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陈开中|走进萝苜田

日期: 来源:莆田晚报收集编辑:莆田晚报

走进萝苜田

□陈开中

《俯瞰萝苜田》佘琦辉摄影

萝苜田在涵江的老城区,位于海岑河、宫口河二水之间。漫步古街,红砖老巷依旧,水心河蜿蜒其间,静静流淌……

在这里,保存了较为完整的传统街巷格局以及明清、民国建筑群。2023年10月10月,莆田市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是莆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萝苜田,感受人间的烟火气息,最是抚慰人心。青年街大巷里豆浆炒米粉,曾经的货郎担,地道的海鲜汤泗粉,还在透着鲜香……寻味那一缕沉在心底的香味,那一股人间烟火,是当今都市人向往的诗与远方。老巷中,那些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青烟,依然挽手这痴情的夜晚。静静伫立在红砖老巷听雨,感受雨滴打在青石板上岁月的余温……

《穿越·陡门头》黄银区摄影

古风、古韵的老巷,多少人行走其间,在这里寻找散落的过往。人是行走的河流,带着河流的声音,河流在血脉里蜿蜒,仿佛在述说着她的前世今生。一条条古街巷,在眼前无限延伸,我们看到了一座鲜活着的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

萝苜田是泥沙堆积而成的沉积平原。

隋唐时期,我们的祖先还很难涉足这里,那时,这里还是一片汪洋,是囊山、九华山、壶公山围成的大海湾。

唐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广西桂州刺史黄岸从南粤乘船经过闽海海域时,遇风泊至福唐山(黄巷)。可见,当时的福唐山,乃海边小山峰。唐乾宁二年(895)进士黄滔在《咏囊山》诗中写道:“溪声寒走涧,海色白流沙”。那时,海潮直抵山脚,海滩时隐时现。此时,境内地势低洼,先民饱受水患困扰,人们开挖大量的人工河渠解决了排水问题。

唐贞观元年(627年),涵江境内凿塘围海,靠涵洞洩涝蓄水,故地名“涵头”。在此后的近1400年的历史中,木兰溪、萩芦溪、延寿溪携带的大量泥沙受海潮顶托作用而不断沉积,渐渐地沙洲变为滩地、平原,成了今天的涵江平原。从此,这里旱涝无忧,物产丰饶。

唐代涵江就凭水系发达、临海地利,游商海贾云集。

宋代,“刘氏初开水心河”,始有“涵江”之称。在宋朝时,涵江已是繁华与富庶的商贸集镇。霞徐(后港)码头是当时海陆交通中心之地,这里商号、货栈、船务行遍布街巷,几十家商号在码头边创立“涵江兴安会馆”。

涵江经过明清的发展,已经成为闽中工商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20世纪20年代,涵江开通了300米长南北河渠,沟通了新开河(前港)、海岑河(后港)两港,从此打通了海河联运。新开河码头取代霞徐码头,成为涵江港与三江口港对接的门户,带动霞徐片区成为涵江最重要的商贸活动中心之一。

是时,涵江热闹繁华。至清末民国时期,名列福建沿海四大名镇之首。那时候“兴化桂圆”“兴化赤糖”“荔枝干”等本地特产,也是通过帆船从萝苜田周边的水道经三江口港运往上海、苏州、宁波、东营等地。

抗战期间,因福州、厦门、泉州等港口被封锁,三江口港一时成为福建沿海与外埠交通的唯一中转枢纽大站。特别是萝苜田,河水环绕,四通八达,吸引各地客商在此临水而居、设立商埠,经贸的往来,文化的交融,既造就了许多富商巨贾,也形成了中西合璧、风格多样的建筑风貌,“小上海”由此得名。

涵江自古多泽,从历史走来的萝苜田,兴自商贸,魂在流水,魅力凝于古建和老街。一座繁华商贸之城,日臻完善!

