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来陕历博秦汉馆看什么? 怎么看?

日期: 来源:文物陕西收集编辑:文物陕西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馆了,前来观展的观众络绎不绝。部分观众反映,秦汉馆的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与以往很多展览有所不同,不是以时间为序进行的叙事,观看起来不是那么“顺”;也有观众反映,展览中展品不那么丰富、亮眼,每个版块除了桌面式的多媒体互动触摸屏,还设计了大型的多媒体装置,这些设置虽然给大家带来了全新感受,但是否有喧宾夺主之嫌等等。针对此类疑问,策展组拟通过导赏的方式解读展览,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

来秦汉馆看什么?

怎么看?

A: 

策展人通过在展览现场观察发现,展览中的一些想法和设计巧思,观众还没有全部get到。例如,为什么展览不是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叙事?展览除了叙事主线为什么还要有辅线?为什么在秦汉馆不能只看文物呢?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多媒体装置?每个多媒体装置都是什么意思?

从今天开始,就由策展团队带着您深入探展,从总体设计到各个单元的重点、亮点,再到设计中的巧思,为您逐一释展。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秦汉馆的基本陈列不以时间为序。

秦汉两代虽共历400余年,但其创立的“大一统”政体,为中国2000多年政治体制的确立和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换句话说就是,今天大家所能感受到的国家强大和文化自信的根源,均来自那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力量。因此,秦汉馆的展览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改变了以往以时间为序的历史叙事表达,整体上以大历史串联小专题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秦汉文明进行诠释。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时代,是中国学术思想奠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形成的时代,是“中国”作为国家表征被周边“世界”广泛认知的时代,更是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得以充分彰显的时代。所以,为了立体地、全方位展现秦汉文明的博大精深,“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以秦汉两代制度的开创性为核心,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交流等6个方面,以平行的内容结构,清晰地梳理了秦汉文明的成就与贡献。对其主题的阐释,也是从概念的设定出发,用展板内容梳理叙事逻辑,用精品文物作为展览内容的亮点,以多媒体装置延伸内容,以互动展项作为需要补充的知识点,全方位地调动观众的观展情绪,以保证叙事的完整性。

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展览内容要设计辅线。

与以往的展览有所不同,秦汉馆的所有展览,都利用主、辅两条平行线索进行叙事,主线阐释秦汉文明的特质,辅线列举世界其他地域的古代文明,是为了不孤立地看待秦汉文明,也是将其置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视角之下。主、辅线之间相互呼应,同行并进,架构文明交流互鉴的对话空间,突出秦汉文明对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彰显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范式”作用。

那么,为什么在秦汉馆不能只看文物呢?

历博的藏品令人津津乐道,也就让观众把参观期待放在了展品本身上。但从上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秦汉文明是一个庞大的主题内容,想要以博物馆的方式将这个话题讲得清楚明白,只有一条叙事线索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这么大体量的博物馆,都是以秦汉文明为主题的展览,如何将每个展览都做出特色,克服文物同质化现象,是展览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策展组架构了整个博物馆的展示体系,包括一个基本陈列,两个专题展览,一个教育活动中心和一个临时展览。展览体系的架构,就是为的让观众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对秦汉文明有所了解和认知,希望观众在这里收获的不仅仅是对文物的了解,更多的是对秦汉文明建构的特点和重大意义有所了解,对秦汉文明之于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文物只是我们完成这样宏大叙事的线索之一。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9个大型的多媒体装置。

如上所述,展览的版面内容是给观众一个关于秦汉文明的大概念,文物作为文明发生、发展的物证,且限于本次展览使用的文物多基于历博的收藏,无法全方位地阐释秦汉文明的所有内容,因此,就需要有其他的展示方式做补充。我们在展览的各个单元都设计了与观众可以互动的多媒体触摸屏,是对展览具体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但对展览主题和各单元主题的充分阐释,就需要利用从展览内容出发设计的大型多媒体装置,以对秦汉文明的方方面面做重点提升。这些多媒体装置的原创设计,均从对展览主题的诠释出发,并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呈现。

所以说,来秦汉馆看展览,要从展览内容版面、文物、多媒体装置三条叙事线索来看,再加上主、辅线的相互呼应。这样,秦汉文明的内涵及其之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意义,还有策展团队想表达的思想,您就可以全部get到了。

之后,我们还会陆续为大家释读每一个单元的重点和亮点,敬请期待!

相关阅读

  • 陕历博秦汉馆节假日、公休日参观须预约

  • 观众朋友们: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自2023年12月29日试开放以来,得到广大观众的热心支持与持续关注,感谢大家的厚爱。鉴于目前开放区域有限,加之参观人流与日俱增,为了最大限度保证
  • 颐和园宝云阁铜窗芯捐赠暨划拨入藏仪式举办

  • 1月1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颐和园举办宝云阁铜窗芯捐赠暨划拨入藏仪式,捐赠人李檑、李阳、张珏向国家文物局捐赠宝云阁铜窗芯一页,经划拨正式入藏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国家文物
  • 兴隆路街道开展执法巡查 强化文物保护

  • 近日,市北区兴隆路街道集中开展了辖区文物保护单位执法巡查专项行动,切实加强文物预防性保护。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对辖区内党史纪念馆、海云庵、内外棉纱厂旧址等文物点进行
  • 颐和园宝云阁铜窗芯“回家”啦!

  • 2024年1月10日经国家文物局划拨由三位爱心人士捐赠的1页曾经流失海外的宝云阁铜窗芯正式入藏颐和园据了解,本次文物回归是继1993、1995年国家文物局两次促成宝云阁铜窗、铜窗
  • 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授牌

  • 近日,国家文物局为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辽宁旅顺口军民融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江苏苏州文物建筑国家文
  • 去年,4600万观众走进湖北各大博物馆

  • 湖北的博物馆有多受欢迎?答案令人惊喜。1月10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3年湖北省各大博物馆共接待观众4672.9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100.05%,实现翻番;比2019年增
  • 指尖生花,为文物延年

  • 图为杨景龙在修复文物。咸阳市文保中心供图核心阅读  今年50岁的杨景龙是陕西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的文物修复师,从事文物修复工作20多年,获得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壁画彩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来陕历博秦汉馆看什么? 怎么看?

  •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馆了,前来观展的观众络绎不绝。部分观众反映,秦汉馆的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与以往很多展览有所不同,不是以时间为序进行的叙事,观看起
  • 首批公募REITs迎来评估机构更换潮!

  • 中国基金报 张燕北三年服务期限陆续届满,首批公募REITs的评估机构迎来更换潮。 根据监管相关要求,资产评估机构为同一只基础设施基金提供评估服务不得连续超过3年。
  • 超七成预喜!逾百家A股公司预告2023“成绩单”

  • A股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正如火如荼披露中。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已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00家。其中,预增、略增、续盈、扭亏等业绩预喜公司合计占比超过七
  • 市北区湖岛街道开展厨余垃圾精准出桶系列行动

  • 1月10日上午,市北区湖岛街道组织召开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调度会。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处级领导,城管办、各社区及11个物业项目负责人参会。会议对五星小区打造及纯净厨余垃圾出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