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锐评有数:哈尔滨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人格”唤醒与焕新

日期: 来源:光华锐评收集编辑:光华锐评

因为哈尔滨,全国各地文旅“卷”出新高度,每座城都在翘首以盼,等风来。

这几年,丁真带火了四川理塘,“村BA”“村超”带火了贵州、福建、湖南等多地的普通乡村,烧烤带火了山东淄博……但哈尔滨这轮“泼天的富贵”,很不一样。

哈尔滨从来都是一座独具魅力、自带流量的城市。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松花江上的滨洲铁路桥……哪个不是大名鼎鼎?别的不说,光看近些年的爆款影视作品有多偏爱哈尔滨吧,从拿下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白日焰火》,到口碑强势的《无证之罪》《悬崖》《悬崖之上》,以及可以看到哈尔滨底色的2023年度佳作《漫长的季节》……只是在这些作品的呈现中,哈尔滨或是冷冽肃杀的谍战之城,或是辉煌不复的失落之城,连东北人的幽默感,都带着自嘲。

图源:视觉中国

那么,这个冬天的哈尔滨为啥不一样了?在光华锐评看来,它通过撬开社交媒体时代的情绪价值密码,迎来了一场深层次的“人格”唤醒与焕新

在碎片信息严重拥堵的当下,出圈营销尤其强调辨识度、记忆点和共鸣感,“人格化”无疑是这三要素最有效的粘合剂。哈尔滨凭借一套前所未有的“城市人格生成模式”,亮出了更显底气、更有锐气、更富朝气的新形象,让“路过”的每个人,都清清楚楚记住了它冰天雪地里的美好,更明明白白地体会到了这座老牌工业城市的滚烫如初。

基于这一观点,光华锐评试图结合近段时间以来的网络数据和各方观点,解析哈尔滨城市人格化塑造的路径,挖掘蕴含其中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聚众力,集众智

尔滨从“一座城”变成“一个人”

哈尔滨的这波出圈,是否有“迹”可循?

光华锐评综合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热门搜索及发帖可见:“哈尔滨”相关内容在2023年12月18-20日有小幅升高,12月28日起迅速发酵,1月2日起央视网等央媒开始关注报道,元旦后达到峰值,热度一直维持至今。

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阶段,简析哈尔滨的“走红路线”。

第一阶段,真诚至上,逆天“改命”。

众所周知,哈尔滨的社交媒体热度始于一场公关危机。

事实上,从2023年12月初起,诸如#哈尔滨松花江10元的快乐#、#哈尔滨不止冰雪大世界#、#哈尔滨我来了#、#哈尔滨旅游流水账vlog#等热搜就已陆续在社交平台出现,主要内容围绕旅游攻略及推荐,为12月18日冰雪大世界开园预热。

12月18日,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首日迎来4万多名游客,但由于接待能力有限,有游客排队数小时后没有玩上游乐项目,现场多人高喊“退票”,引发舆论风波。

次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发布《致广大游客的一封信》,称对未满足部分游客需求表示歉意,将进行反思并连夜整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致歉#登上微博热搜榜。

由于相关文旅部门态度良好、反应迅速,网络舆论开始反转,#哈尔滨冰雕师傅自述苦衷#等幕后故事甚至让大家开始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敬意和向往。

第二阶段,在线围观,花样“宠粉”。

很快,随着元旦小长假到来,哈尔滨旅游热与创意玩梗潮相互叠加,不但进一步激发了社交媒体热度,也让这座城市逐步走向“人格化”。

2023年12月30日,微博大V带话题#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旋即登上热搜榜,这是哈尔滨以“尔滨”为代称的第一个热搜。同一天,#哈尔滨#、#南方小土豆进击哈尔滨#、#哈尔滨文旅局杀疯了#登上抖音热门搜索。

随后的几天里,“尔滨”主要以热情待人的“讨好型市格”花式上热搜,比如#尔滨掏出绝绝子版冰上台球#、#尔滨把冻梨做出花来了#、#尔滨给厚重的保暖帘扎上辫子#、#尔滨真把游客宠上天了#等。层出不穷的相关话题(特别是微博热搜),为当地旅游业塑造了一种热情、亲切、可爱的形象。同时,哈尔滨变着花样“宠粉”的上新速度,引发了一场盛大的全网围观——“尔滨”今天又想出什么讨游客开心的新点子了?

