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援外60年,湘雅医院援非专家讲述不变的济世情怀

日期: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收集编辑: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放 通讯员 王洁)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出60周年。一代又一代中国白衣天使前赴后继,用中国经验帮助非洲等地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他们当中就有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80余位援非专家。

今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记者采访了几位湘雅医院援非医疗队代表,听他们讲述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动人故事。

首批援非,他们被当地人称为“最信任的人”

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遣援外医疗队,拉开了对非医疗援助的序幕。正是这一年,湘雅医院派出妇产科张友明医生参加了这支医疗队。

“当年5月,我和队友们辗转近20天,才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张友明回忆,援非期间,她白天为当地患者诊疗,晚上学习阿拉伯语,以便更好地和患者交流。在当地医院工作的两年半里,她实施了上千台手术,很多非洲孩子在她手里平安出生,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我们被当地人称为‘最信任的人’”。

1963年年底,收治了一名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当时,产妇大出血,生命垂危。张友明使尽浑身解数为这名产妇成功实施手术,保住了她的性命,孩子也平安降生。后来,这名产妇给孩子用阿拉伯语取名为“中国人”。

张友明曾在日记中写下:“我舍弃自己家的团圆,为异国的人民解决了痛苦,让其过上幸福生活,我内心也感受到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感受到人生不一样的价值。”

“全能”医生,多种外科手术都能拿下

1995年12月,湘雅医院脊柱外科胡建中教授主动请缨,参加了湖南第6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从报名到出发,只有一周的时间。出发前在机场,胡建中拨通了家里的电话,“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刚满1岁的女儿清晰地叫了一声‘爸爸’”。

“我们医疗队支援的是一个基层医院,相当于国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医疗水平。”胡建中回忆,当时津巴布韦的医生极其稀缺,中国医疗队中也只有他1名外科医生。

当时在国内需要四五名医生配合的骨折复位术,在津巴布韦只有1名护士协助。除了做自己专业的骨科手术外,胡建中还要做剖宫产、乳腺肿块切除等多个专科的手术,甚至连B超、气管插管等都靠他自己做。“只要有需要,我们都会上。”胡建中说。

 授人以渔,留下“带不走的中国医疗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通过培训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水平,增强他们的‘造血’能力,才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中国医疗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湖南)第18批援塞医疗队副队长叶轲告诉记者。

2016年刚到塞拉利昂时,一起重大车祸就给了医疗队不小的挑战。当时,当地群众把一场车祸中的12名伤病人全部抬放在中塞友好医院门口。“伤员或躺或坐在地上,有些连手脚都断了,不停地哭泣呻吟。当地医护人员完全不知所措,朝中国医生大喊‘Help!Help’。”叶轲回忆。

在叶轲的指挥下,医疗队员迅速各就各位,仅两个多小时,12名伤员全部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虽然漂亮地打赢了这场“胜仗”,但叶轲心中的忧虑更多于欣喜,“当时,塞拉利昂的医护人员完全没有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急救能力,这总归不是办法。”

于是,叶轲向国家卫健委申请了援塞三年计划之一“2016—2017年度创伤急救项目”,成立了中塞友好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从国内运去了仿真人体模型,组织队员们针对塞国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能培训。经过1年多的努力,中塞友好医院半数以上的医务人员接受了规范化培训,初步具备开展大型创伤急救手术的能力。

“我们还吸引了不少外院的医生和医学生过来免费培训,塞拉利昂卫生部还将中塞友好医院授牌为国家临床医学教学医院,这是塞拉利昂全国6家教学医院中唯一的一所外国援建医院。”叶轲自豪地说。

推迟回国,坚守非洲新冠疫情抗疫一线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非洲大陆也饱受疫情困扰。应非洲国家邀请,中国向非洲多国派出了专家组协助抗疫,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胡成平教授、感染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春辉副教授随同中国(湖南)抗疫医疗专家组,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援助津巴布韦和赤道几内亚抗疫医疗任务。

