效果不太理想。

展望未来,菏泽蟋蟀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菏泽市收藏家协会蟋蟀文化委员会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将努力推动菏泽蟋蟀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菏泽小小“秋虫”,在呼唤大产业、闯荡大市场。


相关阅读

  • 外国友人“沉浸式” 体验菏泽非遗魅力

  • 外国友人体验面塑创作。鲁西南古法钩织吸引外国友人拍照。9月12日,菏泽市新闻办、鲁西新区联合举办走读山东“感知菏泽”活动,邀请58名外国友人走进鲁西新区马岭岗镇穆李村,沉
  •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菏泽市活动正式启动

  • 9月11日上午,由市委网信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菏泽市活动启动仪式在东明县举行。市委常委、宣
  • 菏泽将亮相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

  • 由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将于9月14日至18日在济南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会以“创见美好、智造未来”为主题
  • 扩大曹州木瓜知名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第十八届中国林交会开幕在即,曹州木瓜园作为林交会的分会场正在全力备战、布置展厅,他们希望抓住机遇,借助这一重要的林产品交易平台,扩大曹州木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掘金”林交
  • 菏泽一区发布通知,符合条件最高补贴5万元!

  • 近日定陶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在菏泽市定陶区工作博士、硕士研究生购房补贴申报通知关于在菏泽市定陶区工作博士、硕士研究生购房补贴申报通知各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
  • 乘势而上,加速产业蝶变

  • 2022年9月2日,承载着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凝聚着千万菏泽人民的热切期盼,菏泽鲁西新区揭牌成立,以省级新区的全新面貌亮相。砥砺奋进,笃行致远。作为菏泽突破发展、后来居上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菏泽:物以“蟋”为贵,小“秋虫”闯大市场

  •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秋风起,蟋蟀叫。不少人喜爱捉蟋蟀、养蟋蟀、斗蟋蟀,近年来蟋蟀产业发展在宁津、宁阳等地风生水起。菏泽蟋蟀产业存在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等问题,与此
  • 彻查!央视曝光后,陕西榆林连夜回应

  • 9月12日晚,陕西榆林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2023年9月12日17时许,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陕西榆林荒漠化地区违建高尔夫球场,无任何审批手续营业十余年。”对此,榆林市高度重视,成
  • 2023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主题活动启动

  • 身处无孔不入的信息时代,如何筑牢校园网络安全“防火墙”?9月12日上午,2023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主题活动在福州第三中学启动,全市400多名师生在活动中共同拉起校园“防护网
  • 邢台公交9月16日起执行普通票价

  • 根据邢发改服务价格字[2021]224号文件规定,自9月16日起,邢台市公交车将关闭空调,停收空调费,执行普通票价。公交车关闭空调后,如遇高温天气时,驾驶员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启空调,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