2024年1月1日,“黑龙江共青团”发布了一篇黑龙江MBTI人格分析,将哈尔滨定义为“ENTJ”。按年轻人的解读,ENTJ天生具有魅力和信心,这类“指挥官人格类型”所散发的权威性,能召集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目标努力。

从哈尔滨上下一心的表现来看,它何尝不是这样一座城市呢?有网友点评道:“从平息退票风波的诚恳到《致哈尔滨全市人民的一封信》的坦率,从各大洗浴中心全天候低价开放到交响乐搬进商场演出,从私家车无偿接送游客到地铁2号线开通双向免费通道,从志愿者为排队游客送红糖水到出租车司机以‘夹子音’说‘公主请上车’,尤其是市民纷纷承诺‘不下馆子不洗澡、不开破车满街跑、要有游客来问好、还给免费当向导’,这一系列专心用心走心暖心的举措和行为,一次次拉高了冰城人待客的‘温度’。”

第三阶段,官媒助攻,跃升“顶流”。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多家央媒快速跟进热度,助力“尔滨”一跃成顶流。

2024年1月2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网微信公号均发布了相关主题文章,同一天,#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登上抖音热搜榜;1月3日,康辉《主播说联播》短视频谈及哈尔滨,称是满满的“心意”和“新意”。

权威媒体的能量助攻、各路网友的创意加持,让“哈尔滨”在多平台出现了热度峰值。其中,小红书相关互动量峰值出现在1月4日;微博热搜数量的峰值出现在1月5日,共42条。从1月4日至8日,央视新闻及央视网、央广网等主持的相关热搜达13个。

1月5日,人民网黑龙江公众号发布《我姓哈,名尔滨,你可以叫我:滨~》,为哈尔滨做了一番自我介绍。身高:185,性格:真诚、热情、细心、“讨好型”人格,特长:宠南方“小土豆”、乐于制造惊喜、懂浪漫。

至此,哈尔滨彻底从“一座城”,变成了形象清晰、可感可爱的“一个人”。

从内在运行规律复盘的话,哈尔滨做对了什么?做客央视《新闻1+1》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首先提及的是:“为广大游客传递了一个品质、温情和善意的旅游形象。”

拟人化的形象演进

从“东北大暖男”,到唤醒哈尔滨之魂

与哈尔滨的出圈相映成趣,过去的一个月里,“东北大暖男”和“南方小土豆”的故事在社交平台上传得沸沸扬扬。

故事的开始,是哈尔滨人给穿浅色羽绒服、戴可爱帽子、坐在行李箱上脚依然无法着地的南方游客,取了个昵称“南方小土豆”。相应地,哈尔滨摇身一变“东北大暖男”,本地人形容道:“本以为他是个啥也不会的大直男,结果是个无敌浪漫的大暖男,只不过暖的不是我,罢了!”

随着“南方小土豆”的称呼越传越广,对哈尔滨“恋爱脑”的解读越来越多,网友们的认知出现了分化:有人认为,这是对南方人亲切的昵称,透着可爱;有人认为,这一称呼把南方人塑造成娇弱柔软的形象,如同一场“娇妻文学”,令人不适。结合“大象评论”等多个相关网络调查的结果来看,多数网友认为“无伤大雅”,但那些质疑、反对的声音也不容忽视,至少证明这个形象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心理认同。

与此同时,也有网友提议哈尔滨应该是“热情好客的东北大姨”,特别会夸人,特别会哄娃;还有网友在解锁了哈尔滨“音乐之都”的属性后,认为这座城市“看似粗旷,实则文青”;更有网友在认真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历史后,表示这轮双向奔赴,其实是“弟弟妹妹们终于追上了共和国长子的步伐,理解和共鸣了那些粗粝的岁月之歌。”

城市之魂总是被藏于岁月深处,一经唤醒,动人心扉。一位网友写道:“东北地区像是家中的老大,早早地就出门工作帮爹妈一起拉扯弟弟妹妹。后来,家里生活好了,弟弟妹妹也都长大了有了各自的生活,老大就回到家里种田,守着老宅。有一天,弟弟妹妹来了,老大远远地就迎出了门儿等着,看到人影的时候,他笑得像个孩子,憋了一肚子的话,也就只剩下憨憨的一句:‘嘿嘿,才回来呢,外头冷,赶紧进屋,想点吃啥,哥给你整。’”

如果说城市是一本厚重非凡的大书,那就得靠着人们持续不断地去翻阅、去品读,才能真正明白个中精髓。各路网友对哈尔滨的认知演进,也遵循了这样一条由浅入深的路线,但无论哪种拟人形象,其实都带着人们对哈尔滨的善意、暖意与敬意。这些天来,从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交流、地域文旅交流,再到731部队罪证遗址门口排起的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哈尔滨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一座有厚度的城市,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大家也无比期待,当这个冬天变成哈尔滨的春天,这个城市将一扫过去的落寞失意,以朝气蓬勃的步伐,和“弟弟妹妹”们一起携手向前。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感性的产业需要撬动“共创”的无限潜能

还是回到那个话题,哈尔滨这一轮是如何出圈的?

