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文化周口||母亲的味道之芝麻盐

日期: 来源:周口日报收集编辑:周口日报

晨之风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我们一家靠着母亲的勤劳和智慧,不仅度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还留下了“美食”的记忆。时至今日,似乎吃惯了大鱼大肉,倒是怀念起那个“营养匮乏”的年代,怀念当然不是想回到那个年代,这组文章的出发点更多的是忆苦思甜。我感恩在那个困难年代,母亲做出的各式各样的“美食”,是这些“美食”装扮了我的童年,是这些“美食”让我在以后的道路上学会珍惜每一处遇见。

芝麻似乎是植物里面的吉祥物,一句妇孺皆知的“芝麻开花节节高”,带给人们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浑身是宝的芝麻榨出的油叫香油,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那真叫金贵。印象里,一瓶香油可以吃上半年,甚至不敢放在灶房,担心小偷拿去。平常舍不得吃,来了客人做菜,出锅时用筷子蘸一下,点上那么几滴,就这,整个灶房就溢满了香气。芝麻叶子可以做干菜,用来做芝麻叶面条,吃上一个冬季不成问题。芝麻秸秆耐烧,集中起来,留到过年炖肉时用。芝麻根也会被人从犁过的地里捡起来,把土去掉,晒干当柴火。对芝麻的记忆,母亲做的芝麻盐尤其让我难以忘怀。

芝麻和盐,一香一咸,乍一看,一个来自泥土,一个来自海水,二者原本毫不相干。在农耕时代,母亲的一双巧手,成就了一道“美食”——芝麻盐。说芝麻盐是“美食”有点儿名不副实,我感觉芝麻盐更多时候是充当了调味品的角色,它和酱油、醋一样可以用来调味。当然更多的时候也是发挥“菜”的功能,吃馒头时,它就是菜。

在生产队时期,青菜不够时,除了做酱豆子、豆糁饼子外,母亲还会做点芝麻盐。比起豆子来讲,芝麻的价格显然要高。母亲将芝麻倒进筛子,筛去杂质,再用簸箕上下熟练地簸动着,芝麻中的碎叶子还有坷垃头子被慢慢分离开来。还担心芝麻不干净,母亲小心翼翼用手细细翻开芝麻,寻找里面的杂质,把异物除去后,才算进入制作芝麻盐的程序。

焙芝麻是制作芝麻盐的一道重要工序,这道工序看似简单,技术含量却很高。那个时候,每家做饭基本都是地锅,一般有两个锅灶,一个大锅一个小锅。大锅灶用来做主食,或者蒸馍,小锅大部分是用来炒菜。那时候的锅是生铁铸的,灶具也多是生铁铸成的。焙芝麻要用铁锅,主要是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容易把芝麻炒糊,甚至炒焦,吃起来苦涩,难以入口;火小了,芝麻不熟,擀杖擀不碎,盐渗透效果差,谈不上啥口感。用柴火烧锅,火的大小真不好把握,完全凭烧锅者经验,我们家大多是父亲烧锅,后来我也烧过。

焙芝麻前先把锅烧微热,放入芝麻后,母亲会提示父亲用大火迅速把锅烧热,再改用小火。这期间,母亲用锅铲子不停地翻动芝麻,让芝麻均匀受热。很快,在热锅底的炙烤下,锅里的芝麻开始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显得焦躁不安,开始弹跳起来,甚至跳出锅外,落到锅台上,再跳得高的落到地上。母亲赶紧拿起锅盖,在锅上方遮着,目的是阻挡芝麻“外逃”,同时,还要不停地翻动芝麻。等芝麻全部“跳”起来,就可以停火了。接下来,芝麻要靠锅的余热,慢慢平静下来,不再“蹦跳”。

趁着芝麻的热劲儿,母亲将炒熟的芝麻盛到小盆里,再倒到案板上。大概是热胀冷缩,炒熟了的芝麻比原来显得丰腴了许多,看上去很富态。母亲确实是做芝麻盐的高手,焙芝麻火候把握得好,芝麻颜色基本没变化,但是已经熟透了。将焙熟的芝麻均匀地摊在案板上,母亲拿起一个又粗又长的擀面杖,使出浑身的劲儿,在芝麻上重重地反复碾压几遍。待到芝麻差不多碎了,她加快速度继续碾压。母亲解释,头几遍碾压要用力,这是把芝麻里的油压出来,确保芝麻盐的香味儿。把芝麻碾碎后,母亲把大盐粒子用酒瓶碾碎,均匀地撒在芝麻碎末上,再用擀面杖碾压几次,到此为止,芝麻盐就宣告做成了。做成的芝麻盐要装进敞口瓶里密封,那时候就地取材,大多用空罐头瓶子代替。

