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江南画家浦炯:隐居“云坡上” 清雅入画中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浦炯

  关于浦炯,他是何人?可能知者,则会由衷赞叹。不知者,也可能会对他作画时常用的名字“云坡上人”产生些许好奇。而在我看来,他确是一位当代得道的江南文化学养深厚的书画艺术家。姑且,想写上此文,介绍一下这位特爱安静,似乎不近世事的“云坡上人”。以便在今天,通过冷静的观察关注到中华文化繁盛的综合现象交汇的生态下,还有一些隐身于世的文化高人,至今还少为人知。

  浦炯先生,生于江南水乡无锡,后居于南京。如果要找一个恰到好处的标签来介绍他,我觉得“静雅”二字,确是浦先生为人和书画艺术散发出来的独特气韵。从诗人的角度看,他静如诗行,就像诗行中江南的小桥流水,感觉他的血液里似乎都流淌着江南水乡的文化气质;从文化的视角看,浦先生身上散发出的江南文化味道,则颇具代表性;从哲思的思考看,他能静以入“心”,从而入“定”,达到入“境”的境界。那么,我们就从他的“静雅之味”说开去,并以这样的触角和方式,走近浦炯先生和他独具江南特色的中国画,对浦炯先生作一次“寻味”之旅。

  以此,来追寻浦炯先生五十余年痴迷于中国书画艺术而厚积的“味道”,我感觉特别有意思。思来其味有三:初见如风,浦先生说话总是轻声慢语,作画时又是内韵深厚,舒朗旷达,如同绿柳徐徐,且有春风化雨之感,此为“温淡”之味;再者,与浦先生相谈或见其作画,可见“深悠”之味。他虽不善多言,但一旦谈书论画,却又是娓娓道来,看似潺潺泉水,幽于深山,可见其江南文化的厚积与博大精深;再看其书画创作,笔墨章法,传统功底皆为厚拙。二者相比,尤其画功了得,笔意独得天趣,遵循传统,看似不受约束,却又了然于胸,此乃浦先生书画中的“厚拙”之味也。

  我想以上“三味”即是浦炯先生书画艺术的得道之处,也“静雅”之味的集中体现。他能静于其中,几十年如一日,从不被外界所动,从而养成艺术家静于内修的艺道品格,非一般人能做到,也实属难得。其中还有一段佳话:1959年,刚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的已故著名画家董欣宾先生,听闻少年时期浦炯之才名,便前往寻访,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同道至交,并同拜在当时享有清誉的画坛泰斗秦古柳先生门下,随大师修道问画,苦练国画基本功。董欣宾就曾感慨:“相比起来,浦炯才是真正的书画人,他除了作画,别的什么都不想”。

  如今,浦先生虽已古稀之年,但创作激情与状态依然饱满,得前辈大师指点,经数十年艺术苦修的沉淀与人生经历的融合,正体现出“炉火纯青”的艺术状态。他绘画的题材甚为广泛,不仅精通古人常画的“罗汉”“仕女”,尤善“达摩”与“彭祖”“老子”等人物造像,以飞白之线条,或了了几笔,或万千细笔,画像则栩栩如生。除人物之外,浦先生还功长于江南田园山水和花鸟,他以淡墨求静,又以浓墨生叠,常于站立执笔,喜于墙上作画,以至于日久,一片巨大的画墙,也就成了绝妙之画了。他常望着整面墙发呆,视作为时间的天然之作。

  浦炯先生作画,他不仅静于创作,还喜于创新,且画作中充满了浪漫的“趣味”。他能于自然而然间创造快意,就像他的人一样,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故事性。多年前,浦先生曾相赠一幅《红衣罗汉》于我,只见罗汉坐莲,手指面前一株莲花,于是莲花就开了,充满禅意,生力无穷,令观者喜得吉祥,藏者久生慧力。他用一支毛笔着色,于方寸之间,观天地万象,充分展现传统中国画的内在魅力,同时更见一个成熟的画家洞开天地的收放自如和绘画艺术的超然境界。

  因而,细品浦先生书画,总会感觉其味诸多,想要说的也很多。与其交往,确如品茶知甘甜,自然而然,却又耐人寻味。品其书画,初品润心,再品提神,能从传统中国画的点墨之间,感受生命的厚度和万物的博大精深。这即是他的为人和书画艺术,长期沉淀的厚积而来的气象,也是他深得江南文化长期熏染集成后散发的江南味道和雅致的迷人风采。

  我想,这就是浦炯先生为人与他潜心数十年书画艺术融合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时间愈久,这样一份交汇在心底的记忆与认识,反而愈加深刻。对这位“云坡上人”了解的越多,则越感到亲切。关于“云坡上人”的由来,我写此文时,还专门向浦先生作了讨教。得知“云坡”二字,是他于江南无锡儿时家乡的村名。他生于太湖之滨,现居南京,对故乡虽近在咫尺,却有化不开的乡土情怀。因此,他的人生不仅沉浸在书画艺术创作的快乐之中,也如此痴恋的爱着他笔下的江南水乡。

