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媒体融合语境下时政报道创新策略研究

日期: 来源:中国报业收集编辑:中国报业
  • 邹春霞

时政报道是对新闻热点事件、时事政治和相关政策的深度解析与传播,是新闻制作的重点内容,在传播信息和沟通群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时政报道一直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是媒体竞争的主要新闻资源,如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冬奥会期间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时政新闻报道。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媒体行业进入深度融合阶段,各类媒体在抢占新闻资源和报道先机的基础上不断交织,融合趋势进一步增强。为了适应大众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的变化,时政报道工作人员也在积极创新,在注重内容制作的基础上,围绕传播方式、报道模式进行变革。当前,时政新闻的感染力和传播力进一步增强,传统主流媒体积极探索时政报道的创新策略,新闻行业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时政报道转型创新的背景

1.外部环境:政策与时代发展引领

媒体融合是在新媒体不断发展下提出的全新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后,随着各类新媒体的出现,这一趋势不断加强,在影响传统媒体播报形式的基础上,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了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坚持对新闻媒体行业进行改革优化,并以媒体融合来构建新的传播矩阵,打造主流媒体的新媒体矩阵,以此引导社会舆论,做好大众新闻服务工作。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不断开发新的传播平台,并主动对时政新闻报道工作进行改革,使之与当前媒体融合的大环境相匹配,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新闻服务。

2.内部环境:媒体融合转型的需要

从媒体行业发展的内部环境看,媒体融合是新闻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满足大众碎片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就要开创新闻传播的新模式,主动转型改革。受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大众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通过传统途径接收信息,而是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了解时事新闻。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要把握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特点,不断革新报道形式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媒体发展环境,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报道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内容形式上的冲突与挑战

受到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时政新闻的内容和解读作为报道的核心,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报道范式和逻辑结构。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制作紧紧围绕用户的需求和兴趣,许多新媒体借助大数据对用户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内容制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通过用户画像和内容分发,新闻报道的针对性不断增强。例如抖音、微博等平台充分借助数据分析,精准投放各类信息,且传播形式更加简短新颖,往往是通过小视频、新闻快讯的形式呈现。在这种全新理念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时政新闻存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难以适应媒体融合的要求。同时,大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新媒体已经出现,大众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获取优质的信息服务,这些因素给时政新闻带来挑战。

2.编辑思维和审美的冲突与挑战

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在工作思路和审美逻辑上都比较单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记者编辑要创新工作思路,从新媒体的角度来制作新闻,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视频类新闻报道中。传统时政新闻视频多以空镜头开场,主要是交代新闻的背景并渲染庄重严肃的氛围。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更倾向于观看形式新颖、画面丰富有趣的新闻视频,由此催生“卡点快剪”“视频集锦”等传播方式,这些新的视频剪辑和表现手法增添了新闻播报的趣味性,受到受众的欢迎与喜爱。这给传统时政新闻的编辑思想和审美选择带来挑战:如何将严肃的时政新闻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为公众所接受,最终实现广泛传播?

3.内容发布方式的冲突与挑战

时政新闻传播更多依靠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这些媒体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传播方式,具有准确性、权威性。在融媒体环境下,内容发布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降低,新媒体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不断扩大,用户趋向于通过新媒体获取新闻资讯,传统发布形式难以与新媒体分庭抗礼。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报道生产传播策略

1.紧扣时代主题,唱响重大时政报道主旋律

为了凸显主流媒体在宣传时政新闻方面的作用,及时向公众传达党的方针政策,为推进党和政府的工作凝聚力量,传统媒体要在紧扣时代主题的基础上开展时政报道,唱响主旋律,做好服务工作。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守正创新,融合新媒体发展理念,创新播报形式和内容制作方法,向社会投放优质新闻作品。如结合党的政策开展系列报道,围绕政策内容、实施背景和发展成果等,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深入解析,对各类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进行全面报道,以此来提升公众的认识,引导社会舆论良性发展。

