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致敬!他走了!成为海宁第9位遗体捐献者

日期: 来源:抽屉视频收集编辑:抽屉视频

一切都是按照老人朱仲峙

生前的意愿进行的

没有葬礼、没有挽联

最后的告别是

在海宁市斜桥镇养老服务中心的

临终室举行的

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



正如朱仲峙设想的一样

最终他去的不是墓地

而是院子里停着的一辆白色金杯车

车开往浙江大学医学院

他将作为"大体老师"

用于病理、解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这些初学医的后生们将从老人身上

认识第一根神经、第一根动脉


86岁的朱仲峙没有离开这个世界

他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

6月4日

朱仲峙成了

海宁市第9位遗体捐献者

也是海宁市首例

特困供养人员遗体(器官)捐赠案例


他曾两次找到院长

要求捐献遗体



第一次听到从朱仲峙口中说出遗体捐献,斜桥镇养老服务中心的院长陈丽华以为自己听错了。

那是在今年3月,朱仲峙主动提出要找院长有点事。老朱住在五楼最东面的一间房,和另一位老人居住在一起。

一开始,陈丽华以为老朱找她是要咨询一些生活琐碎事。直到得知要遗体捐献,陈丽华赶紧问老朱:“大伯,你怎么想到这个的?”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遗体捐献的新闻,觉得很好,我也想为医学做点贡献。”朱仲峙回答。


他还说,生前,感恩政府给他很多温暖;死后,他决定捐献遗体——对自己最终归宿所做的安排,也是他对自己归宿的最好安排。

这场对话中,陈丽华深受触动。

朱仲峙是2021年4月7日入住斜桥镇养老服务中心的。他是一位特困供养人员,也就是说: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者其法定赡养人无赡养能力的人。

“老人的膝下无儿女,是村里的孤寡老人,由于年事已高,平时无人照料,镇、村工作人员了解其情况后,第一时间根据救助政策为其申请办理特困供养手续。”斜桥镇社会事务办主任陈利生介绍。

对于老朱的前半生,陈丽华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老人年轻时在上海工作过,后来就回海宁了。在养老服务中心居住的这段时间,陈丽华从来没见过有其他亲属来看望过老朱。“我问过老朱过去的经历,他不愿意告诉我们。我也试图找过老人的亲人,但无果。”陈丽华说。

陈丽华最初以为老人捐献遗体的想法只是一时兴起,毕竟这样的决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太过沉重。然而朱仲峙却两次催促陈丽华想要了却这个心愿。

一开始,陈丽华不知道联系哪家机构,经过辗转,她联系上斜桥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今年3月14日,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斜桥镇红十字会、斜桥镇社会事务办会同村社工作人员一同来到养老服务中心,在了解老人的真实意愿后,为其耐心讲解了遗体捐献的相关政策要求。“我支持遗体(组织)捐献,请尊重我的意愿。”当工作人员把志愿登记卡送到他手里时,朱仲峙毫不犹豫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老朱的字写得很漂亮,在这个签字的过程中,他没有任何犹豫。”在陈丽华看来,这个决定崇高却又低调,因为当时在养老服务中心里,除了陈丽华之外,无人知晓。


他走了

却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以前身体好的时候,在斜桥镇养老服务中心的日子,朱仲峙喜欢独来独往,话也不多,有时候会到院子里的凉亭里坐,也很少跟人主动交流。

“老朱的性格有点孤僻,也比较固执,他能自己做的事,就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护理员刘华秀说,老人平时最喜欢的事就是看看报纸和电视,偶尔在收音机里听一下越剧。

“其实,老朱这一辈子活得很通透,疫情时,院里很多老人不理解为什么不让他们出去,还会吵闹,他有时候还帮我们做工作,支持我们的工作。”陈丽华说。

然而,今年5月,朱仲峙不慎摔了一跤,原本老人有肺气肿这些基础疾病,这一摔,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6月3日早上,朱仲峙好像预料到自己要走了。他让护理员刘华秀去喊来院长,说自己有话要说。

当陈丽华走进房间时,朱仲峙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精神似乎比以前好了不少。 

陈丽华赶紧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老人还是一样的话语:“我不太好了,我晚上就要走了。”


朱仲峙在生命最后的阶段,人已经瘦得脱相了。陈丽华很是心疼,她看着这位老人,不禁红了眼眶。朱仲峙用干瘦的手握住她的手,安慰她:“不要难过,总是要走的。”

