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一家三口家庭总献血量全国第一 河南“热血英雄”渴望被超越

日期: 来源:大象新闻收集编辑:大象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王韶卿 程维康 陈郑伊

卷起袖子献一次血容易,难的是将其当成一个习惯。

在河南众多无偿献血志愿中,杨予军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在20余年时间里,他无偿献血达321次。不仅是杨予军,他的妻子和儿子也都是“热血”志愿者。妻子杨建霞比他小两岁,目前也已献血292次,而他们的儿子杨辰也已坚持无偿献血17年,献血已达139次。

这个家庭很普通,但却创造了一项奇迹,杨予军一家已累计献血752次,捐献11400毫升全血和1399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总献血量全国第一。

在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前夕,一亿河南人中有15人获得了“河南热血英雄”的称号,杨予军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杨予军已超出无偿献血年龄上限,他保持多年的个人献血记录也终于被打破,但他依然走在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他渴望有更多的人能打破他和他们一家的献血纪录。

献血很简单 如同吃饭、睡觉一样

杨予军的家距离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不远,他每天从门前路过,却并不深知血液对于生命的意义。

1998年10月1日,36岁的杨予军得知消息,市民可以无偿献血了,为响应号召,他走进了血液中心,杨予军的献血故事,便由此开始。

“和很多献血者一样,我们都是因为献血法的颁布,才走到了献血者的队伍当中,一直走到了今天。”回忆起第一次献血的场景,杨予军至今记忆犹新,显得十分淡然。

“第一次献血后,并没有什么感觉,而献血证上‘献血光荣,无私奉献’的几个烫金大字和‘河南省血液中心’红色印章让我热血沸腾,也燃起了我持续献血的想法。”杨予军说,如果第一次献血是号召,那从第二次献血开始,就逐渐变成了生活习惯。

“其实,献血是一件很简单、很寻常的事儿,一件我认为有意义的事,如同吃饭、睡觉一样,除了内心的安宁,我不图啥。”

1962年出生的杨予军,瘦瘦的身材,沉稳淡定,眉目间流露出一丝坚毅。从踏上无偿献血这条路,杨予军按照半年一次的献血频率,每次都是400ml,坚持了10年。

2007年,杨予军了解到成分血比全血更紧缺后,决定开始改献血小板,两周一次献血小板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热血家庭24年累计献血752次

二十几年的坚持,自然少不了家人的陪伴。杨予军的妻子杨建霞平时不善言谈,说话的时候,语速舒缓,声音柔和,显得从容而坚定,二十多年来,他一直默默支持着杨予军,从98年和杨予军一起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以来,共献全血17次、5600毫升;单采血小板275次、544个治疗量。

从10岁起,杨予军的儿子杨辰就跟着父母来血液中心,他对这里的环境再熟悉不过了。2006年3月,在杨辰满18岁的当天,他无偿捐献了人生第一个200毫升全血,献血证成了他最有意义的成人礼“礼物”。

时至今日,杨辰已经坚持无偿献血17年,累计献血139次。

一家人为了把献血这件事情坚持好,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健康自律的生活成了这些年这一家人最大的收获。

2013年3月23日第100次献血,2017年6月9日第200次献血,2021年8月16日第300次献血......这些特殊的日子,杨予军一直记在心上。

按照相关规定,60周岁是献血的法定年龄期限。2022年6月29日,杨予军完成人生的第321次也是最后一次献血,为24年的无偿献血道路画上圆满句号。这些年来,杨予军献全血15次、5600毫升,单采血小板306次、611个治疗量,共献血321次。

寻找工作到处碰壁 决定全力投入献血志愿服务

杨予军不仅是一名固定献血者,也是一名献血志愿者,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到河南省血液中心零零散散的做一些志愿服务。2011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成立了河南省会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杨予军成了首任队长。

时间来到了2012年,从单位离职后的杨予军为生活四处寻找工作,但因为年龄的问题到处碰壁。一段时间过去了,杨予军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既然是这样,那我就全力投入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当中吧。”十几年来,他早出晚归,风雨无阻。

最初,杨予军的志愿服务工作就是在献血大厅里引导献血者熟悉流程,填写单子,向献血者介绍无偿献血的知识、政策、法规。

后来,他跟着献血车跑遍了郑州所有郊县的采血点、大中专院校、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宣传无偿献血知识。“每次志愿服务,对于我来说就像一场特别的旅行,用心感受做志愿者所带来的乐趣与收获。”

谈及这么多年坚持做志愿者的收获,杨予军说,因为献血,他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爱心让他们汇聚在一起。杨予军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吸收了一大批的志愿者加入到这个群体中来。