表现看来,它用了很多新理念、新场景、新玩法,但归根结底,还是赢在“真诚”这个永恒的必杀技上。

开局并不华丽,口碑危机宛如“当头一棒”,这座城市真诚面对,化“危”为“机”。

社交热度蜂拥而起,这座城市真诚服务,处处以游客思维进行换位思考,在网友评论下面找不足、找灵感,像极了学霸把每一道做错了的题都当成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才有了“南方小土豆”“马铃薯公主”“砂糖橘殿下”等热梗出圈。

今天,文旅正成为一种感性的产业,哪座城市能在社交媒体上造梗、玩梗并能引爆话题流量,哪座城市就能触动“泼天的富贵”。哈尔滨的出圈,还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极为可贵的真诚,那就是在轰轰烈烈的文旅融合事业中,善于向大众取经、懂得向大众靠拢。

“尔滨”这个亲切的称呼,最初来自普通网友的脑洞,经由多家官媒尤其中央媒体的助力传播,它成了这个冬天温暖的象征,更不如说那些层出不穷的爆梗了。可以说,这就是社交媒体时代丰富的互动、及时的反馈体现在传播上的魅力——共创的能量超乎想象,大众的智慧无穷无尽。没有广大的网友,就不会有这场盛大的出圈。

哈尔滨火了之后,全国各地文旅线上联欢、线下联动,各地网友也纷纷拿出主人翁精神加入了推介家乡的行列。

所以,下一座将被我们重新认识的城市是谁呢?拭目以待吧!

相关阅读

  • 亮相投用!飞机也有“充电宝”

  • 近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辖区企业长安航空10辆崭新的储能式电源车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投入使用,成为空港新城建设低碳近零碳园区的又一重要举措。作为飞机的“充电宝”,储能式电源
  • “好事办砸”!咸宁一小区物业领2000元罚单

  • 本报记者 周阳 通讯员 王梦迪 但月春掌上咸宁报道近日,咸宁城区一小区物业公司修剪树木,却将“好事办砸”,对14株树木进行“断头式”修剪,收到市城管执法部门开出的2000元罚
  • 全国首批试点,潍坊入选

  •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全国首批21个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潍坊市位列其中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
  • 昆明被评为云南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 1月15日,记者从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昆明市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云南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昆明市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经验入选全国20个典型案例,向全国宣传推广。全国爱国卫
  • 2790套!外省“小土豆”闯入哈尔滨楼市

  • 哈尔滨中央大街游人如织。王迎超/摄广东游客陈莉表示,这样一个迷人的城市,如果经济实力允许,买一套房也很正常。中房报记者 王迎超 高中华 哈尔滨报道“姐妹们,我从浙江来哈尔滨
  • 今年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00个以上

  • 1月16日,记者获悉,2024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已在成都召开。据介绍,四川省今年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00个以上,完成4000部既有住宅电梯增设。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九旬闻玉梅,卓越而有趣

  • 走近闻玉梅院士,是这两年最温暖的事之一——就像雪地里烘到一盆炭火,风雨中抱住一棵大树。看遍繁花,历尽劫波,闻老师从不骄矜自得,也不愤世嫉俗,“去做,就好了!”——“闻老师,我要
  • 15年公益支出1.5亿元!这家基金会造福上百万群众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于熙报道)作为立足新疆本土的公募基金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新疆红石慈善基金会累计公益支出1.5亿元,上百万群众受益。  尤其是该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平
  • 第二届首席人才官领袖峰会举办

  • 近日,由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HRA)主办的超A大会暨第二届首席人才官领袖峰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新格局 新未来”为主题,汇聚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及HR高管等,破解新格
  • V观财报|东材科技董事曹学被采取强制措施

  •   中新经纬1月16日电 东材科技1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曹学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来源:东材科技公告  东材科技表示,曹学为公司的现任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