《旺菜池》郑建平摄影

水是萝苜田的“灵魂”,奠定了涵江历史文化的基石。萝苜田有海岑河、水心河、宫口河、新开河四条河流,其中,新开河、海岑河曾是涵江内港的前港和后港,与木兰溪三江口港联结在一起,支撑起老涵江的商贸业。

延寿溪上游三条支流在“四沟咀”汇合流入宫口河,宫口河在保尾街西端分一流进入萝苜田。明方熙《重兴涵江水心河记》:涵江之干曰水心,有河焉,溉苏、刘埭田,水心河因此得名。又其地泻卤,民莫克水饮,饮者负罂取是水焉,古有之。宋国子监祭酒刘公政疏之。既方便当地居民饮水,又灌溉周边田地。还引流过端明陡门,注入望江河,以灌溉缺水的望江片田园。至今,萝苜田核心保护区,仍保留着南宋以来形成的“开”字形水系。倘若刘政从宋朝穿越到现在,或许还能找到自己开凿疏浚的水心河。

水心河南流,到“东方”“前林沟”,又分一支向东曰“卢溪”,流经一片平地,称“卢埕”。水心河继续东流,穿过楼下街到后坡分两流,一流直行东去,一流折向南环绕萝苜田小岛后,回到北面,两流汇合。再向东,又向北打个弯,流出王桥头,正面便是印兜。在彼处又汇合宫口河经鳗巷的水流过“端明闸”。四条河流衍生出来的小河小沟在街区内相互勾连,四通八达,脉脉流动,为萝苜田的商贸提供了水力运输保障。

涵江,得河海之便,借商贸之力,住宅、货栈、商铺的营建蔚然成风。“七街三十六埕”商业区纵横交错,无数沟渠湖塘编织成巨大的水网,水运发达,赢得“东方威尼斯”之美誉。

《中西合璧·东方廿五坎》蔡昊摄影

如今,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还保存有东方二十五坎、徐氏顺茂隆大厝、黄氏民居、杨氏民居、馨美堂、刘协台宅、陈训彝侨宅等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古牌坊、古埠头古巷古宅汇聚于此,古树名木穿插其间,是“小上海”遗韵的主要承载者,是莆田商贸史的“露天博物馆”。现如今,萝苜田已成为涵江遐迩闻名的地标性历史街区。

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亲近萝苜田,她是否还是想象中的模样……

在一个暖暖的午后,走进萝苜田,一栋栋深宅老院,那份宁静与深邃,就像一位时间的老人,氤氲浓郁的历史气息。房顶的燕尾脊,一条条优美的曲线,那款款深情,勾画出流年岁月的沧海桑田。

《顺茂隆·木棉花开》张元昌摄影

站在顺茂隆边上那座别致的小桥上,夕阳从对面射来,只见水面波光粼粼,熠熠生辉。依着水心河水而立的红砖厝,温婉恬淡,一切都是想象中的模样。落日的余晖,落洒在红砖墙上,如梦如幻,浸染出往昔艳丽辉煌的底色。那些瓦房,与隔着几步之遥的闹市区,略显孤独,仿佛只有夕阳在和红砖瓦老房子轻语呢喃,述说着岁月的沉淀与无限美好。

走近东方二十五坎,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仓储骑楼,沿河而建,厚重的红砖外墙,整齐美观的西式拱门,幽长通透的中式长廊,建筑改变了传统封闭式聚族而居的宅院模式。这座大胆的欧式民居,带着晚霞,倒映在微风的水中,那晃动的影子,搅动了星河的记忆,仿佛桨橹声声晃动,悠悠回响。

绕过几段水边巷子,来到卢埕杨氏民居,宅前的水流是宋时刘政的水心河,到了明朝,富人卢氏看中这块滨水之地,铺埕盖房,并把绕宅而过的这段水流唤作“卢溪”,因宅前有大埕,人们称之为“卢埕”。到了清中期,卢氏家道中落,经营苎麻发家的杨氏看中这块风水宝地,但却不喜欢卢氏所建的房子,拆了旧宅,重新盖房铺埕,历时25年建成现在的杨氏民居。

