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揭开秦陵“遗石”之谜

日期: 来源:文物陕西收集编辑:文物陕西

“陕西西安石川河道发现秦始皇地宫遗石,准确刻有尺寸和制作人姓名……遗石原用于秦始皇地宫,不知何因遗落。”近日,一段“秦始皇地宫遗石”的视频在网络上掀起热议。

那么,这块13年前在石川河道中发现的石头究竟来自哪里,有何用途?它上面的铭文透露了哪些鲜为人知的信息……一时间,种种疑团让这块石头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1

博物馆院子里的低调“网红”

“这块石头也是无价之宝啊!”“大秦制造技艺水平很高,绝了”“几千年前的字,我居然还认识几个”……连日来,一段“秦始皇地宫遗石”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网友热议,该视频称,“2010年在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石川河道出土,目前所知,准备用于秦始皇地宫的实物”。记者梳理相关信息后得知,这件石刻就保存在陕西考古博物馆。

11月20日,记者在陕西考古博物馆的院子一角看到,玻璃罩将一件“其貌不扬”的长方体石刻保护得严严实实,旁边的说明牌写着“秦代石刻”,这块低调的石头就是红遍网络的“秦陵地宫遗石”。

“近长方体,石灰岩青石质,通体有凿痕,长2.11米、宽0.69米、厚0.6—0.62米。底部及两侧阴刻63个小篆文字,是迄今关中地区发现字数最多的一件秦代石刻,为原计划用于秦始皇帝陵地宫的实物,搬运时因某种原因遗落至石川河而留存至今。”说明牌的这段文字,印证了网传视频的真实性。

2

石刻铭文佐证秦陵建设“程序管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0年春天,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石川河附近村民在河边挖沙时,突然从河中挖出一块巨石,端详后发现,石头上密密麻麻地刻着文字。“感觉这是个文物”后,村民随即将这一情况上报有关部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后,看到一个巨大的长方体石刻,而且上面刻有篆书文字,从字体上判断,这件石刻应该是秦汉时期的遗物。

随后,在多方协调努力下,考古人员将这件重达6吨的石刻安全运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保存。2022年,这件石刻被放置在刚刚建成开放的陕西考古博物馆院内,进行展示。

记者透过玻璃罩看到,石刻底部铭文为:“纳右中部工讙,石堂勾施木,卅六袤九尺广,二尺九寸后二尺,五寸输纳旁丙廿九”。专家称,“纳”读“内”,指内部,表示此石刻在建筑物的内部使用,“右中”为内部的具体方位,“工讙”是指名叫“讙”的工匠。“石堂”应该就是指秦始皇帝陵地宫内的石椁或石质墓室。“袤九尺广,二尺九寸后二尺”则是石刻的具体尺寸,这些尺寸与现在实测的石刻长、宽、厚基本相同。

“石刻上刻有工匠‘讙’的名字,就是‘物勒工名’的制度体现。”据专家介绍,《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就是说在生产的器物上,必须刻上负责人或工匠的名字,专人专责,考察做工质量,质检不达标要受相应责罚。这件秦代石刻上的铭文详细记录了制作工匠、尺寸、输纳方位,显示了秦始皇帝陵建设过程中完备的工程规划和标准化的程序管理,对研究秦始皇帝陵的地宫结构及石材来源与运输、陵园工程质量考核与稽查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3

疑团解开 它从“北山”来

这块13年前在石川河道中发现的秦代石刻,究竟来自哪里?

“运石甘泉口,渭水不敢流,千人唱,万人讴,金(今)陵余石大如塸。”这首民谣流传于渭河南岸的临潼骊山一带,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昔日建造秦始皇陵时渭河渡口运输石料的场面。渭南市富平县文化学者卢树刚在《富平北山石与秦始皇陵的渊源》一文中提到,富平北山石开发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即有开采,据富平县志载“县北产矿石,诸郡县采者群至,可镌字、琢磨,人号墨玉”。《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也就是说,秦陵所用的石料是从渭河以北的诸山开采运到骊山的,因为骊山不出产这种质地细密的石灰石。秦始皇动用大批人力在北山采石,通过人工从渭河上游的一个码头甘泉口(今交口渡)集中用船载石运往骊山。另一种说法认为,所谓甘泉口,即是古新丰。秦时,这里是距秦陵最近的水旱码头,所有石头均需从这里渡河上岸,再运到修陵工地。

专家考证发现,这件秦代石刻为石灰岩青石质,与石川河河道内的砂石质不同,而与石川河上游富平县北部北山上的石质吻合,这也印证了秦陵所用的石料来自“北山”的说法。   

来源 | 三秦都市报

相关阅读

  • “冶山胜境”重见天日

  • 日前,冶山摩崖石刻群首次发现“冶山”二字,但因被榕树根系遮挡,石刻仅露出部分。22日下午,记者从石刻发现者“冶山斈社”负责人陈元春处得知,经过清理,新发现的石刻已经露出“冶山
  • 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缭绫成功复原

  • 据陕西省文物局消息: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天然染料双年展研讨会上,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介绍了复原唐代缭绫的经过。缭绫是唐代的一种贵重丝
  • 看陕西企业的“高智新”

  •   11月16日上午,第七届丝博会刚一开馆,来自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的国央企总监刘逸敏就直奔4号馆。来之前她已经做过功课:这个馆集中了陕西各类
  • 观文脉·发现香港 097期|黄竹坑石刻:史前二维码

  • 是谁,在时间的那一端,为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接头暗号?或者,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史前的二维码,用你的全部想象力扫一扫,你会获得石刻创作者的指纹与体温。黄竹坑石刻,香港史前时期的石
  • 守护好中华文脉!100多人历时8年修复千手观音

  •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叶军11月5日上午,“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走进重庆大足石刻博物馆。这里是继敦煌莫高窟之后中国第二个石窟类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石
  • 眉太高速公路渭河特大桥双幅贯通

  • 宝鸡新闻网讯 11月6日16时,随着最后一片50米预制箱梁精准落位,由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负责施工的眉太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渭河特大桥实现双幅贯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揭开秦陵“遗石”之谜

  • “陕西西安石川河道发现秦始皇地宫遗石,准确刻有尺寸和制作人姓名……遗石原用于秦始皇地宫,不知何因遗落。”近日,一段“秦始皇地宫遗石”的视频在网络上掀起热议。那么,这块13
  • 警惕!江苏报告33144例

  • 日前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公布2023年10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其中包含流行性感冒33144例2023年10月1日0时至10月31日24时,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全省共报告甲、乙类法定报告传
  • 小儿夜啼怎么办?中医来支招

  • 啼哭是婴儿的天性,也是情感交流的需要,但正常婴儿哭闹有时、有度、有原因。倘若宝宝白天一切正常,深夜却经常啼哭不止,这就需要家长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
  • 威海市温泉镇:赶“黄河大集”,赴美好之约

  •   “黄河大集”作为做好黄河文章和乡村振兴的缩影,是“丰收大集”“好品大集”,更是“文化大集”,“赶大集”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是乡村里最具人文气息的“精神符号”,江家寨
  • 缤纷落叶霜染成 踏锦寻诗且徐行

  • 槐北公园内“落叶缓扫”,美丽景色让人陶醉。  初冬时节,省会公园广场里,大自然打翻了调色板,银杏、白蜡、法桐、红枫、黄连木、黄栌等乔灌木纷纷变色落叶,金叶榆、紫叶稠李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