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山东这样破题

日期: 来源:青州融媒收集编辑:青州融媒



资料:陈晓婉制图:巩晓蕾 2023年10月28日,聊泰铁路黄河公铁桥合龙,将成为鲁西北地区向南纵向联系的重要通道,方便黄河两岸人民出行。(□新华社发)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塑造新优势。推进沿黄城市协同发展,推进陆海协同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不断完善区域政策体系,统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更加凸显,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集约高效发展

  1月5日,在位于诸城的山东谷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麦芽糖生产车间,工人各司其职,机器有序运转。"这属于2023年省重大项目,生产的麦芽糖醇、果糖、聚乳酸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啤酒、饮料、食品等行业领域,日产能达到800吨。项目全部建成达效后,可新增就业300人。"公司生态康健联产项目总经理管延春介绍。

  其实,这家在市场上大展拳脚的生物医药企业并非诸城本土企业,而是由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青岛源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外来客"选择把项目落户在诸城,城市群的吸引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在位于诸城市林家村镇的青岛产业园就已落户"青字牌"企业36家,根源生物、赛轮轮胎、软控联合、青特新能源等一批来自青岛的强链补链重大项目,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眼于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山东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集约高效发展,不断优化完善"一群两心三圈"发展格局。2023年,山东区域协调发展更进一步——2023年10月,省政府印发《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青岛与潍坊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东港区,烟台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组成陆域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的"青岛都市圈",构建核心引领、轴线展开、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是推动山东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重要举措。2023年,山东印发《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8个方面31项主要任务,加快菏泽、枣庄、德州、聊城、滨州等五市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

  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大力推进东西协作,是沿黄省份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在省级协作体系方面,山东牵头成立黄河流域科创、产教、自贸试验区等30多个联盟组织,开展了100余项省际合作事项,搭建沿黄九省区合作共赢的舞台。聚力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最经济出海口,签署与中原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协议,促进境内综合运输成本大幅降低逾20%。

  城镇化水平质量稳步提升

  天气回暖,近几日肥城市孙伯镇五埠村游客络绎不绝。“新村民”宋元每天从早上开始忙前忙后,准备食材、做饭、打扫房间。与宋元类似,五埠村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户“新村民”,他们租住村里的闲置房屋发展民宿,还有50余名候鸟型“新村民”不定期在这里居住。“最近我们还发起了‘在600年古村里安个家’的‘新村民’招募计划,网红直播忙着推介房源、租房租田,意向性‘新村民’的队伍不断壮大。”五埠村党支部书记赵同军说。

  2023年,山东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城乡一盘棋,引导城乡人口、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合理配置,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乡深度融合。

  "以前吃完晚饭想出门走走得找个大公园,路远还人多。现在家门口就有公园,可以散步、打拳、练剑、跳舞,又方便又宽敞!"莒南县居民周子禄说。口袋公园在提升周边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又保留了几代人的历史记忆。

  "2023年,我们着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各县开工建设384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304亿元,县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日益提升,县城承载力、吸纳力不断增强。"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吴继兵介绍。

  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2023年山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在"重产业、强融合、保要素、促开放、建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我省将重点做好培强、扶弱、联动三篇文章,在全省确定20个左右县域,'一县一策'助力解决县域发展的堵点难点和突出问题,推动全省136个县(市、区)竞相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于明兵说。

  打造海洋经济新亮点

  2023年12月5日,山东港口装备集团日照港达船厂建造的700TEU集装箱船入列。这是根据山东半岛外贸内支线运营特点,量身定制的首艘智能化集装箱船舶,运营日照—青岛"天天班"外贸内支专线,进一步加密山东港口环黄渤海集装箱支线网络,促进区域生产要素流通和商贸往来。"去年,日照港吞吐量持续进位,9个货种过千万吨,7个货种居全国首位;建成全国沿海港口首个自动化铁矿石密闭筛分项目;宽体箱'一箱制'成功申报交通强国试点。日照港实现了从传统大宗干散货码头向智慧绿色示范港口转型、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并重转变的质的飞跃。"山东港口日照港生产业务部副部长张建波说。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2023年,我省出台《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融合开放的世界级港口群。在多项政策利好影响下,2023年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实现17亿吨、4000万标箱"双突破",完成历史性量级新跨越。

  立足拥有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海上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这一优势,山东构建起沿黄达海大物流、大网络、大枢纽。如今的山东港口对外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对内与国内沿海港口、长江港口互联互通,成为联通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桥梁和全球重要的供应链枢纽。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初步测算,2023年前三季度,山东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26万亿元,同比增长6.3%。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七个海洋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蓝色正在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底色。

  (记者 陈晓婉 方垒 参与采写 张鹏 曹儒峰 栗晟皓)


相关阅读

  • 经济大省挑大梁丨绿色山东好“风”“光”

  • 布局新能源产业,让经济底色更“绿”。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上塑造新优势,山东加快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和鲁西南采煤沉陷区“
  • 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

  •   资料:陈晓婉制图:巩晓蕾   2023年10月28日,聊泰铁路黄河公铁桥合龙,将成为鲁西北地区向南纵向联系的重要通道,方便黄河两岸人民出行。(□新华社发)  □ 本报记者 陈晓婉 方
  • 90多年后,“济南的冬天”又出圈

  •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1931年老舍先生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给济南这座城市“情诗”中的一句。温情、舒适、自在和
  • 2025年山东居民充电基础设施有望超90万台

  •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网记者
  • 助力山东高考听力!交警一路护送考生到考场

  • 1月8日,山东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夏季)外语听力考试开考。由于是周一工作日早高峰时间,个别路段较为拥堵,造成个别考生不能及时到达考点。在山东省实验中学考点,陆陆续续有三名
  • 山东2024年夏季高考外语听力考试开考

  • 1月8日上午,山东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外语听力考试举行。7点左右,在山东省实验中学考点,考生出示身份证、准考证纷纷进入考点内,交警在考场周围设置“禁止鸣
  • 邹平成功通过山东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

  • 近日,山东省卫健委公布了2023年山东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评审结果,经材料审核、现场评估、综合评议等程序,邹平市成功通过山东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近年来,邹平秉承绿
  • 邹平一企业获第九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

  • 近日,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获第九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是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项,由山东省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评审,由山东省人民政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山东这样破题

  • 资料:陈晓婉制图:巩晓蕾 2023年10月28日,聊泰铁路黄河公铁桥合龙,将成为鲁西北地区向南纵向联系的重要通道,方便黄河两岸人民出行。(□新华社发)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
  • 【名家评诗】宋彩霞:白雨庐说诗·第115集

  • 题霜林图李增山秋色莫过霜林醉,一种风光两滋味。有人比作二月花,有人看是离人泪。【宋彩霞评】小诗信手拈来,用强烈的感情对比手法,把霜林的两种滋味用“二月花”“离人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