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芜湖市“医路铸魂”志愿服务队创新服务促进遗体捐献事业发展

日期: 来源:弥勒市融媒体中心收集编辑:弥勒市融媒体中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医路铸魂”志愿服务队依托安徽省红十字会皖南医学院遗体捐献接受站,围绕“遗体捐献”,开展遗体捐献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推动中国遗体捐献事业发展,为建设美丽和谐中国贡献青年学子的力量。

七年传承,创新服务

“医路铸魂”志愿服务队2017年成立,是由医学生组建并推广遗体捐献的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覆盖临床、护理、预防等多学科专业,有着丰富的公益服务知识和经验。为培养一支具有无言良师文化底蕴的专业志愿服务队,现已形成 “六位一体”的志愿者培养体系,即“招募、选拔、培训、运营、宣传、实践”。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以感恩之心凝聚志愿之魂,以培训体系提高专业技能,以管理模式促进实践成效。7年传承,目前已成功转型成为芜湖市医路铸魂遗体捐献宣传中心,截至2023年6月,团队成员共6249人,核心成员32人。

图一 团队成立过程

为解决遗体捐献现存问题,提高遗体捐献服务质量,7年时间,团队走访52个县市,覆盖264个市区,发放10万余份相关调查问卷,深入调研,不断探索遗体捐献服务模式。团队与安徽省红十会皖南医学院遗体捐献接受站、皖南地区各级红十字协会、皖南地区志愿者协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秉承“遗路有爱·医路铸魂”的初心,倡导文明“医葬”的理念,率先创立标准化遗体捐献办理流程,首创线上遗体捐献登记办理小程序,开创人性化遗体修复技术,实现团队自造血发展,在长三角地区形成辐射效应。团队在7年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1+3+1+4”的服务模式,依托“1”个主体即以“医路铸魂”志愿服务队为主体,将医学生从受益者身份向服务者转化;围绕“现代化科普宣传、人性化遗体修复、数字化捐献管理”“3”大脉络;锚定“1”个目标,让捐献者有温度、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让遗体捐献者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爱;结合“4”个课堂,采用艺术化传播方式感无言良师之恩,育医学学子之德,传人间大爱之美。以实际行动促进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医学教育及医学科研的进步,传递文明新风尚,助力美好安徽,建设健康中国。

芜湖市医路铸魂遗体捐献公益宣传中心

1314遗体捐献服务模式

科普推广,传递大爱

“医路铸魂”志愿服务队含有52支社会实践队伍,累计近8000多名医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一系列遗体捐献知识科普推广活动,致力于打破时间和地区的限制,形成辐射皖南,面向全国的活动模式。目前在长三角地区已开展百余次“寒暑假社会实践”、“春分缅怀诵读会”、“清明云祭奠”、“5.8红十字博爱周”、“致敬无言良师”、“遗体器官捐献冬祭会”等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利用自主设计的宣传册、科普视频、科普动漫、科普绘本、文创书籍等,通过医院导诊、社区义诊、健康讲座、回访慰问、春分缅怀、遗体告别等形式,用艺术化地方式讲好大体老师的故事,介绍遗体捐献的意义、流程和注意事项,在传播医学健康知识的同时提高居民对遗体捐献事业的认知,宣传绿色殡葬,破除丧葬陋俗,传承优秀文化,倡导终身学习,增强居民参与社会公益的意识。

芜湖市医路铸魂遗体捐献宣传中心成立学生宣讲团,积极深化与大中小学及社会的合作交流,创新开展宣讲活动,依托遗体捐献文化长廊、遗体缅怀告别室、户外缅怀纪念园、遗体捐献文化成果展示区、芜湖市科普基地人体标本馆、虚拟解剖学体验室,开发一系列体验式医学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情景式教学,将医学科普和遗体捐献相结合,学生成长和正能量传播相融合,促进形成一个健康、友善、和谐的良好社会局面。此外,团队还注重扩大影响力,积极发挥榜样的力量,定期邀请“中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马本萱,芜湖市蓝天救援队等走进校园开展宣讲活动,同时携手合作走进社会开展志愿活动,分享自身故事,宣传遗体捐献,引发社会关注。

科普宣传进校园和社区

全程服务,一路有爱

团队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完善的遗体捐献服务体系,目前已形成“全程接待、遗体告别、缅怀祭奠、回访慰问、健康指导、产品研发”的服务体系,以感恩之心服务好每一位遗体捐献者及其家庭,记录他们的感人故事,为每位遗体捐献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研发文创产品百余件表达医学生的感激之情,如捐献卡、慰问信、水晶雕塑等。在清明节等节假日期间,回访慰问遗体捐献者家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给与健康指导,同时发放慰问金。为了让遗体捐献者有尊严、有温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团队在皖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实训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人体解剖学专业知识,优化国内现有遗体修复技术,通过重建和修复遗体的组织结构,恢复遗体自然和真实的外貌,截至目前已修复遗体78人。

