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从“靠山吃饭”到“政策兜底”

日期: 来源:吕梁日报收集编辑:吕梁日报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昔日的“第一村”赵家山村无不述说着历史变迁与沧桑巨变——

从“靠山吃饭”到“政策兜底”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梁英杰 王雅妮

离石区坪头乡赵家山村是离石区民政局的帮扶单位,局长侯永强的老家离赵家山村不是太远,村里的好多故事他一溜嘴可以提一箩筐出来。

当然,这也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赵家山村的名气有关。

当时的赵家山村有个响当当地名字叫“包产到户第一村”。这个“第一”可不简单,村里的人至今提起来都觉得提神提气。

“穷怕了!”今年76岁的薛荣江当时在村里做会计,让他讲讲当年的事情,他感觉没多少要说的,“不说也罢,那个年代家家户户住土窑洞、点煤油灯、地荒、集体空,吃不饱,饿肚子是常事。”

“关键的问题是吃不饱肚子。”侯永强那会还是个半大小子,那个年代的事大多数是从父辈那里听来的。

薛荣江回忆,从1955年到1978年的23年中,赵家山村有12个年头靠吃返销粮度日,大多数年份人均年口粮只有200多斤,是坪头山上,离石区域有名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1979年,全村180多户人家,只有10头耕牛、18只木犁和一些残缺不全的小农具,人均年分配收入只有23元。

“就这些家当,能吃饱饭才怪哩!”一旁的薛帆顺接过了话茬子。薛帆顺比薛荣江小六七岁,但是事情都记得,也挨饿过。“那会是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上地一条龙,干活一窝蜂’,村民们干活热情不高。”

“饿怕了!”1979年,在得到当时吕梁地委、离石县委的支持和指导后,赵家山村开始推行“以队核算、以牛划组、定产到天、责任到人、以户管理、全奖全赔、联产到人”的生产责任制。方圆周边几十个村子都不敢干,赵家山村放开了胆子。“干吧,还有比挨饿更可怕的事?”就这样,薛荣江、薛帆顺等一批农民分田单干,积极性那叫一个高!

1979年秋,实行“大包干”第一年,赵家山村大丰收:农民年平均口粮从过去不到200斤,增加到了400多斤,人均年分配收入由上年的24元,增加到44元。再加上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收入,不少家庭年人均占有粮达到1000多斤,收入100多元。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50万斤,比上年增长78.7%,比包产指标增长48.9%。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赵家山村不再吃“返销粮”,村民们不再饿肚子。更可喜的是,全村集体总收入达到4万多元。农民家庭副业收入也在5万元以上。“那一年,收的粮食吃不完,家家户户吃了个饱。”薛帆顺回忆说,“大包干不仅让赵家山村的人吃饱了,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精神头足了。”

“吃饱了!”按理说,赵家山村往后的日子应该越过越好,但是“一夜越过温饱线”的赵家山村的发展并没有如人所愿。“大包干”后,赵家山村的经济发展一直停滞不前,贫困率一度高达38%,是周边乡镇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前些年,我调任民政局的时候,赵家山村是局机关的帮扶点。赵家山村的名声我打小就知道,所以上任没几天我就进村了。”侯永强参与到了记者与村民的聊天中,他回忆起了第一次进村的情景:“第一次进村的时候天已经大黑,而且又是数九寒冬,整个村委大院没水没电,我们不得不点着蜡烛收拾办公场所。”

那个晚上,驻村工作队员们跟着侯永强挨饿受冻,一整个晚上连口热水也没能喝上。

第二天一大早,侯永强敲开村民的门挨家挨户“化缘”。让局长讨水吃有失体面,大伙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但是侯永强执意要自己去:“阵地都没有,怎么帮扶,不能让工作队安心帮扶,群众的穷日子苦日子何时才是头?”

赵家山村一直没能富起来的客观原因是,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欠缺,产业发展跟不上,再加上村民们受教育水平整体低下,小农意识强,所以“填饱肚子”后,村民们一直没想着把产业做大,也就没能走出贫穷。这是赵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致君的分析。

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赵家山村村民再次看到希望。薛荣江几乎每天晚上七点钟会准时守在电视机跟前,看新闻里的政策。赵家山村也在离石区民政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抓住脱贫攻坚的机遇,对乡村道路、人饮工程、电网改造等项目进行升级改造……

现在,生活环境确实变了,村民进城不再是难事,进一次城也就半把个小时,一天来回也不耽误下地干活。在离石区民政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村里争取50万元资金把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升级改造,村委会大院理发室、洗澡堂、洗衣房一应俱全。产业发展中,生猪养殖、核桃种植,村民们在帮扶中看到了希望,也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但赵家山村和大多数农村一样,仍然无法走出农村“空壳村”的现实。目前,赵家山村共375户996人,然而常住人口只有107户180人,而且这部分人中大多数是老年人,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块硬骨头到底该怎么啃?

“靠政策。”用薛荣江的话来说,自己现在就是靠党的政策活着。“一年低保一万多元,两口子养老金每人每月是154元,还有退耕还林、粮食直补款也有一千多元。”薛荣江和老伴还舍不得放下村口的那三十来亩地,这样算下来,老两口一年的收入少说也有两万多元。而这其中的大块是国家给的。

薛帆顺没能吃上低保,但其他的收入和薛荣江差不多,生活的经济来源主要也是靠政策;五保户刘乃有就更知足了,见到记者,一连说了几个“共产党好!”刘乃有今年80岁,享受五保供养,再加上养老金,各方面的救济补贴,一年收入不下两万元。

从“靠天吃饭”到“政策兜底”,赵家山村的发展变迁起起落落,但终究让村民们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看到了希望和曙光。


相关阅读

  • 嘉祥街道志愿服务品牌展示(五)

  • 今年以来,嘉祥街道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立足“五有”,围绕“五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实现“
  • 心系“银天使” 情暖老人心

  • 夕阳无限好,敬老情更浓。近日,离石区滨河街道城中社区和离石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辖区老干局家属院慰问老年人。现场,社区和戒毒中心的工作人员仔细询问了老年
  • 让这方土地“热”起来

  • 原标题:让这方土地“热”起来离石区区域公用品牌“王营庄”发布会在上海中国名优食品推广中心举行▲与会嘉宾通过离石区招商引资宣传片了解离石人文资源禀赋和最新发展动态▲
  • 约会“双十一” 数字新吕梁

  • ②①10月31日,吕梁市“双十一”乡村e镇直播带货专项活动启动仪式在离石区王营庄举行。来自全市十二个县(市、区)的乡村e镇带着他们的特色农产品齐聚王营庄,启动了名优特农产品与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从“靠山吃饭”到“政策兜底”

  •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昔日的“第一村”赵家山村无不述说着历史变迁与沧桑巨变——从“靠山吃饭”到“政策兜底”□ 本报记者 冯海砚 梁英杰 王雅
  • “双11”向新而行的比拼

  •   11月9日,在西安钟楼开元商城举办的梦幻主题气球氛围展引人注目。 记者 陶玉琼摄  从2009年的第一场“购物狂欢”开始,“双11”已逐渐成为透视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一扇
  • 第五届“雄安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启动

  • 雄安之声消息 11月11日,以“智聚雄安 才赋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雄安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在雄安新区举办。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涛,河北省人社厅二级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