接着,朱仲峙从枕头底下拿出一张银行卡,还有一个几百元的红包,并把密码告知陈丽华,交到陈丽华手中说道:“这是我最后一点积蓄,钱不多,给养老院做点建设。”

其实,这已经不是老人第一次捐钱了,此前,他曾经两次将自己平时攒的一点积蓄拿出来交给陈丽华,还是那句话:“我自己花不了多少钱,这些钱拿来给院里做建设。”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朱仲峙仍然惦记着那个庄严的承诺——捐献自己遗体。

“都交代好了,我就安心去了。”朱仲峙的声音略带虚弱却很坚定。



离开房间前,陈丽华觉察到了朱仲峙与平时不一样,交代当天的护理员时刻注意老人的状况。

当天晚上9点多,朱仲峙突然提出想吃东西,护理员给老人泡了点平时爱吃的黑芝麻糊,还喂了一点桃酥。 

朱仲峙的生命最后定格在了6月3日深夜。当天晚上11点多,当护理员李永广再次来到老人跟前,发现朱仲峙似乎没了呼吸,赶紧叫来护士。经护士确认,老人已经离世。据护理员李永广回忆,“老人走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一点微笑,走得很安详。”

次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工作人员赶到,经黄墩村红十字会执行人签署了遗体捐献的交接单。陈丽华和护理员、医学院的工作人员对着老人的遗体深深鞠了三个躬。



“大爱义举,让爱延续,遗体器官捐献道路是一条让爱永恒的伟大之路。”斜桥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赵怡文深有感触地说,每一位平凡而高尚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用自己的最后一丝力量点亮了他人的生命,温润着美好的世界。



“从事养老工作10年来为很多老人养老送终过,唯独这一次是最特别的。愿天堂里没有病痛,朱爷爷一路走好!”送走朱仲峙的那天,陈丽华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了这么一句话。




谢谢你,朱爷爷

把更多生的希望留在了人间

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新莓汇)


相关阅读

  • 镇江润州:智慧医养结合项目 “善”解养老难题

  • 6月13日,镇江市润州区慈善总会志愿者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红星桃花源小区,为今年84岁的独居老人陈秀英做入户调查评估,在先后填写老人基本信息表、老年人能力评估表后,顺
  • 5分钟生死时速,这名海军女文职挺身而出

  • 近日来自哈药六版画博物馆的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送达海军航空大学至此,大学航空医疗保障中心文职人员、护师孟春英紧急救治游客的事迹才被身边战友知晓∆哈药六版画博物馆送
  • 老人突发低血糖走进派出所,民警嘘寒问暖送回家

  • 极目新闻记者 吴昌华通讯员 唐时杰 王丹6月10日,端午节,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上海街派出所收到一位老人专程送来的感谢信。原来,5月31日清晨6时许,一位老人走进上海街派出所,坐
  • 视频|老人被卷车底,警民齐心30秒抬车救人

  •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11日讯(记者 龚雅丽 通讯员 梁钰 谢梦娜)近日,在涟源市人民广场十字路口。一名老人通过人行横道时,被一辆小车撞倒。老人被卷进车底,压在车轮下无法动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致敬!他走了!成为海宁第9位遗体捐献者

  • 一切都是按照老人朱仲峙生前的意愿进行的没有葬礼、没有挽联最后的告别是在海宁市斜桥镇养老服务中心的临终室举行的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正如朱仲峙设想的一样最终他去的不
  • 山东淄博淄川区举办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 “报告总指挥,9:20分,我公司校车鲁CS5379在淄川区胶王路立交桥路段,与前面一台出租车、客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导致校车发动机漏油冒烟起火,火情已扑灭,校车上43名学生已安全疏散,无
  • 丝路科学城3年建设“成绩单”出炉

  • 塔吊挥舞吊臂,工人密切协作,厂房主体节节拔高……在位于西安高新区的丝路科学城,西安铂力特金属增材制造大规模应用智能产业化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作为我国当前规模最大的金属增
  • 古浪:面对面培训指导 促廉情监督质效提升

  • “大家要当好政策信息的‘宣传员’、服务群众的‘联络员’、移风易俗的‘倡导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收集民情的‘信息员’、发现问题的‘情报员’、民主管理的‘评
  • 南开区:检查电动自行车各类网点43家

  • 图片来源:南开区融媒体中心为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防火墙”,日前,南开区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区市场监管部门、街道以及公安派出所组成检查组,共同开展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场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