2020年6月,由湘雅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江海波担任队长的第21批援塞医疗队本该结束原定的长驻任期回国,面对塞国内严峻的疫情,全体队员决定延迟回国,坚守艰苦的抗疫一线。

“2014年埃博拉疫情时期,中塞友好医院这座由中国政府援建的现代化医院改建成了埃博拉留观诊疗中心。新冠疫情暴发后,这家医院又被当地政府指定为新冠定点收治医院。”江海波介绍,中国援塞医疗队也成了国内唯一一支在非洲直接进入隔离病房、近距离诊治新冠患者的医疗队。

让江海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9个月的婴儿。患儿是先天大头畸形、重度营养不良,此前在其他医院接受手术的伤口被感染,随后又不幸感染新冠,在多家医院不愿意接收的情况下,这个婴儿被转到了中塞友好医院。“经过我们一个月的治疗,孩子的所有指标转阴,大家非常欣慰。”江海波回忆。

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中塞友好医院共收治了77名中重症新冠患者,其中72人被治愈。在中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疗队没有一人感染,中塞友好医院的塞方人员同样零感染。

此前,烈性传染病埃博拉席卷西非。2015年5月,由湘雅医院牵头组成的中国(湖南)第五批援塞抗疫医疗队出征塞拉利昂。时任湘雅医院院长助理、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邱元正带领队员们,历经50多天的奋战,圆满完成了3名埃博拉确诊病例救治、中塞友好医院改造转型、1.5万件援塞抗疫剩余物资清点移交等任务,取得了“零感染、全治愈”的佳绩。

对口援建,助力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从2018年开始,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湘雅医院承担中塞友好医院的援建任务,致力将其打造成西非最好的综合性医院。从那时起,每年湘雅医院都会派出一批专家赴塞拉利昂进行援助。

此时,心血管内科夏珂、眼科中心王万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方兴等3位专家,正随中国(湖南)第24批援塞医疗队在塞拉利昂开展援助工作,推动中塞友好医院心内科、眼科和耳鼻喉科3个重点专科建设。

方兴刚来不久,就接诊了一名鱼刺卡喉的华人女子。方兴一边对患者咽部进行表面麻醉,一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经密切配合,在“间接喉镜下喉咽部异物取出术”下,顺利将长约2.5厘米的鱼刺从患者喉咽部完整取出。

“进一步推动耳鼻喉科对口合作建设项目,可在塞拉利昂引进国内先进耳鼻喉科诊疗仪器和设备,开展更多相关技术诊疗并将其传授给当地医生,造福当地百姓。”方兴表示。

同样,在津巴布韦,湘雅医院承担了中-津对口医院合作创新项目,致力于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建立最大的沁尿外科腔镜医学中心,使津巴布韦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和科研水平达到非洲先进水平。

相关阅读

  •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首访所罗门群岛

  • 在中国第六个医师节来临之际,正在执行“和谐使命-2023”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抵达所罗门群岛霍尼亚拉港,开始为期7天的访问并开展医疗服务。这是“和平方舟”号
  • 西安交大二附院召开第六届中国医师节表彰大会

  • 阳光讯(同艳妮 记者 郑亚雷/文 赵文颉/图)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8月18日下午,西安交大二附院召开第六届中国医师表彰大会。西安交
  • 佛山市中医院举行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

  • 8月16日下午,佛山市中医院举行了2023年中国医师节“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主题庆祝大会,医师代表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属于他们的节日。伴随着充满活力的舞蹈《勇担使命,“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援外60年,湘雅医院援非专家讲述不变的济世情怀

  •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放 通讯员 王洁)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出60周年。一代又一代中国白衣天使前赴后继,用中国经验帮助非洲等地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留下一支
  • 一超市存重大火灾隐患!浏阳消防:立案督办

  •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琦 通讯员 寻艳)记者8月19日从浏阳市消防救援大队了解到,浏阳消防日前对辖区浏阳市杰卫庆泰生鲜购物中心进行了监督检查。因存在重大
  • 青岛西海岸新区司法局为企业送上政策“大礼包”

  •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区两级关于“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部署,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司法局联合滨海街道办事处、区优化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