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主体建造完工

日期: 来源:中国能源报收集编辑:中国能源报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完成主体建造。赵山泉/摄

12月6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青岛完成主体建造,标志着我国全类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设计建造技术实现高水平自主化。

▲“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完成上部组块吊装作业。张鹏/摄

“海洋石油122”主体由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两部分组成,最大直径约90米,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高度相当于近30层楼,总重约3.6万吨,由近50万个零部件组成。设计排水量10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俯看夜幕下的“超级能源碗”。张鹏/摄

“海洋石油122”采用新型的圆筒结构设计,相对传统的船型结构可有效降低油田开发与运营成本,通过自主研制海陆一体化智能中控系统,在台风来临时可切换到“智能台风模式”,实现在台风期间“无人化”生产,为海上油气田设施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建设提供一种全新模式。中国海油“海洋石油122”建造工程师马霖介绍说,“项目在国内首次在海洋平台采用新型天然气脱硫装置和双燃料发电机,可以充分利用油田伴生气,有效提升了项目的绿色节能水平,大容量液压潜没泵等一系列关键装备都实现了国产化。”

▲吊装指挥人员指挥龙门吊将模块吊装至“超级能源碗”指定位置。侯宪鹏/摄

上部模块承担着油气处理、动力输出等核心功能,相当于“海上油气加工厂”的“心脏”,“海洋石油122”上部模块包括工艺、电气、动力、生活楼等8个单体,总重量约8900吨,集成了713台关键设备,电缆总长可以绕北京五环近4圈,模块底部立柱与船体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两个模块之间的最小间距不足成年人手掌的宽度,施工难度极高。

▲起重人员将模块吊装锁具挂载至吊机钩头。牛天军/摄

自2022年3月开工建造以来,面对工期紧张、技术空白多、施工管理难度大等诸多难题,项目团队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攻克圆筒型浮式生产装备系统设计、高精度建造集成等一系列难题,实现15项关键技术设备自主化应用,使我国具备了根据不同油田、不同海域,自主设计制造不同类型深水油气装备的能力。

▲施工人员切除“超级能源碗”模块的固定连接,为吊装做好准备工作。张鹏/摄

据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陶付文介绍,项目创新采用一体化建造工艺和双龙门吊集成技术,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一次质量合格率达到99%,船体主尺寸精度控制在了毫米以内,结构集成精度控制在4毫米以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创造了530万工时无事故的优秀安全绩效。

▲正在青岛海洋工程高新装备制造基地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侯宪鹏/摄

另据了解,目前“海洋石油122”已进入集成调试阶段,明年建成后,将应用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屹立在324米水深的南海深水区,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成为开发我国深海油气资源的又一重器。

文丨本报记者 吴莉


相关阅读

  • 深掘地下万米 再探新疆油气宝藏

  •  深层、超深层已成我国油气重大发现主阵地,油气资源达671亿吨当量——  深掘地下万米 再探新疆油气宝藏   记者 于江艳  今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油气勘探开发钻井深度频创
  • 图片新闻丨塔里木盆地深掘超深层油气宝藏

  •   12月3日,俯瞰塔里木盆地沙雅县境内沙漠深处的日夜钻井工作场景(无人机摄)。今年以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加紧推进“深地工程·顺北油气田基地”建设,持续提高能源保供能力,截至1
  • 乌鲁木齐县残联邀请百名残友到南山看“海”

  •   天山网讯(记者 秦鹏报道)12月1日,乌鲁木齐县100余名残友携带家人,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南山海世界海洋公园,看海狮、“美人鱼”表演,与水母、热带鱼合影,度过了难忘的一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敦煌:图书捐赠共享书香 助力学子启迪梦想

  •   12月5日下午,敦煌市关工委和敦煌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图书捐赠活动,共为敦煌中学、敦煌二中、敦煌三中、敦煌四中等四所学校捐赠《文言文学习伴读》图书350本。  据了解,《文
  • 消防标语“遍地开花” 助力冬春火灾防控工作

  • 为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做好冬春火灾防控工作,连日来,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在辖区居民小区内悬挂消防宣传条幅,掀起全民学习消防知识的热潮,全力助推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深入开展。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