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青海省地方立法向包虫病“宣战”

日期: 来源:青海普法收集编辑:青海普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崔永焘 通讯员 青仁 果卫 报道)包虫病是指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包括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泡型包虫病。青海省是包虫病较为流行的省份之一。在与包虫病开展的“战斗”中,既有医术精湛的院士专家团队为代表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又有立法为民的人大工作者,随着《青海省包虫病防治条例》今年9月1日起施行,我省必将打赢这场与包虫病的“战斗”。

  院士被赞“好曼巴” 高原一线誓与“虫癌”作斗争

  8月8日至11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率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专家团队及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团队20人,在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开展包虫病手术,短短几天就开展了包虫病手术10例。


董家鸿院士团队在高原为包虫病患者开展手术。


患者术后各项指征良好。


董家鸿院士与高原中小学生在一起。(图片由果洛州卫生健康委提供)

  术前,董家鸿与各位专家术前病区进行查房,细致询问病史、查阅病历、影像资料等,组织专家团队及果洛州医院外科团队进行术前讨论,评估及制定手术方案。甘德县患者才某,患有严重的巨大泡型包虫病,在面临病情复杂、手术风险较大的情况下,董家鸿带本土医生实施手术8个小时,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未输血,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一起手术的本土医生才旦说:“针对肝包虫病治疗,彻底清除病灶,是董家鸿坚持的理念,这一次的学习实践意义深刻。”术后查房,5台肝部分切除术、3台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2台微波消融术,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一胆漏发生。每一位病人都对院士竖起大拇指,嘴里念着“曼巴”“瓜珍切”。

  2016年以来,董家鸿扎根青藏高原,深耕高原医学,为藏族同胞带去安康,被亲切地称为“好曼巴”(好医生)。 2023年截至目前,董家鸿及其团队先后五上高原,带着对高原人民的无限热情,带领带动团队力量全力救治每一名包虫病患者。

  在果洛州甘德县、达日县等地,当地在开展包虫病防治中,把中小学生当成防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防治要点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课堂教学之外现场示范标准《洗手操》,利用第二课堂、班会、家长会为载体,开展以包虫病防治知识为重点的健康教育,以“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学生向家长和社会传播包虫病预防知识,形成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全社会、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包虫病防治的格局。

  精准立法,探索法治服务“大民生”路径

  省人大常委会把制定包虫病防治条例工作列为2023年度立法计划,通过“小切口”立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民生”。2023年5月,条例草案经一审后,省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以科学民主、依法立法为原则,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借鉴省外经验,会同立法智库专家、省政府相关部门对条例草案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完善,确保条例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省人大法工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充分吸纳了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专门召开立法协调会研究重点条款形成共识,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条例草案修改稿对包虫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了明确规定,符合上位法规定和我省包虫病防治工作实际,体现了精细立法的要求,条款内容更加务实、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在条例草案起草过程中,格尔木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省、州三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参与对草案意见建议工作。

  地方性立法为包虫病防治确立法治保障

  7月28日,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青海省包虫病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二十五条,对本省行政区域内包虫病的预防、控制、救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

  《条例》规定:包虫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源头管控、宣传教育、综合治理、因人施治的原则,实行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领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群众做好本辖区包虫病防治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应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防治工作。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乡(镇)、农村、社区逐步推进犬粪和牲畜病害脏器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包虫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包虫病防治知识,引导群众树立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包虫病流行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本辖区群众的包虫病防治宣传,开展以勤洗手、不随意丢弃牲畜脏器、不用病变牲畜脏器喂犬、防范流浪犬及野生犬科类动物包虫病传染风险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应当开展包虫病防治公益性宣传。每年四月为包虫病防治宣传月。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民政、医疗保障等部门应当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包虫病患者及其家庭进行医疗和生活救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会同农业农村、城市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完善犬只管理机制,加强流浪犬管理工作,阻断包虫病传播途径。对在包虫病防治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来源:青海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阅读

  • 南京依法为中医药传承护航

  • 挖掘保护经典名方、传承保护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师传承人……8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南京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以下
  • 时隔多年再现!

  • 记者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农牧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获悉,科研人员日前调查发现,青藏高原特有珍稀鱼类——细尾鮡在我国三江源地区澜沧江上游消失40多年后再次现身。中国科学院
  • 青海省人民医院通过国家电子病历五级评审

  • 7月31日,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公示了2022年度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新增高级别医疗机构结果的通知,青海省人民医院名列其中,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获评的医院。本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青海省地方立法向包虫病“宣战”

  •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崔永焘 通讯员 青仁 果卫 报道)包虫病是指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包括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囊型包
  • 毗卢寺内两株千年古柏染“微恙”

  • 古树是城市发展的年轮,也是城市历史传承的灵魂;古树是绿色的史书,是活着的文物,是能与人类对话的生命地标。在千年古刹毗卢寺内,两棵千年古柏历经岁月沧桑,依旧遒劲挺拔,诉说着不朽
  • 剧透!这场川渝盛会,即将到来!

  •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消息,2023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以下简称“2023川渝住博会”)将于11月16日至18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川渝住博会,是重庆市和四川省共同打造的
  • 【文化·寻陇】循迹古灵台,探寻周文化

  • 最近热映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是大型神话史诗电影,它改编自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成书的《封神演义》,在殷周易代的大框架下,用纵横想象的长篇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