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以设计力量助力实现美好生活

日期: 来源:南方杂志收集编辑:南方杂志

◎陈子哲 周文辉 余蒙

① 黄埔“美丽上学路”

② 白云“冰棒挑战”

③ 荔湾“老有所椅”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供图

“有了游乐设施,荡秋千时还认识了新朋友。”“下雨过后,亭子旁边凹下去的草丛就是一个小湖。”“公园里有不少凳子,玩累了还可以休息。”今年4月,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学生的春游活动,可谓别开生面,春游的地点就是他们日常的上学路。这次春游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孩子们在社区设计师的带领下,对改造后上学路沿途重要节点进行细心观察和亲自验收。

自2022年夏季以来,就有社区设计师团队走进孩子之间,将他们的意见、想法放进“美丽上学路”中。通过把儿童“一米视角”融入社区设计之中,以“大手拉小手”共创“美丽上学路”。“美丽上学路”只是社区设计师助力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对于拥有3000余人技术团队,并且长期服务于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来说,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应势而动:建设高颜值宜居环境需要设计力量

沿着街边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座椅、一幅幅别出心裁的艺术作品,让有着悠久历史的广州三元里村焕然一新……这样的焕然一新,就源于艺术介入的社区微改造活动。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社区设计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微改造提升民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留住记忆、记住乡愁,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都事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事实上,社区设计师介入下的微改造,还体现在很多方面。“环卫工人之家”从狭小场地变为既可遮风避雨又可进行休憩、休闲活动的场所,“暖心楼道行动”让老人上下楼更安全,“明亮社区行动”关注社区夜间照明……这些改变看似非常微小,但都是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都是在致力于建设美丽家园。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建设美丽家园,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努力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对于像广州这样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而言,面对老旧小区改造所催生的各类需求,聚焦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建设高颜值的宜居环境,也迫切需要设计力量的介入。尤其是随着城市规划改造不仅注重宏观的规划,也注重微观的设计、注重人的感受、注重提升生活品质,更迫切需要通过“微改造”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面对城市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聚焦城市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问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应势而动,通过发挥好专业力量,把社区设计师工作做深做实。通过“人人都是社区设计师”的广州实践,以满足民生之需来凸显民生之贵,致力于探索一条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良性道路,努力让每一个社区更为宜居,成为更美的“家”。

顺势而为:社区设计师全力营造美好生活空间

应势而动更要顺势而为,要通过社区设计师的工作,让社区居民切切实实感受到高颜值宜居环境,享受到高品质生活空间。

如何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生态的向往,需要给城市留下一片“抒情写诗的地方”,这不仅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城市美学,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哲学。在天河区员村昌乐园社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社区设计师团队提出“赋能微绿地”的口号,将其中一块绿地开辟为社区微菜园。利用社区底商运营参与的方式,激活社区自生长,从而实现一线城市的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体验自然。

倾听社区居民意见,注重吸纳社会公众力量参与、充分发挥专业力量,全力营造出美好生活空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正按照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定的“社区事·大师做”“社区事·专职做”“社区事·街坊做”三种社区设计师工作模式要求,致力于推动搭建由专业大师、技术团队、社区居民多方参与、共同缔造的社区治理平台,推进实现“社区事·大家做”。

社区的事也是社区居民自己的事。在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改造过程中,举行过一场以启智学校儿童与社区其他儿童为主要参会者的居民会议。“家楼下是游乐场就好了”“我想要一条滑板车道”……在社区设计师介入下,最终道路变成了跑道、滑板车道,楼下、街角都有乐园,参加会议的小代表们提出的各种奇思妙想都在社区改造过程中得到了实现。

事实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在推进社区设计过程中,倾听社区居民的意见是普遍现象。这也是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坚持推动专业技术力量下沉社区,在服务群众中吸引群众深度参与社区治理。