走进杨氏民居,脚踏在厚实的红砖铺就的路面上,推开那一扇充满着故事的大门,仿佛思绪俨然回到从前。在那里,幽深的红砖老巷,暖暖的温情,静静地守护着那些精彩的印记。走在这里的小巷中,忆起曾经年少,遇见了谁家的姑娘,深情地回眸,却不解风情,把心间思量留在风中……

《慢时光》邹北轩摄影

到萝苜田,一定要去看馨美堂,这是涵江地标性建筑。馨美堂位于楼下新桥头。如今,馨美堂依旧矗立在原地,她以沧桑的面孔,默默凝视着水韵之城的变化。馨美堂建筑造型和装饰风格,继承了莆田传统的民居古建样式,又吸收了西方建筑的风格,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具有很高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

此时此刻,我想起梁思成说过的一句话:“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在萝苜田,这里的建筑,把宫殿的外观样式引进民宅建筑,屋盖改为飞檐翘角的四坡歇山顶。装饰上,则更加大胆,独具匠心,采用传统民间艺术,木雕、石雕工艺,加以贴金、描银,把大厝装饰得像宫殿一样富丽堂皇。这高贵的宫廷色与宫殿装饰样式,或因“山高皇帝远”,无中原墨守成规与繁文缛节的束缚,在这里被继承下来,叹为观止。

其实,在萝苜田,矗立着数不清的红砖瓦古厝,是涵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这些建筑绝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它们曾属于我们的祖先,还将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建筑是城市的记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积淀。昔日,涵江“小上海”繁华,一个摄影世家,记者出身,土生土长的著名画家徐学仕,用一个甲子的情怀,再绘心中的家乡水镇全景图,重现了当年涵头红砖瓦古街区的风采。

《补鞋匠》  钟志忠摄影

一座老房子,承载了几代人的故事。穿梭于萝苜田老街旧巷,我静静倾听着这一栋栋老房子“述说”它的千百年往事……

萝苜田,一个充满浪漫气息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来到这里,去感受涵头独有的地域文化气息。

这里,自古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一千多年前(唐敬宗二年,即826年),孔子四十一代孙孔仲良来到涵头兴学,涵江书院官学育人无数,这里的孔庙,是全国四大家庙之一。从此,涵江人才辈出,从北宋沙坂(保尾街)拱卫大夫、宋明州观察使陈淬、宋礼部尚书刘征、宋中奉大夫刘晞、宋治平登第的光禄寺少卿刘景虚、宋涵江书院山长游棠、明林龙江嫡传弟子卢文辉。到近现代的慈善家陈训彝、陈耀如、教育家黄苍麟、著名书画大家陈鹤、历史学家也是教育家的陈长城、院士林秉南、化学家黄文魁、古陶瓷专家叶宏明、舰船总工程师陈文松、莆田地方志史学家和目录学家康爵,还有当今中国考古大家卢兆荫、教育家施天水、中国航空航天领军人物李祖洪、原福建美协主席翁振新等名人,均来自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这片沃土。

在这里,刘政的故事沁入心田,千古传颂。刘政,字牧之,南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登武科,授保义郎,任国子监祭酒,升礼部尚书。在抗击金兵中,大小30余战皆捷,还多次跟随岳飞征战。与岳飞相交甚笃。每遇暇日,相与登临赋诗,雅歌投壶。绍兴十五年(1145),因愤岳飞被害,辞官回涵,择居沙坂村(今保尾街),置田庄,凿水心河,灌溉良田,在海滩沼泽形成多条疏水河道,高处变成的田园,才有涵与江的形貌。

