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打造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

日期: 来源:南方杂志收集编辑:南方杂志

广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火热新鲜的现实素材,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李梦醒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张蓓蕾

文艺精品是文化创新力、影响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医生》《湾区儿女》《深海》《平安批》《白蛇传·情》《咏春》等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竞相涌现。广东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开放兼容的文化传统,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实践图景,更有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前沿、最火热的现实素材,这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广东坚持全领域统筹、全生命周期扶持、全要素配置、全链条开发、全方位宣推,齐心协力打造出一批批文艺精品。记者走访多个部门,寻找粤产作品频频出圈的原动力。

文艺佳作频出

冬日暖阳,近来一段时间南粤大地文艺精品佳绩频出,气氛红火。

影视剧方面。广东不断推出优秀作品,因丰富的拍摄资源、四季气候对外景拍摄友好、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国际视野、泛华语圈人才和资金优势,广东吸引了全国影视剧行业的目光,2022年全省共10个项目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

舞台艺术方面。全省每年推出40台以上新创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舞台艺术创作数量和质量逐年递增,且呈现出创作主体多元化、艺术样式多样化的上升态势,涌现一批大型舞台艺术精品,荣获多项国家级奖项。

音乐方面。作为流行音乐重镇,广东着力推动主旋律歌曲流行化,推出一批量大质优的原创作品。其中,《少年(建党百年版)》获得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原创歌曲《亲爱的中国》登上2020年央视春晚和2023年央视跨年晚会,多次在全国舞台唱响。

文学方面。广东作协持续打造堪当重任的“文学粤军”,不断壮大文学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共有8部优秀作品获得全国文学大奖。

美术方面。广东参与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的热情越来越高。在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广东美术工作者入选作品数居全国首位;大型创作《南国的风》《长江之歌》《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等入选央视百集巨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建党百年美术创作工程。

广东各项文艺精品创作不断取得成绩,并非偶然。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艺工作,设立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专项扶持资金,省财政投入2.5亿元,以“前期扶持+后期奖补”“资助扶持+参与投资”等方式扶持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智力、资金、市场、平台、技术等资源要素向优秀产品创作生产集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系列的机制创新带来了广东文化活力,广东文艺迎来“高光时刻”,频频摘得全国大奖。电影《中国医生》、图书《平安批》等30部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葛亮作品《飞发》、蔡东作品《月光下》囊括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青春之城》《掬水月在手》《点点星光》《沙湾往事》《醒·狮》等作品“叫好又叫座”,逾百人次将文华奖、华表奖、荷花奖、金钟奖等专业大奖收入囊中。

创新与激励并举

继《白蛇传·情》获第1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后,由珠江电影集团携手广东粤剧院打造的粤剧电影《谯国夫人》荣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项,再获国家级重磅奖项肯定。

充分尊重粤剧戏曲美的特征,同时利用电影语言和数字科技提升戏曲电影的魅力,创新并丰富其虚实相映的审美意境。对于《谯国夫人》剧组来说,此次电影制作正是展现其审美水平、艺术创作能力的大考。《谯国夫人》的成功,正彰显了广东在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上的大胆创新和积极探索。

而今年在央视热播的粤产电视剧《珠江人家》也无疑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佳作。记者走访广东省广播电视局了解到,近年来粤产剧收获颇丰,《青春之城》《扫黑风暴》《夺金》等粤产电视剧都取得不俗的收视成绩和观众口碑。网络剧《你是我的荣耀》《长相思》第一季刷新纪录,成为当年的现象级作品。其中《湾区儿女》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湾区儿女》《扫黑风暴》入围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提名作品。

“破”与“立”自古以来辩证而生,有破即有立。如何打破文艺作品创作的藩篱,制作出既充满新意又为观众所喜爱的作品?