芝麻盐储存在罐头瓶子里,瓶口要用皮筋束紧,避免香气外溢。不像其他菜肴,芝麻盐加工相对简单,做好后,随时可取,吃法简单而又多样。除了直接食用,炒菜时,在炒好的菜出锅前,可以将芝麻盐撒到菜上,相当于调味品,可以大大增强人的食欲,与其他调味品形成了互补融合,共同促成一道菜肴。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弟弟妹妹会拿起刚出锅的玉米锅饼子,掰开,用搪瓷勺子舀一勺芝麻盐夹在中间。热馍催生出芝麻盐的味道,一股芝麻的香味儿洋溢在鼻孔四周,我们很快吃完了原本不愿吃的玉米锅饼子。看着我和弟弟妹妹津津有味的吃相,母亲脸上就会现出幸福的微笑。那时候,我们放学回家,肚子饿得咕咕叫,从馍筐子里信手拿起一个杂面饼子或者窝窝头,掰开后撒上芝麻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出了满心的幸福,也成了困难年代里的美好记忆。

岁月无情,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芝麻盐成了我童年难得的美味,直到今天,吃上一回还让人品咂不已。尤其是见到芝麻地,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母亲在灶房里做芝麻盐的场景,于是淡淡的乡愁如一缕缕云烟在心头萦绕。我现在明白,当年母亲做的芝麻盐就是故乡的味道,就是亲情的味道。

(原载《周口日报》2月20日6版)

编辑 李哲

相关阅读

  • 身患绝症的他,创立了中国最恐怖网站

  • 你见过这样的寻人启事吗?“无名氏,男,身高162,约60岁,死亡原因:疑似自缢身亡。”“无名氏,男,发布单位:白山市公安局通沟分局,尸身接近白骨化,死亡原因:不详。”姓名不详,死因不详,连面容
  • 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留给子孙后代

  • 蔡畅和外孙李勇 家庭小传 蔡畅,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者、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
  • 单县蔡堂镇辛羊庙村的故事

  • 山东单县东南45里有个蔡堂镇辛羊庙的村庄,古老的辛羊庙村因盛产芝麻香酒而闻名。几百年来,酒的故事、庙的故事,口口相传,便成佳话。神秘的辛羊氏 辛羊庙村位于太行堤河北岸
  • 一位农村残疾小伙的人生逆袭

  •   “2018 年,咱市残联招聘有编制的工作人员,我就报考了,没想到还真的被录取了。当时俺父母高兴得好几晚上没睡着觉,说我真是给他们争气,终于依靠自己的本事,找到了一份正式工作,
  • 品读|掺了阳光的水,谁能不爱?

  • *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2期内容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方菜地,种着各种不同的蔬菜。母亲深谙种菜之道,从不在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给菜浇水,而是在院子里放一个大铁盆,里面盛满水,在
  • 每日一膳丨用好身边的食材,滋补肾精、强身健体

  • 团队医学导师:知名养生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每日一膳】或汤,或菜,或粥,或糖水,或茶,尽显岭南饮食之文化,中医药膳之精华。感恩自然所赐予每一种食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文化周口||母亲的味道之芝麻盐

  • 晨之风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我们一家靠着母亲的勤劳和智慧,不仅度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还留下了“美食”的记忆。时至今日,似乎吃惯了大鱼大肉,倒是怀念起那
  • 湘粤桂数万瑶胞“赶鸟”话春事

  •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柳英 通讯员 任泽旺 陈健林 周文2月20日,农历二月初一,是江永县松柏瑶族乡一年一度的“赶鸟节”,湘、粤、桂边邻县市的数万瑶胞身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松柏欢
  • 外墙自动喷涂机器人助力智能建造

  • 日前,中建一局三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金茂府二期项目进入装饰装修阶段。此前项目响应国家规划提出的“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建设低碳城市”的总方针,科学利用B
  • 刚刚发布!自2023年5月16日起生效

  • 近日,公安部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澳门驾驶证互认换领协议,协议将自2023年5月16日起生效。根据签署的驾驶证互认换领协议,内地与澳门承认对方核发的有效驾驶证,一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