清朝陈池养《涵江》诗云:山悬重囊入海际,源汇溪海迥地势。刘氏初开水心河,涵江得名起宋世。后人为了纪念刘政,明正统八年(1443),邑人进士方熙撰文立《重兴涵江水心河记》碑,记录刘政疏通涵江水心河的经过,该碑原立楼下卢埕,如今嵌在涵江宫下正学门碑廊中。

新时代的萝苜田,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保护。

涵江区政府重新定位了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在保护上尽量减小人为干预,保持萝苜田街区的原生态。

这里,聚集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陡门头老街龙花担赐粉;涵江青年街“文十番”的特色音律,余音绕梁;萝苜田每一个街道居委会都有一支“镲锣鼓”,从事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延宁宫妈祖蔗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几百年来,已经成为莆田地区闻名的民俗活动。

《延宁宫·蔗塔》  佘琦辉摄影

每当入夜,水乡情调的萝苜田,仿佛节日般,灯影在水心河中摇曳,这里有时尚彩绘,高高挂起的红灯笼,文艺活动也在这里上演,给平静的萝苜田增添浓郁的文化色彩。这里是当地老百姓的一方心田,言不虚也。

这里有很多古老的店铺,不少人一守就守了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从楼下路、苍头社、后街一路过去,有豆香浓郁的豆浆炒、香气扑鼻的楼下煎包,还有灯笼铺、打铁铺、补鞋摊、弹棉花店、竹器店……这些上世纪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当,似乎在这里从未改变。很多手艺难得一见,一些久别而又熟悉的叫卖声,还能在这里寻到记忆……

萝苜田,仿佛屹立于时间之外,唯独在这里留存。

《萝苜田·莆阳驿站》佘琦辉摄影

2020年6月,自“小上海”蒲文涵江服务站挂牌成立。众多的文创人、民间社团、文旅爱好者聚集在这里,把家安在萝苜田。从此,驿动的心不再疏离,共同营造慢时光业态。

伫立千年,看尽繁华,她是低调的,但也是有足够的底气。当下,有很多人逃离繁华城市,来到萝苜田,寻找一块专属于自己的净土,营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共享空间。携二三同行,寻一处院落,煮上一杯清茶,萝苜田就有“及间”茶空间去处;卢氏民居的花园小筑——“花与田”,也是聚会喝茶休闲的地方;陡门头锦里茶舍,原是一座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被几位“90后”打造成有温度、有品质的空间。

《萝苜田·锦里文创园》佘琦辉摄影

此外,还有刘协台宅旁萝苜田34号,“南有嘉鱼”,在这里有五位不同兴趣爱好的人聚在一起,发起创意美学分享空间。这里有都市所没有的慢生活,在这里经常举办诗歌沙龙、摄影航拍、美食尝鲜、茶酒品鉴……

《萝苜田·记忆》林瀚摄影

我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多数时候是被动接受的,有时也要自己争取慢下来。但只要你来到时这里,你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放慢了生活的脚步,发现这里生活很惬意,很美好,人间烟火气十足,你也会悄然地爱上了这里……

一抹夕阳轩窗斜照,小桥流水人家,缓缓流淌的是岁月,是诗情画意的生活……这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没有世事的纷扰。心归处,与其说那是一片古色古香的红砖瓦古厝,我宁愿相信这是一幅美的图卷,一个乐园,甚至是一种生活的向往,一种心灵的慰藉。

目前,还有更多的同行在加入,“陡门集物”“二厂书店”、山风集雅中国画工作室、民国风旗袍馆、老房子改民宿,越来越多的文创人、民间社团、文旅爱好者选择在这里孵化。那些大宅第上,留驻的“美人靠”,颇受现代人的青睐……可以说,这里是优雅浪漫与风华并存。他们在这里寻找老涵江的记忆,探寻隐藏在市井之中的人间烟火气息。

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山水田园的梦。对于都市人来说,萝苜田,紧贴繁华,又能弥补都市人缺失的田园梦,这是一处寄放心灵的世外桃源。这样的地方,弥足珍贵。毕竟,最好的归隐,也不过大隐隐于市。

只要你步入萝苜田,就遇见悠然的慢生活,慢得不留痕迹,身在其中,我们或许并不觉得有多么惊艳,只是单纯的感受到宁静与舒心,可一旦离开,才发现这里的美,早已深藏在心中,恰似领略隽永芬芳。

萝苜田,写满了那个繁荣时代的留言,正在以年轻的方式被世人唤醒。

来源:莆田乡讯

责编:许伯英

编审:林双辉

相关阅读

  • 长春又一新晋网红街,太好逛了!