做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杨予军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普及献血知识,“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说的话可能会让献血者不太信服,但我作为一个献血者,亲身经历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献血,说服力比较大。”

不该是“献血救人”而是“献血助人”

杨予军介绍,各大医院每天都有大量患者需要手术,需要输血。整体而言,我国血液资源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并且呈现季节性、区域性缺血情况。

“并不是说在大家在献血日当天,或媒体发布量用血告急时才积极献血,无偿献血要靠大家经常性的主动参加,才能满足临床用血量的需要,才能在特殊情况下缓解用血紧张。”杨予军介绍,每个人体质不同、情况不同、想法不同,随着时间推移,献血队伍中,有人离开,有人加入,这都是很正常的,献血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献了20多年血了,对献血政策一直比较关注,了解的自然就会多一点,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让大家都了解献血,可能献血者会更坚定一些,时间更长久一些。”

对于无偿献血,杨予军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不该是“献血救人”,准确来说应该是“献血助人”。“救人是靠医学技术和医护人员的努力来完成的,作为献血者,我们仅仅是为患者提供了血液的帮助,献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为生命接力。”

用多年的坚持化解质疑和偏见

血液是特殊的生命物质,也是宝贵的医疗资源,目前医疗临床用血的唯一来源仍然是无偿献血者的自愿捐献。

献血对身体有不良影响吗?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献血不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3%,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此外,人体循环血量的缓冲能力也很强,在献血后,机体会刺激造血器官加快制造新的血液,血液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因此,健康的成年人献血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

对于无偿献血,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面对如今社会上对无偿献血者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杨予军总是坦然面对。

杨予军认为,只有自己认同了一件事情,才能够坚持做下去,也更容易做成,献血就是如此。“每一件琐碎的事,你可能都觉得它非常不起眼。但你如果把这些事情串起来,一直坚持走下去,你就会觉得这件事情并不简单,而且会很有成就感。”

杨予军说,无偿献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最重要的还是从科普的角度宣传献血的意义以及献血的好处,只有这样大家才有可能去献血。他能做的,就是坚持的走下去,用时间来破除不了解无偿献血和优惠政策人群的偏见,让更多的人真正的了解这个群体。

不想被过多关注但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献血

一张张献血证见证了杨予军二十多年的“热血岁月”,“他们都是通过我自己的付出换来的,非常珍贵,这么多年我也从未丢失过一张献血证。”整理着一摞摞献血证,一张张证书,杨予军像照顾孩子一样认真、仔细,充满了怜爱。

近些年,不少媒体也采访过杨予军献血的故事,他也从不推辞。

“其实我并不善于言谈,只想默默地做好志愿服务工作,面对媒体的采访,我也特别紧张。但是想到能够把自己的经历,自己了解的献血信息告诉更多的年轻人,减少他们的疑虑,我感觉这采访就没有白做,也希望更多的人坚持献血,打破我的献血记录,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让杨予军开心的是,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固定献血人群不断壮大,不少年轻人也加入到了这个有爱的队伍中来。

“这些年来,河南人无偿献血表彰人数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我觉得这与河南人淳朴善良、甘于奉献的品质是完全分不开的。河南人什么样,中国人就是什么样。”杨予军说。

责任编辑:徐宁宁


相关阅读

  • 世界献血者日丨李卫平:无偿献血践初心

  • □ 本报记者 刘丽霞生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庆祝生日的方式有很多种,然而有一位献血者选择用无偿献血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庆祝生日。最重要的是今年60岁的他也
  • 不忘初心跟党走,无偿献血迎七一!

  • “不忘初心跟党走,无偿献血迎七一”无偿献血活动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红色效能,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效,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即将到来之际
  • 戚伟永:无偿献血19年,是他爱这个城市的方式

  • “我47岁了,是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松合社区的普通巡防队员,也是一名党员发展对象。”戚伟永说着,将抱在怀里的一个厚纸袋打开,轻轻拿出里面的宝贝——一张张鲜红的无偿献血证,一
  • 世界献血者日 | 无偿献血最光荣

  •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World Blood Donor Day, WBDD)。今年我国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口号是“捐献血液,分享生命”,活动主题是“汇聚青春正能量,无偿献血传爱心”。为了鼓励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寻找清远最美打卡点:飞来湖荷花

  • #寻找清远最美打卡点# 005号作品清城区飞来湖公园,近日荷花竞相绽放,成了湖景里美丽风景线,吸引游客前来拍照打卡。投稿人:理想的李责任编辑:清远广播电视台融媒运营中心 冯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