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有朋自中国来!塞尔维亚老铁想说——

日期: 来源:中国铁路收集编辑:中国铁路

5月9日下午,在刚抵达塞尔维亚几小时后,记者一行马不停蹄,从诺维萨德站登上轨道车一路向北,奔赴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段诺维萨德至维尔巴斯区间一处铺轨施工现场。


沿途,巴尔干的沃野一望无际,蓝天白云下,一栋栋农舍点缀其间,仿佛童话里的场景。


抵达施工现场附近后,一个身影立刻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你好!你知道是谁发明了这个机器吗?太神奇了!”见记者走近,这个大个子男人抛出他的疑问。


经过交谈,记者得知这位不速之客名叫Zoran Stupar,是来自附近的居民。他在散步时被铺轨机的轰鸣声吸引,便在工地旁驻足,津津有味地观看起铺轨作业。


Zoran Stupar

记者向Zoran简单介绍了这款中国制造的CPG-500型铺轨机,并跟他解释说,这在中国很常见,基本上每条新建铁路都会采用类似的铺轨设备。Zoran听罢,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我以前在网上看过类似的视频,特别壮观,今天在现场目睹,感觉更震撼。”Zoran一边说,一边频频竖起大拇指。他还主动谈起这条铁路:“现在从贝尔格莱德坐火车到诺维萨德只要半小时,太快了!”


正在作业的CPG-500型铺轨机。

Zoran曾经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在德国参加过当地的二级联赛。提到篮球,他不无骄傲地说,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尼古拉·约基奇,就来自附近的一座小城。每次约基奇回国度假,都会像普通人那样出门散步、喝咖啡,当地很多人都在街上看到过他。

这样的对话,一下子让塞尔维亚这个国家变得具体起来。分别时,记者邀请Zoran来中国看看。他热情回应:“有机会我肯定会去,塞尔维亚和中国可是铁杆朋友!”


施工现场的中国工人。

告别Zoran,记者登上轨道车,继续前往维尔巴斯站。

段伟是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项目部副总工程师,这一路一直与记者同行。他说,Zoran的反应他并不奇怪,因为这台铺轨机确实算是“明星”,自从来到塞尔维亚,就吸引了众多目光。甚至还有当地的工程公司提出要购买它,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段伟同欧洲第三方机构测试工作人员在一起。

受欢迎的不止是来自中国的高科技设备。段伟回忆,刚来塞尔维亚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同事加完夜班回驻地,半路被警察拦住。本来他们还比较忐忑,但得知真相后非常感动。

原来,因为看到中国朋友如此辛苦地为塞尔维亚修铁路,这些警察专门买来咖啡和甜点,想犒劳一下他们。不仅如此,平时饭后出门散步,中方建设者也经常能遇到当地人用中文与他们打招呼:“你好!”“塞尔维亚人民对我们确实很友好。”段伟感慨道。


维尔巴斯站的塞籍工人。

不一会儿,轨道车停靠在维尔巴斯站。这是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段唯一的新建车站,沿途其他车站均为既有车站改造。在这里,记者看到来自中塞两国的工人正携手忙碌着,而类似的场景在沿线处处可见。

维尔巴斯站有个特点令人印象深刻:车站面积虽然不大,但停车场面积不小,因为附近很多通勤者会开车来这里,早上坐火车去大城市上班,晚上回来时再把车开回家。这种特殊设计,是经过中塞双方友好协商和交流确定的。


维尔巴斯站正在建设中的站前广场。

天色渐暗,记者登上轨道车,沐浴着暮色返程。车窗可以打开,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味道。

沿途,记者还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当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为了方便农民使用机具,建设者专门修建了一些横跨铁路的农机便道;当地的降水量一年四季比较平均,线路两侧的排水沟因此设计得比较窄,也节省了工程量。


前方横跨铁路的桥梁即为一条农机便道。

轨道车缓缓驶入位于诺维萨德郊区的匈塞铁路萨耶罗沃铺轨基地。这时线路两侧出现了更多的房屋,有些居民在家门口与轨道车上的人们互相挥手致意。

在铺轨基地,整齐摆放着一摞摞从中国漂洋过海运来的钢轨。基地大门一侧,挂着一道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中塞钢铁般友谊长存”。


次日,记者从诺维萨德改乘汽车,前往位于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两国边境的城市苏博蒂察。随行司机名叫Milan Boskic,是项目部的塞籍员工。他说自己曾在德国当司机,给商务人士开车,但是“那里只有工作,没有生活,也没有心仪的女孩”。


