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山西太原丨三晋之胜丨晋祠

日期: 来源: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收集编辑: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

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但不懂历史典故和古代建筑形式,到晋祠也只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而已。那么到晋祠主要看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观三绝,看三宝,赏三匾。

晋祠三绝——周柏唐槐

周柏唐槐:参天古树周柏,老枝纵横,盘根错节,位于圣母殿左侧,相传为西周时所植,距今已有2700多年。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左右两株,同年所植,故称齐年古柏。一株为东岳寺西南的长龄柏,高15~16米,干粗2米余,形似卷龙,叶如浓云,挺拔壮美。另一株就是圣母殿北侧的齐年柏。可惜有一株在清朝道光年间被砍伐了。剩下的一株,横卧如虬龙,斜倚在擎天柏上,披覆在圣母殿左侧。晋祠古木众多。树龄最长、最负盛名的是植于周代的两棵柏树与汉、隋、唐的三株槐树。

晋祠三绝——宋代彩塑

宋代彩塑:圣母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主像是圣母邑姜,其余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圣母凤冠蟒袍,端坐在凤头椅上。侍女手里都拿着侍奉的东西。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眉眼有神,姿态自然,塑工精美,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

晋祠三绝——难老泉

难老泉:在圣母殿南面,有一座北齐天保(公元550—559年)创建的难老泉亭,八角攒尖顶。晋水的主要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滚滚流出,常年不息,昼夜不舍,故北齐时期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为名,称难老泉。难老泉水出自断层岩,常年水温保持在 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关于难老泉,有一个“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故事。

晋祠三宝——圣母殿

圣母殿:全寺的主殿,是为唐叔虞的母亲邑姜而建,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重建于1102年(宋崇宁元年)。大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左有善利泉,右有难老泉,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殿高19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几近方形。殿身五间,副阶周匝,为中国现存宋代建筑最早的实例。殿周柱子略向内倾,角柱显著升起,形成飞檐。殿顶黄绿琉璃相加,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殿前檐柱上雕盘龙雕于1087年(宋元祐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八条盘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圣母殿是现存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晋祠三宝——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与献殿之间,为晋水第二泉源。古人以方为沼,圆形为池,因此池是方形,池中又多鱼,故名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古人有“飞梁石磴,陵跨水道”之说法,故曰“飞梁”。沼上架十字飞梁,下由18根八角石柱支撑,桥面东西宽阔,南北下斜如翼,翩翩欲飞。飞梁,最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已经建成,现在我们看到的鱼沼飞梁是宋代的遗存,距今也有900多年的历史。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有极高的价值,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晋祠三宝——献殿

献殿:建于1168年(金大定八年),1594年(明万历二十年)重修,原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不弱不费。前檐明间敞门,四周槛墙,上至直棂栅栏。四角结构合理,坚固耐久,店内敞朗,外观稳固而舒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晋祠三匾——难老

“难老”:难老泉在晋祠三绝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难老泉亭中匾额甚多,其中以明末清初傅山所题“难老”匾最为著名,其用笔苍劲洗炼,颇具神韵,被誉为“神奇之笔”,列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晋祠三匾——对越

“对越”:对越坊在晋祠景区中轴线上的金人台西,建于明代万历四年。不仅造型优美,结构壮丽,雕刻玲珑,彩绘鲜艳,极富观瞻价值。相传,明代书法家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顽症,百医无效,后在吕祖面前求得一签,签上写到:“添砖加瓦”,高应元在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样样都有,惟独缺少牌坊。所以便选择在金人台西造了这座牌坊,并亲手书写匾额,悬于中央,这就是有“雄伟之笔”美誉的晋祠三大名匾之一的“对越”二字。“对越”语出《诗经·周颂·清庙》:“对越在天”一句。“对”,意为报答;“越”,意为宣扬。“对越”即“报答宣扬祖先恩德”,此处应是一语双关,既指报答宣扬母德高尚,也指圣母邑姜功德无量。

晋祠三匾——水镜台

“水镜台”:水镜台位于中轴线最前端,始建于明朝。初来晋祠的游览者,会将水镜台的背面(正对大门的一面)误认为是正面,其实绕过去一看就明白,这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古戏台。水镜台是经过多朝的增建,才形成现在殿、台、楼、阁四种融合的风格。除前面的较为宽敞的舞台外,其余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筑式祥别致。背面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正面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名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戏台增色许多。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修建了一座。

来源:晋祠博物馆


相关阅读

  • 晋祠八景:“石洞茶烟”云陶洞

  • 晋祠是奉祀西周初期晋国第一代诸侯唐叔虞的祠堂,创建年代久远,自然景色优美,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百余座、千年古树二十余株、雕塑百余尊、碑碣四百余通,祠内圣母殿、献殿、
  • 晋祠:孕育晋水的不老魔力

  •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翁山下,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它是晋水的发源地,是王氏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是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
  • 晋祠圣母殿里的女主人——邑姜

  • 山西素有中国古建筑艺术宝库之称,而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的晋祠博物馆就是这个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内宋、元、金、明、清历代各式建筑有100多座。这些建筑虽不是同一时
  • 从整体空间看晋祠博物馆建筑格局

  •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距离市中心25公里处,是一处蜚声中外的风景名胜区。它背靠悬瓮山,前临晋水,山环水绕,以祖先、山水崇拜为主,儒释道及民间各神为辅,经过历史变迁,形成了一处阵势雄
  • 惊艳!这才是山西春景“天花板”

  •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趁着春光明媚,奔赴山河邂逅千古传奇用心感受时光的印记与山西古建一起“追光”吧!@小红书 Fugui老爷# 01红砖绿瓦遮春雨——晋祠@小红书 六羊最是一年好光景
  • 听晋祠历史故事 赏雪后如画美景

  • “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晋祠”把唐风晋韵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它不同于颐和园等皇家园林的宏伟瑰丽,也不同于以苏州园
  • 太原晋祠:重点时间重点管控 防患未然守护平安

  • 稻田公园和晋祠博物馆是公安晋源分局晋祠派出所辖区两处人气颇高的旅游景点,丰厚的历史底蕴、热闹的民俗氛围吸引着周边地区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在刚刚过去的元宵佳节,晋祠派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山西太原丨三晋之胜丨晋祠

  •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
  • 甘肃陇西:雷锋精神润校园

  • 三月大地春风暖,雷锋精神进校园。连日来,陇西县各学校组织开展“雷锋精神进校园”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形成了学雷锋志愿服务人人愿为、时时能为、处处可为的生动局面。3月5日是学
  • 大学生晒花式笔记,到底哪一款适合你?

  • 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通讯员 晁悦 徐康 程丽鹃漫漫求学路,几乎每人都有一本记录知识与心得的笔记本,一份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条理清晰、字迹优美的笔记,堪称有效的“记忆宫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