为推动电视剧创作生产,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发布《关于申报2023年度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电视剧类奖励激励项目的通知》。以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的态度,全省将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规划,引导制作机构以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创作广东题材作品。坚持“四大一小”创作理念,以大人物、大事件、大工程、大梦想、小集数为指引,梳理和深挖岭南优秀文化、南粤红色经典、大湾区建设发展、广东人文精神以及教育、健康等民生领域题材,推动强情节、高品质、短篇幅剧片创作生产。

要艺术也要流量

粤剧《张九龄》、话剧《背影》、舞剧《咏春》《万家灯火》,杂技剧《天鹅》,芭蕾舞剧《白蛇传》……舞台上,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的大型剧目、小型舞台艺术作品百花齐放。

“广东是人才辈出的地方,这是支撑文艺精品创作的重要力量!”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省艺术节是集中展示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才的重要平台,今年特别新增了“名家成果展”的环节。“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示广东文艺作品的台前幕后,舞台的光鲜亮丽离不开幕后默默支持的名家大师们。”

着力打造活动品牌,产生持续性的品牌效应。这一点珠影乐团团长、珠影广州歌剧院院长宋雪莱深有感触。

2023年4月,以广交会发展为主线、“粤味”十足的本土原创音乐剧《广交天下》为新一届的广交会、为广东文化市场献上一份青春时尚的大礼。近日,团队也刚刚完成广交会专场。

“‘文艺’‘赛事’两者可以很好地结合,既有相当的艺术性,同时也具备很深的商业价值。大的赛事,如‘金钟奖’‘全国歌剧展演’‘舞剧展演’‘优秀音乐剧展演’等等,每个剧种十几台、几十台同时开演,传递了艺术、扩大了影响、吸引了流量。”宋雪莱表示,《广交天下》收获了一批忠实的观众,正朝着艺术性与商业性兼顾的方向努力。

不破不立,因循守旧只会让艺术创作陷入一潭死水当中,但完全摈弃传统也不可取。在走访中,南方歌舞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团长黄倩向记者直言道。

近年来,南方歌舞团新创的音乐剧《这里冬天不下雪》以市场化方式去运作,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今年新创的舞蹈剧场《瞬息》也是有同样想法,大家是一个年轻和富有国际化视野的主创团队,大家不断探索,努力让《瞬息》成为南歌又一小剧场佳作。”


相关阅读

  • 文博事业与观众“双向奔赴”的背后

  • 在历史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的过程中,广东不断刷新着纪录和认知,努力走出属于岭南风范的文脉传承发扬之路◎《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发自广州◎本文责编/张蓓蕾广东省博物馆书画
  • 南粤好网民,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 我们身边的广东好网民,借助互联网自媒体平台高扬文明之光,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南方》杂志记者/杨洋 发自广州等地◎本文责编/林若川9月21日,2023广东网络文明大会在广州举行。
  • 美女立志做出属于中国人的国际知名IP

  • 原创IP设计易如反掌,千万收入不在话下,美女携原创IP闪亮登场,对市场了如指掌,思路清晰直面质疑,用实力征服全场。《众创英雄汇》第五季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广东广播
  • 乌鲁木齐:21组非遗灯光作品点亮夜空

  • 12月8日晚,市民在非遗灯光作品展现场观看醒狮表演。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邹懿摄影报道)12月8日晚,由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非遗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打造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

  • 广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火热新鲜的现实素材,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李梦醒 发自广州◎本文责编/张蓓蕾文艺精品是文化创新力、影响力的重
  • 释圣静:活成了鲁迅笔下的人

  • 活成了鲁迅笔下的人文/释圣静  阿Q是底层小人物的精神代表,尽管先前的老子比大多数儿子们、孙子们阔,可终于还是儿子们、孙子们超过了老子。  由于那些不是儿子、不是孙子
  • 时代造就青年,奋斗成就青年

  • “时代造就青年,奋斗成就青年。我一直以志存高远、勇于担当要求自己,在一线建设的路上坚持自我攻坚。”中建二局装饰公司员工窦梓宸说。窦梓宸2019年进入公司工作,现在是涿州松
  • 请记住,12351!

  • 辛苦打工一整年,老板拖欠不给钱工伤无赔付,公司还跑路拖薪、欠薪、合法劳动权益被侵害怎么办?“娘家人”热线为你撑腰!全国总工会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着力受理全国范围内的职
  • 建设美好雁塔 | 市区委员进雁塔 携手招商谋发展

  • 12月8日,“市区委员进雁塔 携手招商谋发展”主题活动在雁塔区举行。西安市政协、雁塔区政协近百名政协委员和7个商会负责人走进陕西慧康生物科技园,开展招商推介及合作签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