2.深化受众意识,满足审美需求

新闻记者不仅要创新编辑形式,更要适应不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方法,以此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发挥主流媒体引领社会舆论的作用。要树立受众意识,在了解大众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传播信息。时政报道要尽可能契合公众的阅读习惯,并通过细节增强时政新闻的感染力。如在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系列新闻报道时,除了详细介绍党和政府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的政策支持,还有坚持从细节出发,挖掘平民百姓的故事,并制作成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的新闻作品,在多个平台进行投放。让受众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凝聚社会发展力量。

3.依托融媒体渠道,进行主题组合表达

为了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必须依托融媒体进行主题组合表达,以优质的内容提高时政报道的传播效果。一方面,要坚持运用新媒体方式制作新闻,讲好新闻故事,通过构建融媒体传播矩阵,扩大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如将媒体的官方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社交账号等进行链接,在传播新闻的同时,为公众提供点击通道,搭建媒体与公众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组合表达要在内容上进行组合,围绕某一主题层层深入,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4.强化技术赋能,为受众提供精准服务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快速发展,要发挥技术在时政新闻制作和传播方面的作用,以精准化的新闻投放,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新闻服务。如借助大数据分析定位用户群体,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服务。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直播技术等进行实时报道,让受众获得更优质的新闻体验。

结语

时政报道是主流媒体的工作重点,为了进一步提升时政报道的内容质量,适应新闻行业的发展和大众需求,必须结合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时政报道进行创新。要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在了解受众需求的基础上,对时政报道工作面临的环境进行分析,积极引入新媒体技术,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烟台日报社)

参考文献

[1]高凯.从图文并茂到“有血有肉”——以《宿迁日报》时政报道为例[J].城市党报研究,2022(06).

[2]解直峰.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时政报道的创新发展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05).

[3]曾祥敏,董华茜,罗坷欣.媒体深度融合语境下时政报道创新研究——基于2021年全国两会媒体融合产品的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1(04).

[4]葛小娟.论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J].传媒论坛,2020,3(09).

[5]陈明.在媒体融合中做好时政报道[J].城市党报研究,2018(08).

责任编辑:邓应华

刊发于《中国报业》杂志2023年度7月下刊




相关阅读

  • 广电MCN背景下主持人转型策略分析

  • 万伟伟近年来,国内多频道网络(Multi-Channel Network,MCN)机构数量大幅度增加,根据iiMedia Research的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MCN机构数量达2.8万,市场规模250亿元。广电布局MCN既有自
  • 美媒:美国200多个学区起诉脸书等社交媒体巨头

  •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上百个学区对该国多家社交媒体公司提起集体诉讼,指控这些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导致学校纪律问题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脸书母公司Meta,资料图《华尔
  • 灞桥区扎实开展“自媒体”乱象整治工作

  • 按照“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要求,灞桥区召开“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专题部署会,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细化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截至目
  • 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入选政务商务服务典型事例

  • 7月23日,由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三届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论坛举行。作为业界与学界研讨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先进理念、
  • 潮声丨“开放麒麟”出世,你会换掉Windows吗?

  • 潮新闻 执笔 金春华“开放麒麟”桌面操作系统的启动页面。你平时上网冲浪吗?写文章整材料吗?观影撸剧打游戏吗?不管做什么,只要一打开电脑,最先服务你的,就是桌面操作系统。近日,有
  • 河南日报社总编室主任万川明来我社授课

  • 7月25日,中国新闻奖评委、河南日报社总编室主任万川明来到新乡日报社,为全体采编人员献上了一堂精彩的新闻实践课。  万川明以《记录伟大时代,讲好河南故事》为题,从“高举旗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媒体融合语境下时政报道创新策略研究

  • 邹春霞时政报道是对新闻热点事件、时事政治和相关政策的深度解析与传播,是新闻制作的重点内容,在传播信息和沟通群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时政报道一直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是媒
  • 增强国际传播人才后备力量的典范

  • CEC测试全称中国国际语言能力测试,是中国翻译能力测评体系中的知识储备和基础翻译阶段,面向全球青少年开放。CEC测试充分利用中国翻译能力测评体系已搭建的平台,结合青少年学习
  • 岳阳楼区开展HPV疫苗“花蕾行动”

  • 岳阳晚报全媒体讯(记者 罗凯 实习生 方靓丽 阳佳颖)为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15至24岁在校女生HPV疫苗接种的可及性,岳阳楼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关爱女生健康”——H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