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走好具有泉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侨乡——耕耘山海间 共享共富共创美好

日期: 来源:泉州晚报收集编辑:泉州晚报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2003年6月,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省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行动。20年来,“千万工程”造美于乡村、造福于乡民、造梦于乡土,率先揭开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探索。

近年来,泉州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发挥泉州民营经济大市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率先探索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做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海丝侨乡,走出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泉州晚报记者 陈凌鹭 通讯员 黄宏波 高荣超

耕耘山海间 写好大农业“土特产”文章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泉州依山面海,从偏远山村到滨海渔村,资源禀赋各有所长。近年来,各地全方位、多途径开发大农业资源,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山海农业欣欣向荣。

惠安县在全省率先探索“胡萝卜—旱作水稻”轮作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尝试并推广旱地无水机插秧新栽培技术,让“从来没种出过水稻”的沿海旱坡地,成了新的“米粮仓”。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今年我市试点推广水稻旱作4000亩,明年计划突破1.2万亩。

守稳、充盈群众“米袋子”的同时,我市立足山海资源实际,做足“土特产”文章,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行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今年,全市在建农业项目154个,策划生成食品饮料和农业经济招商引资项目113个,“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加快形成。

“德化粮仓”上涌镇,拥有优质稻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生态立体农业基地5000多亩,重点打造“上涌大米”品牌,推进德化梨、蓝莓、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农业采摘体验等新业态。近日,上涌镇通过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认定,为德化县打造“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示范项目——涌溪田园风光项目,增添一张国字号招牌。

“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是今年泉州市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探索全流域连片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举措。以县域内重点流域为轴线,以美丽河道建设为依托,以美丽田园建设为重点,以美丽村庄建设为延伸,以美丽经济转化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建设10个示范项目,涉及流域106.1公里,覆盖耕地4.77万亩,流经村庄65个。

目光转向海洋,今年泉州首次引种“海水稻”,平均亩产湿重均达900多斤,耐盐碱种植成效显著,将为泉州提高粮食产量,综合利用盐碱地发展粮食生产提供新路子。自全省首届开海文化季启动仪式8月在石狮祥芝镇举办以来,大批渔船陆续回到祥芝国家中心渔港。新建成投用的卸渔廊道里,渔民装卸渔获、整理、配送,一片繁忙。一批现代化渔港重点项目、海上牧场与海洋生物制品产业项目、渔业结构优化调整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带动上半年海水养殖增速全省第一。

共建家乡美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侨乡“底色”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泉州始终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今年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十三大行动中,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公共服务提升行动、乡村生态保护行动四大行动将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与此同时,我市继续开展“五个美丽”建设,试点推进传统侨村保护开发,启动“乡贤钥匙工程”,创新共建共享机制,组织引导广大农村群众,泉籍侨亲、异地泉商等广大乡贤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共同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侨乡“底色”。

南安水头镇朴一村是著名侨领吕振万的故乡,旅居海外侨亲达3000多人。近年来,村两委创新推出证明产权的“地票”,带动300多户村民无偿拆除破旧房屋。侨亲听闻此事,也主动捐地捐款支持旧村改造。村民还将新建或翻建房屋主动退让道路空间写进村规民约,并投工投劳参与乡村建设。如今,朴一村一改道路狭窄、遇雨就涝、环境脏乱的旧貌,成为路畅景美、和谐宜居的“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2015年,安溪县经兜村的孙开明带着对家乡的拳拳深情,毅然回乡担任“村官”,从一名“在外乡贤”变成“领头雁”。7年来,经兜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投入约1亿元进行河道整治、道路白改黑等项目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筹建乡村记忆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涵养乡风文明;创建初心公园、“党建+”邻里中心等,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迈向共富路联农带农共享发展共创美好

乡村振兴总要求的落脚点是生活富裕。村企合作、村村抱团、联村带农……全市不断摸索共享共富发展途径,让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放大资源优势,成立“强村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庭院经济,带领群众共同发展——

凭借家庭古法酿醋技艺,永春县岵山镇铺下村村集体牵头组建福祥醋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五道醋业负责运营,成功探索“组织引领+公司带动+技术能人+农户共享”的“醋村”发展模式。当前,铺下村已被列入永春县培育发展庭院经济重点村之一,由醋企提供原材料,技术能手指导村民在庭院酿造生产。目前全村酿醋人家已由8户发展到150户,其中庭院经济示范户10户,今年全村醋产量预计可达500吨以上。家家户户的醋缸,成为强村富民的“聚宝盆”。