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所参与的一系列社区设计改造来看,都不仅仅是单纯的提升改造,而是扎根到群众中,切实了解百姓需求,以因地制宜鼓励创新的方式增加设计效果,力求更好地满足需求,以此来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用“小切口”推动民生“大变化”。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可以说是社区设计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选择。

当然,这样的价值选择,源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期以来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打造高质量特色党课“头雁学堂”,开设“头雁讲堂”,推出全院党建品牌“广规匠红”,从聚焦“关键少数”铸魂提能,到面向“绝大多数”强基固本,充分发挥“头雁效应”,让“头雁”带动“群雁飞”,带动了社区设计师能始终朝着共同的目标同心同德、奋勇前行。

乘势而上:社区设计师让美好生活更可期可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广州社区设计师工作持续推陈出新,不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贡献力量的目标所在。今年初,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规家人”美好家园志愿者工作,让规划资源系统全员成为美好家园志愿者,参与身边美好家园规划建设。

对于居民而言,社区设计师的介入能否获得更好的环境,才是他们最关心的,这就需要找准抓牢设计工作与市民需求的结合点。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社区设计师工作乘势而上,体现在让社区设计更好地呈现“民之所需”,通过广泛征集民意,让社区设计“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让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足,参与社区设计的愿望更强烈,更主动,这也为推动社区设计师参与实践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广州市环市路周边老旧小区微改造过程中,针对社区老龄化问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社区设计师围绕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重点开展三个方面提升改造:一是实现全龄友好,构建安全社区环境;二是打造安心街道,提升居民通行体验;三是营造生活场景,整合废弃地、闲置地,挖掘6处口袋公园,为街坊提供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在社区设计师的介入下,民之所需得到实现,美好生活才更可期可盼。

乘势而上,更是要乘科技发展之势,让科技更好地赋能美好生活。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社区设计师走进海珠区61个长者食堂进行田野小调查,从规模密度、人均指标、服务覆盖率、空间可达性等方面开展综合分析,综合识别全区长者食堂的供给缺口与服务盲区,支撑制定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与实施时序计划安排。

通过科技赋能智慧化管理,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综合运用人、地、房、业数据,通过现状分析评估与趋势模拟研判,为社区提供应急性、持续性决策咨询服务,有效提升社区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让科技赋能为美好生活添彩。

今年是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成立70周年。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新征程上,规划院正以专业力量全面深入参与城乡规划建设,努力使社区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布局更优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努力打造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空间,以设计力量助力实现美好生活。


相关阅读

  • 玉门:党建引领 走出为民服务新路径

  • 自“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玉门市新市区街道铁人路社区积极谋划部署,盯紧细处、实处、关键处,坚持党建统领社区治理主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将党建工作与当前
  • 李园街道 凝聚“信力量” 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 平度融媒讯 近年来,李园街道以群众满意度为指引,积极探索信用体系建设进小区工作,通过“信用+志愿”模式,将信用建设与小区治理相结合,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强化推进措
  • 惠民医疗进社区 浓浓爱老敬老情

  • 关爱夕阳红,温暖老人心。为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防病强身意识,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6月12日,徐家楼街道新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
  • 宁波首个公租房社区有位“大管家”

  • “谢谢曾叔叔,这个生日礼物我很喜欢!”近日,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和塘雅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曾庆坛将准备好的文具礼包,赶在小晨(化名)生日前送到了孩子手里。小晨接过礼物后非常开
  • 广州发现2例猴痘病例!

  • 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消息,6月10日,广州市监测发现两例猴痘病例。此前,北京也曾报告2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6月10日,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青岛在全省首推施工劳务企业备案数字化场景

  •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12日讯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数字青岛”建设为抓手,将高频事项施工劳务企业备案纳入“智审慧办”服务专区,6月初,在全省率先推出施工劳务企业备案数
  •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 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鱼菜共生”项目。 团省委/供图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需要夯实人才支撑,需要推动青年力量等向乡村聚集◎《南方》杂志记者/李育蒙 发自广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