Milan Boskic

匈塞铁路开建后,Milan来到项目部工作,离家近,还交了女朋友,并有了结婚计划。他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感到满意。Milan还是贝尔格莱德红星队的狂热球迷,说起足球滔滔不绝。他与记者约定,未来有机会,一定一起踢一场球。


去往苏博蒂察的沿途风景。

在苏博蒂察站,记者见到了项目部塞籍副总工程师Sasa Radujko。段伟告诉记者,2018年,正是时任匈塞铁路贝旧段(贝尔格莱德至旧帕佐瓦)总监理工程师的Sasa,为贝旧段签署了开工令,由此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

Sasa本人去过中国,坐过高铁,对此评价颇高。“我们与中方同事相处十分融洽,大家都在为了线路早日开通运营竭尽所能。”Sasa说。


正在苏博蒂察站施工的工人们。


在苏博蒂察站改造过程中,站台上的老雨棚柱被特意要求保留。


苏博蒂察站旁边一处古老的水管,将来也会被纳入修复工程。

苏博蒂察站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站。作为匈塞铁路诺苏段的配套工程,这里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改造。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平日里,中方建设者没少跟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打交道。各项改造方案都要经过中塞双方反复沟通。经过共同努力,目前车站改造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而中方的工作也得到了塞方的高度认可。


通往边境的小路。

从苏博蒂察站出发,Milan继续驱车,带领记者一行前往塞尔维亚与匈牙利的边境。在那里,记者看到,崭新的钢轨、轨枕和道砟已经铺设就位。不久后的未来,火车将从此处飞驰而过,在贝尔格莱德与布达佩斯之间来回穿梭。


多么值得期待的景象。此刻,脚下这片宁静祥和的土地,似乎酝酿着无穷的生机。


未来,火车将经由这里越过匈塞边境。

匈塞铁路


● 匈塞铁路北起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南至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

● 线路全长341.7公里,其中塞尔维亚境内长183.1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段已于2022年3月19日开通运营,两年多来累计发送旅客超过750万人次。

●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诺维萨德至苏博蒂察至匈塞两国边境已于近日铺轨贯通,将于年内开通运营。届时,贝尔格莱德至边境城市苏博蒂察的旅行时间将大幅压缩。


相关阅读

  • 文化中国行丨第二十届文博会开幕

  • 5月23日,人们来到第二十届文博会参观。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当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本届文博会设8个展馆,共有超600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
  • “泥”好有趣!陶器DIY工坊在厦走红

  • 厦门日报记者体验陶器制作。近来,陶器DIY工坊在鹭岛悄然走红,记者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全市已有不下20家陶器DIY工坊,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体验打卡。20日,记者在集美学
  • 麦向丰收 | 河南已收获小麦405万亩

  • 大象新闻记者 蔺建伟5月23日,大象新闻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截至5月23日17时,全省已收获小麦405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4.75%),其中:南阳212万亩(18.9%),驻马店79.4万亩(
  • 天热这项服务火了!“卷”价格更“卷”服务

  • 入夏以来,甬城气温的攀升势头已经显现,预计到本周日,气温将飙升到32℃左右。与气温一起攀升的还有空调上门清洗的订单数量。张家东,宁波某家政服务平台的一名清洗工人,从事这一行
  • 雨后天晴,“武汉蓝”又回来了

  • 极目新闻记者 黄士峰一夜大雨过后,5月22日,江城武汉天空如洗,不仅出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而且能见度极高。当天下午,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昌兴国北路一处高楼上往东湖方向眺望,数公里外
  • 沈葆桢故居修缮预计今年10月完工

  • 记者22日从市文物局获悉,沈葆桢故居主落已基本修缮完成,修缮工程预计今年10月竣工。木匠师傅在沈葆桢故居内修复格窗。记者 林双伟 摄夕阳斜照在三坊七巷宫巷26号的朱漆大门上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有朋自中国来!塞尔维亚老铁想说——

  • 5月9日下午,在刚抵达塞尔维亚几小时后,记者一行马不停蹄,从诺维萨德站登上轨道车一路向北,奔赴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段诺维萨德至维尔巴斯区间一处铺轨施工现场。沿途,巴尔干的沃
  • 开通倒计时!这条高铁开始静态验收

  • 5月17日起新建包头至银川高速铁路惠农至银川段(以下简称包银高铁惠银段)进入静态验收阶段为后续线路开通运营创造条件包银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
  • 吐血了还在喝酒!肝硬化+晚期胃癌,他该如何保命

  • 2023年,老张(化名)52岁,要不是喝酒喝到吐血了,他根本不会上医院。去医院检查后,得知自己是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老张积极配合治疗,但治了一段时间后,吐血、头晕等症状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