发挥“联”字效应,深化跨村联带、联片带富、产业化联合,壮大乡村共富产业——

今年,泉州市积极引导“五好”乡镇发展乡村共富产业,统筹安排奖补资金900万元,扶持18个乡镇实施乡村共富产业项目,预计可带动辖区70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30万元。如,泉港界山推动先进村东张村与薄弱村玉山村组建联村党总支,通过项目联推、产业联动、资源联享等方式,扶持村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经营业等,带动玉山村连续两年村财收入超50万元。

今后,各地共富共享的实践,将得到更有力、更专业的支持。新成立的泉州市乡村振兴集团将发挥主力、龙头作用,聚焦耕地保护建设、“三农”短板弱项,探索新机制,培育新业态,共同推动泉州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要有龙头带动,更离不开人才支撑。我市持续实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服务工程、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工程,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乡村工匠”,评选泉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全省率先推行农村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贷款贴息,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良好的乡村干事创业环境,吸引了原是大学老师的康勇坤回到惠安小岞创办企业,传承传统鱼露制作工艺,打响“惠岞”三角鱼露品牌。

奔赴共同富裕的征程上,泉州坚持守住不发生返贫致贫底线,不让任何一人掉队。运用“1338”监测机制,累计完成疑似对象走访核查7977户次,探索设立“防贫保”等金融保险产品,对突发性困难户提供应急救助,确保全市不发生返贫致贫现象。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农业农村大有可为、充满希望的广阔天地间,泉州将继续作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代课题,书写新的精彩故事。

相关阅读

  • 多彩乡村墙绘 绘就振兴画卷

  • 2021年11月,刘侃被济南公交集团派驻到南部山区柳埠街道马家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上任后,他因地制宜,在加强村区产业发展的同时,更是将“提升乡村文化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
  • 敬信镇金塘村:大果玫瑰特色种植 助力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敬信镇金塘村根据土地气候优势和自然生态条件,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果玫瑰特色种植,探索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
  • 首次亮相!“头雁”闪耀中国杨凌农高会

  • 本报讯(记者 王婕 闫瑜涛)9月19日上午,第三十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在陕西杨凌示范区开幕。由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组织的“头雁”专题展,在农高会上惊艳亮相,赢
  • 青州:“四好农村”路托举乡村振兴“新画卷”

  • 在潍坊青州有一条绝美的乡村振兴风景线——鲁中川藏线。该线路建于2020年,为乡村旅游串点连线而建,全线总长66公里,贯通30个村庄。目前,公路沿线年接待游客总量突破100万人次,30
  •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 展泉州古城风采

  • 早报讯 (记者张素萍)记者获悉,今年国庆假期,央视CCTV—9纪录频道将重磅首播纪录片《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第二季,展示中国10处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
  • 关爱留守儿童!泉州“爱心午餐”第22季启动

  • ■早报记者 许奕梅 郭小凤 吴嘉晓 胡彦明 通讯员 王玉茹 文/图9月15日,“爱心午餐”第22季暨“致敬大山里的筑梦人”主题活动在泉州安溪县白玉小学举行,爱心团队为该校师生送
  • 看咱们的村BA

  • 9月16日,由肃州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单位和乡镇承办的2023年农民丰收节暨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开赛。本届比赛执行“一赛四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今天开赛!宁波象山最美海岸线上的亚运来了

  • 阳光、大海、沙滩,最美海岸线上的亚运来了——9月19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将在宁波象山半边山沙滩排球中心拉开帷幕,这是本届亚运会最早开赛的大项之一。在宁波
  • 灵璧县市监局用新媒体架起“连心桥”

  •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灵璧县市监局充分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时将最新政策和执法情况有效的传递给市场,实现了直线式的将群众所需要的信息快速传送到相应的位置,进一步拉近了
  • 遭SEC指控!网约车公司Lyft认罚1000万美元

  •   中新经纬9月19日电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当地时间9月18日发布公告,指控网约车公司Lyft在公司IPO前未披露一名董事在私人股东出售约4.24亿美元Lyft股票中的角色。Ly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