  • 聊起长春的文化符号你头脑中闪现的词有哪些?一定有“电影”,对吧~作为电影城影视文化早已融入这座城的呼吸胶片巷陌,声影流溯跃动的电影“因子”总在聚合、碰撞、裂变时时令人
  • 城市活力剪影:无锡梁溪河畔的“生活旋律”

  • 在无锡梁溪区的繁华深处,藏着一段不为季节所限,却时刻散发着生活温度的“十里画廊”。这里,是自然风光与人间烟火的完美融合,是居民广场舞的欢乐海洋,也是乒乓球桌旁友谊与竞技的
  • 咸宁:密织“三张网”赋能街区治理

  • 本报记者 王莉敏 通讯员 赵丽红 张冰掌上咸宁报道“听朋友说这里有美景美食,来了发现果然名不虚传,环境清新有情调。”5月19日晚,在月亮湾街区,来咸旅游的黄敏一家,就餐后边
  • 文化中国行丨漫步古街 品味扬州闲适文化

  •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近日,记者走进江苏扬州东关街的芍药园子书场,与游客一起听一曲由扬州清曲非遗传承人沈玉红带来的扬州清曲版《声声慢》,品味属于扬州的那一份闲适
  • 沐清风 游龙江|如诗如画的“三环泡”

  • 在龙江大地上,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宛如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在这里,天空湛蓝如宝石,云朵洁白似棉花,与广袤的湿地相互映衬。在这里,珍稀的动植物自由生长、繁衍,它们是大自然
  • 莆田开放大学: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 莆田开放大学,这所历经40多年沉淀的学府,一直以来紧紧围绕莆田市社会发展目标,致力于国民系列本、专科高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培训,以及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推进。其凭借现代信
  • 《早安·莆田》七彩盐田

  • 莆田盐场,位于秀屿区东峤镇境内,面积1.53万亩,盐田纵横交错,星罗棋布,在阳光海风的孕育下,催生出斑斓的色彩,宛如天空之镜,美轮美奂、奇幻缤纷,七彩盐田,夏日的“调色板”“眼影盘”
  • 这是一张520CD,听听NWUPL的故事~

  • 亲爱的西法大在五月的第二个十天把西法大er的爱刻成唱片轻点按钮爱便具象成歌曲缓缓流淌这首歌,唱给春花秋月牡丹款款展开裙摆粉樱与白樱共舞成烟霞银杏伸出枝条接住阳光梧桐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陈开中|走进萝苜田

  • 走进萝苜田□陈开中《俯瞰萝苜田》佘琦辉摄影一萝苜田在涵江的老城区,位于海岑河、宫口河二水之间。漫步古街,红砖老巷依旧,水心河蜿蜒其间,静静流淌……在这里,保存了较为完整的
  • 紧急撤离!18名中国公民顺利转机

  • 据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微信公众号26日消息,自法属新喀里多尼亚紧急撤离的18名中国公民顺利在新加坡转机。5月26日早晨5时许,驻新加坡使馆派员赴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协助搭乘卡林
  • “青”爱“禹龙”且看钢城青年如何做

  •  从事品牌工作的人千千万,有人说品牌是过程、是细节、是匠心、是精益求精,还有人说,品牌是生命、是态度、是担当、是使命责任……  恰逢第八个中国“品牌日”,一起来看看龙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