遗体捐献全程服务

数字管理,便民惠民

团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遗体捐献存在办理流程机械,信息化程度低,遗体捐献信息不透明,捐献者与红十会、遗体捐献接受站缺乏有效沟通等现象,因此以大创项目为契机,将志愿服务与学研紧密结合,开发线上遗体捐献办理小程序,并不断丰富小程序功能,实现遗体捐献数字化办理、遗体使用情况查询、遗体捐献信息数字化储存、与遗体捐献者实时沟通等功能,未来将收集并讲好遗体捐献者的故事、开设网上祭奠堂、健康知识科普等功能,促进遗体捐献事业紧跟时代潮流,实现信息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生态资源相互转化。

研发数字化

思政育人,学生成才

团队将遗体捐献与四个课堂紧密结合,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团队在服务的过程中收集遗体捐献者的生平事迹,建立遗体捐献思政资源库,以遗体捐献者的典型事迹和大爱精神赋能医学生第一课堂;积极参加“解剖学绘画大赛”、“医学人文节”、“我与无言良师”等活动,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比赛,将遗体捐献元素融入第二课堂,实现“医学+艺术+人文+实践”有机融合;为深入社区乡村,实现宣传零距离,志愿服务队通过第三课堂,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采用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向广大居民普及遗体捐献知识,解答疑惑,将宣传教育活动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使更多人了解遗体捐献的意义和社会价值;团队将遗体捐献资源库的案例用可视化的形式,通过艺术性加工,形成宣传视频、宣传动漫、宣传漫画等,依托第四课堂课堂,将遗体捐献理念春风化雨般洒在人们心中。

遗体捐献宣传途径

全国终身学习品牌、各媒体报道

团队在投身遗体捐献的实践中不断成长,共获16项国家级奖项,58项省部级奖项和荣誉,志愿服务队多次受到中国红十字会、安徽省红十字会、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认可和团中央表彰。团队在2017年获得“安徽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传“‘人间大爱’之美,感‘无言良师’之恩”公益项目于2022年入选全国“终身学习品牌”,2023年《无言良师——国内首创“1+3+N”遗体捐献公益服务新模式》项目获第九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红色精神注入生命教育,青春力量铸造医学强国》项目获第十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一等奖,2023年《高等医学院校遗体捐献文化育人研究与实践》项目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开展的活动受到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安徽省教育厅官网、安徽日报、大江晚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超千次。

团队荣誉

芜湖市医路铸魂遗体捐献宣传中心将继续秉承“遗路有爱 医路铸魂”的初心,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用实际行动践行医学精神,推动遗体捐献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刘磊、黄宇、刘子奕/文 李璐、唐微/摄


相关阅读

  • 四代人,66年,只为一堂复旦好课

  • 每周二上午,生命科学学院(下文简称:生科院)教授吴燕华都会走进第六教学楼210教室,开启秋季学期的“遗传学(H)”课程。就在不久前,她刚刚获得了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基础
  • 这个科研团队摘下火箭上的“皇冠”

  • 如何用一张薄板直接成形出直径3米级火箭燃料贮箱整体箱底?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苑世剑教授团队从根本上攻克了大尺寸薄壁曲面构件整体成形中起皱和开裂并存的国际性难题,使
  • “最美老年学员”好样的!

  • 在上海老年大学举办的第二届“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主题讲述线下展示交流中,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朗诵团队展演的情景剧《学习,为了更好的生活》荣获市三等奖。罗恩
  • 致敬平凡!41岁媒体人捐遗体

  • 大象新闻记者 赵丹 殷海晴 马尧 见习记者 徐照朋/文图、视频哀乐,白菊10月12日,河南商丘一场令人泪目的告别仪式悄然举行亲友和同事泪洒告别现场主人公刘莹允浩,生前就职于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税添薪柴 点燃“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引擎

  • 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邢政)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专精特新”企业被视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税务总局金乡县税务局聚焦“专精特新”企业涉税缴
  • 陈某龙,终生禁驾!

  • 近日,我市公安交警部门再次公布近期被终生禁驾人员1人。2015年以来,日照公安交警先后71次分批公布223名终生禁驾人员。这次公布的被终生禁驾人员陈某龙为男性,年龄37岁、驾龄20
  • 总销售码洋1.51亿元 2023天府书展创历届之最

  • 10月16日,2023天府书展顺利闭幕。中午,书展情况通报会在主展场举行。通报会上,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新华文轩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介绍,此次天府书展主
  • 贵州铜仁:“四聚四力”援企惠企

  • 今年以来,贵州省铜仁市人社部门着力在政策服务端上做“加法”,在企业需求端上做“减法”,以“四聚四力”为抓手,积极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以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