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从医疗卫生改革“三大突破” 感受绵阳为民健康的民生温度

日期: 来源:健康四川收集编辑:健康四川

“一次挂号管三天”、全系统博士总数突破120名、科技成果转化从“书架”搬上“货架”……这是绵阳市近年来着手医疗卫生系统实现的改革“三大突破”。

从聚焦群众“身边小事”到探索高端人才引育留用、创新推动项目增长,绵阳市卫健系统将一批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进行破题,同时也让一批高层次人才留用绵阳、一批基建科研项目产生效益,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其时已至,为民谋福奋进之势正当时。

从“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改革突破,感受“惠民利民”温度

8月14日,武先生前往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他持有72小时内市内其他医院头颅MRI检查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市中心医院坐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诊治,并对他提供的检查资料结果进行了互认。“太方便了,既节约时间又节约钱。”武先生感叹到。

这一切得益于绵阳市实施“一次检多次用”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绵阳市举办涪江流域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大会,推动涪江流域11地112项结果互认,惠及5000余万人口。此前,绵阳出台《绵阳市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互认项目由107项增至157项,确定3至15天互认参考时限,细化10项不予互认情形。全市已有47家医疗机构接入线上互认平台,累计上传报告3100余万份,实现检查检验报告互通共享、智能推送、快速调阅。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线上线下累计互认检查检验结果11万余人次,直接节省医疗费1310余万元,群众人均就医时间缩短2小时以上。

8月14日,从湖北回绵的张女士来到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查颈椎。由于提前开通了“信用就医”,从挂号、就诊到拍片、拿药,整个过程张女士通过手机端就操作完成。“现在开通了“信用就医”,省去了各项目排队缴费的麻烦,特别方便。”张女士表示。

这是四川省首个区域性“信用就医”项目,以“政府+医疗机构+银行”联动的方式,在全市五家市级医院及涪城区四家医院实现患者“先看病、后付费、不排队”。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患者, 还可使用信用就医额度缴纳住院预交费用,有效地缓解了老百姓短期内资金压力问题。同时,允许使用家人账户付款的“亲情付”功能也进一步方便了患者就医。

目前,绵阳市“信用就医”签约8300余人,服务约2万人次。

近日,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印发《绵阳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门诊体验行动试点方案(试行)》。方案明确,在绵阳多家医疗机构及其他县(市、区)试点机构就诊时,患者因同一疾病同一病程,一次门诊挂号就诊后,原则上三日内(含就医当日)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携检查、检验结果复诊时,不再重复收取挂号费、诊察费等相关费用。

无论是升级打造的首批40个“健康便民服务驿站”构建了“10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还是创新开展的“一村一月一义诊”实现了全市1582个建制村义诊全覆盖,或是将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纳入民生实事,亦或是已建成的19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一项项改革举措聚焦群众“身边小事”,绵阳市下大力气解决民生“痛点”,持续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从“亟需人才支撑的地方”补短突破,筑牢“引育用留”厚度

先来看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市卫健系统签约引进博士16名,引进人数为2022年全年引进总量的200%,全系统博士总数已突破120名。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绵阳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力的务实之举。

首要问题,如何引才?绵阳市卫生健康系统全面开展摸清家底行动,综合岗位需要、学科需要、群众需要,精准岗位设置。成立5支委直属单位引才“先遣队”,20名引才“联络员”直接对接知名医学院校,“一对一”联系服务100余人次。

实行“一把手”直抓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先后6次带队赴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院校现场对接,开通人才招引绿色通道,打通校地人才科研合作渠道。全面参与全市赴外招才引智“主场活动”,用好用活公开考核招聘方式,创新实施专业面谈,开展对口专业测评,实行个人科研和临床履历分析。

引进来,还得培养好。绵阳市与华西等知名医学院校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开设华西“绵阳班”,选送110名优秀骨干跟班提能充电;举办“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培训班”“现代医院管理职业化实训班”等,培训骨干人才3000余人次。绵阳召开全市卫健系统高层次人才工作会,为系统每位博士人才发放“荣誉卡”,搭建温暖温馨的“医路先锋”人才工作群。举办核医学转化高峰论坛等高水平医学学术会议10余场,发挥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医学平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坚持在开放共享中提升医学研究能力。

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精细用才是关键。在基层,该市探索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改革和“县招乡用”“乡聘村用”模式,建立乡镇卫生院向村卫生室派驻医师制度。出台“全科医师八条”,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年”行动,完成200余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该市共注册全科医生1872名,较去年同期增长61%,实现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该市全科医生总数、每万人全科医生数均为全省第二。统筹选派668名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传帮带”,培训基层医疗卫生骨干362名。

从“创新撬动发展的地方”提质突破,拓宽“项目增长”深度

为确保省市重点项目推进有力有序,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五个一”工作机制,创新“代建服务”模式,确保各环节有机配合、紧密衔接。同时,优化项目储备做大增量,强化项目跟踪问效,按照“全程可控、流程可查、责任可追”原则,深挖潜力抢抓工期。

2023年省市重点项目25个,年度计划投资27.62亿元,已完成投资19.3亿元,完成投资率70%。目前,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医学综合楼已建成投用,市中医医院传承与创新建设项目、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等将陆续建成投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市、首批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市、全国托育服务政策实验基地等10余个国家重点试点示范建设项目落地绵阳,建成全省精神卫生中心、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初步构建起与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模式。

坚持科技创新集成,推进总投资186亿元的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加快建设,初步建立政企医教研院六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从“书架”搬上“货架”,科技兴医加快成势。

坚持高水平学科集成,成功打造消化内科、精神科、心血管外科等具有影响力的重点学科集群,成功创建国省级临床重点专科9个,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下一步,绵阳市将紧紧围绕打造成渝医疗副中心目标,不断强基础、补短板、增优势、求创新,继续探索实施医疗改革、健康惠民、人才强基、提能增效系列举措,让卫生健康福祉惠及全市群众,感受城市发展温度,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川观新闻


相关阅读

  • 玉门: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

  • 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深化医疗改革,促进基层同质
  • SPD概念股持续拉升 华人健康20CM涨停

  • 2023年8月15日,SPD概念股持续拉升,截至10:33,华人健康20CM涨停,国科恒泰涨超10%,开开实业涨停,药易购、英特集团、合富中国、浙江震元等跟涨。消息面上,近日有投资者向华人健康提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证券指数ETF(560090)强劲拉升涨近2.5%

  • 8月16日,沪指在证券、地产板块大涨拉动下一度翻红,证券板块直线拉升,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早盘45度斜线上升,买盘强劲,华林证券、首创证券均连续两日涨停,华安证券涨超5%,财通证券
  • 卢忆:给女儿的一封信

  • 我的援外医疗故事——卢忆卢忆攀钢集团总医院康复科主治中医师第18批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中国医疗队队员,目前正在受援国执行援外医疗任务。以下为卢忆医生写给女儿的信件原文
  • 奋进逐梦 情满联合国审计

  • 2021年11月,经江苏省审计厅推荐,本人在临近45岁的年龄,通过审计署联审办选拔面试,有幸入选审计署联合国审计人才库,并于2022年4月,赴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秘书处政治和建设和平事务
  • 官新高速奋力冲刺,“汗”卫高质量通车目标

  • 三伏酷暑,官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迎来高温“烤”验,项目路面、房建、交安、机电工程施工正在全面推进。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官新高速全体参建人员斗志高昂,鏖战高温“汗”卫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