  纵观浦炯先生的艺术成就。从早年师从江南名家秦古柳,奠定了一生的书画艺术功底。后又于1965年进南艺深造,先后得陈大羽、苏天赐、曹辅銮、徐明华等多位中西书画名家的指点,极大的提升了艺术创作的技艺技法,拓展了创作空间和艺术思想意境。浦炯先生经过五十余年的辛勤耕耘,其书画作品已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近些年,曾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作品展览,在《人民画报(海外版)》主办的“今日中国书法美术大展”中,浦炯的左笔书法摘得铜奖。2000年,在世界华人艺术展中,浦炯的作品获得铜奖,并被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2015年回到家乡,在无锡博物院举办“云坡之春——浦炯书画展”,展出的一百三十多幅书画作品,一时引起了书画界的巨大反响。2017年,江苏广电“艺术百家”栏目以“中国画艺术家——浦炯”专题节目,在江苏教育频道和国际频道轮流播出,对浦炯多年的艺术生涯和成果作了全面介绍和肯定。

  也正是如此,才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浦炯先生和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他以对江南文化的赤诚坚守,以不受任何浮躁侵染的初心,在时代勃勃跳动的文化传承的脉搏里,安静的持守着自己的文化风骨。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类似于“云坡上人”的得道艺术家,不被外界所扰,亦能被众人所知。面朝时代之洋洋大河,希望他们共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繁荣与复兴,多作一些努力与贡献。期未来之东方,百花齐放,涌现出众浪汇海的喜人场景。

  画家浦炯,1945年生于无锡,现居南京。字云坡,号云坡上人。为江南大画家秦古柳入室弟子。1965年考入南艺美术系,受业于苏天赐、曹辅銮、徐明华、陈大羽等名家。浦炯从事书画创作五十余年,是一位颇具代表性的江南书画家。中国当代著名画家。

  本文作者郑强斌,1972年出生于江苏淮阴,现居南京。著名诗人、艺术评论人、资深媒体人。


相关阅读

  • 鱼宏亮:纪念王戎笙先生

  • 文丨鱼宏亮2022年12月12日14时,王戎笙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93岁。王戎笙,1929年生,湖北汉川人。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隶属29军87师。1952年至195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
  • 【有声散文】陈春花:一河清水,一缕箫音

  • 轻舟如梭,柔橹如梦,酒家问是否需要畅饮,可哪用清酒,一池清水已经醉在心头:一河清流如酒,满目皆醉。春暖花开到嘉善的时候,恒星的朋友建议我到西塘看看,一个不经意的决定,让我凝固在江
  • “美在锦淀周”摄影大赛终评圆满落幕

  • 大赛收到投稿作品6000余幅“美在锦淀周”摄影大赛终评圆满落幕河湖交错,如诗如画;江南古镇,别有韵味。2月27日上午,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指导,江苏省摄影家协会、昆山旅游度假区、
  • 青蛙先生的人生高光!

  • 加拿大插画师 @ruedefaux喜欢复古画风的他也喜欢用青蛙做主角面来围观青蛙先生一时间,美女陷入了选择困难症。打工人青蛙先生无所谓,我会出屁股。看起来的确不太聪明你好吗?呱
  • 傅增光书画展开展

  • 近日,“守正创新,励志前行”——傅增光书画展在市群众艺术馆开展,画展持续至3月6日,观众可以免费参观。市委宣传部分管领导、市文联负责同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开展仪式。大
  • 据说饶毅是“中国科学界鲁迅”?快别搞笑了

  • 大概我是后知后觉的,虽然很早就知道饶毅,但最近两天才知道他被尊为“中国科学界鲁迅”。而且据说,进来他连续发文很批张文宏医生,敢于“扳倒当今网红”,更坐实了“鲁迅“的名号。
  • 给金庸展写了个稿子

  • 我还记得40年前在和平里104汽车总站斜对面那个书摊上第一次看到明河社金庸全集时的震撼,说是书摊,其实不过是一辆平板三轮车,车上铺着一层毡子,三十六本书摊成一片,上面盖着一块
  •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深切缅怀师叔顾旦生先生

  •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深切缅怀师叔顾旦生先生李建成惊悉顾旦生先生突然离世,无比悲痛。顾旦生先生是新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大地测量专家,他爱国奉献,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成果丰硕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江南画家浦炯:隐居“云坡上” 清雅入画中

  • 浦炯  关于浦炯,他是何人?可能知者,则会由衷赞叹。不知者,也可能会对他作画时常用的名字“云坡上人”产生些许好奇。而在我看来,他确是一位当代得道的江南文化学养深厚的书画艺
  • 长短视频合作入选2022年中国版权十件大事

  •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日前,在第七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期间,中国版权协会发布了《2022年中国版权十件大事》。包括:  1. 北京冬奥会版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 杨步才 | 莫愁忘忧春常在

  • 莫愁忘忧春常在杨步才莫愁忘忧春常在海棠守信应时开更有柳枝染鹅黄老夫花径喜徘徊请点击输入图片描
  • 天津:仓储物流不“上火”消防安全要注意

  • 仓储物流场所往往占地面积大、储存货物多、经济价值高,进入春季,天干物燥,如果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损失伤亡严重,容易造成重大的消防安全事故。因此,物流仓库消防安全不容小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