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冉隆楠 文/图)春节临近,北京疫情已过感染高峰期,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随着年味渐浓,人们置办年货、走亲访友,城市“烟火气”重燃,各类商圈人气升温。而对于在感染高峰期中成为“顶流”的药店来说,经营也开始重归平静,防疫物资供应正逐渐恢复。
回想起2022年12月的情况,杨晶仍然心有余悸。作为北京达慧堂药房第十二分店的店长,杨晶在这一段时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第一个感觉就是忙,我和同事根本没有停下来过。”谈及感受,杨晶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真是有些措手不及,最多的一天店里来了200多位客人。为了保证店里的正常营业,我们的店员都是刚退烧就上岗,确实十分辛苦。”
还好,药品短缺的日子并不长,北京市相关部门和物美集团很快就调来了各种药品。“随上随卖,滚动上货。”杨晶告诉记者,有的时候是开店前到货,但更多的时候是营业期间药品随时到店。“我们后来建了个微信群,药品一到店就赶紧在群里通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没多久,北京达慧堂第十二分店就卖起了散装的对乙氨基酚片。
“实际上从达慧堂创立起,这么多年都没有拆卖过药品,也算是头一回了。”杨晶表示,北京消费者很少有买散装药品的需要,但这次在特殊情况下,达慧堂也卖了。“一片五毛钱,一袋十片五元,我们就是这样卖的,绝对不会涨价。”
临近春节,随着感染高峰期的逐渐过去,北京达慧堂第十二分店也重回日常秩序:药品种类重新变得齐全,店员们一个都不少,客流降回原来的一天几十人,需求也不再集中于感冒药退烧药。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春节药店营业情况,杨晶说:“我们春节不打烊,会安排好值班,一定要做好春节期间药品的供应保障工作。”
杨晶表示,为更好满足群众春节购药需求,店内已经做好了感冒药退烧药以及肠胃类疾病常用药品的储备,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到店购买。“药店还是不要那么‘火’,希望大家都能过一个健康平安的春节”。
记者手记:一份可贵的“平淡”
北京达慧堂第十二分店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家物美超市的招商区内。门店不大,店员只有四个。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时不时有一两个从超市购物后的消费者进来顺便买点药。临近春节,和旁边超市正在热闹地进行年货大促不同,这家药店显得十分平淡、冷清,与一个月前的情况有了巨大反差。
店员也是普通人,在感染高峰期,北京达慧堂第十二分店的四名店员也全都感染,但责任感让她们刚退烧就重返岗位,尽全力满足顾客的需求。
实际上,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考验的不光是药店,还包括药品供应链的所有环节。以达慧堂为例,总部动员了所有员工,无论什么岗位,都参与到了像搬运这样的一线工作中。药品一送到,员工们就去卸货,哪怕是在凌晨一两点钟。有的门店店长为了能省下返家的时间及时上货,带着员工在店内打地铺过夜。
尽全力为北京顺利度过感染高峰期贡献一份力量,药店员工的这种努力和奉献或许在他们自己看来并不很特别——随着感染高峰期过去,药品供应量加大,药店的压力正逐渐减少。但这样的“平淡”,才是达慧堂员工们希望看到的。
春节前,药店开始重归“平淡”,而这份“平淡”又是这么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