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把文化馆打造成群众的终身美育学校

日期: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收集编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化馆是干啥的?”过去,经常听人提出这样的疑问。由于文化馆功能定位不够清晰明确,文化馆的服务和活动往往在“小圈子”中打转而不为公众所熟知,老百姓走进文化馆的欲望不高,利用文化馆的需求不足,爱上文化馆更是无从谈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自从“全民艺术普及”逐渐凝聚为文化馆的核心功能,各级各地的文化馆通过开展面向所有人的文化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活动普及,不断为提升人民群众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为丰富人民美好生活、增进人民生活福祉增添养料。

文化馆围绕全民艺术普及这一核心功能,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社会大美育体系。目前,全国95%的县域建成了文化馆总分馆制,设施联通、服务共享、活动联动的体系化格局初步形成。2022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国文化馆协会合作设立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全民艺术普及专项基金。2023年,专项基金评选并资助30家“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开辟了文化馆与中小学校联手推动青少年美育的新路径。自2023年以来,“市民夜校”在全国城市异军突起、火爆热烈,新颖别致的生活美学、特色技艺、个性展示等艺术素养提升课程,回应了老百姓美好生活的新需求,“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城市中青年群体的新时尚,“市民夜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国字号”院团在基层文化馆设立普及推广中心,打通了优质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延伸、促进全民艺术普及品质化发展的新渠道。“老年文化艺术大学”是文化馆的传统服务项目。截至2022年,全国各级文化馆创办“老年文化艺术大学”近700所,全年组织老年专场文艺活动3.7万场以上。

文化馆转变观念、创新服务,开拓了全民艺术普及的新天地。浙江在全省文化馆推广“艺术自习室”,为公众提供随时可用的自主性艺术研习、交流、活动空间,与公共图书馆的“安静型”自习室形成互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在“市民夜校”的带动下,文化馆出现了“夜校助教”新服务,遴选出的文化志愿者进入“艺术自习室”指导公众自主研习、交流切磋,创造了新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和文化馆服务项目。深圳市福田区创新文化馆展厅使用方式,推出“市民共享展厅”,把文化馆的展厅打造成为市民文化艺术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服务的阵地。近年来,文化馆统筹协调、组织指导的“街头艺术表演”风靡全国,为年轻人释放艺术才华与激情提供了舞台,营造了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同时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大众旅游深度融合的典型场景。2015年启动的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以及“十四五”以来大力推进的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各级文化馆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国家和地方公共文化云上下对接、覆盖城乡的全民艺术普及“一张网”基本形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华传统文化从来不把“乐”看作是单纯的耳目之娱、感官享受,“乐教”的终极功能是修身养性、立德树人、完善人格。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要求文化馆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服务、贴近大众、融入社会,真正成为群众的终身美育学校。

(作者:李国新,系北京大学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

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4日07版)

相关阅读

  • 文化遗产唤醒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忆

  •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前者在中文语境中往往被称为“文物”,包括建筑群、考古遗址、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工业遗产、馆藏文物等不同类型。非物质文
  • 餐饮行业“国潮”元素起新风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17360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国潮”餐饮消费热度不断增加,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美食新体验。“国潮”美食受青睐  民以食为天。近
  • 江苏扬州巧借地方特色载体传播法治文化

  • 踏入三湾公园玉龙花苑的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展示园,亭台水榭、曲径通幽,秀木俏石、绿意葱葱,徜徉于江苏扬州古典园林之中,法治气息扑面而来。在这方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展示园中
  • 相约新中心,第七届全国大艺展与东津美丽相遇

  •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通讯员 朱科 朱斌2024年6月12日,对于襄阳而言必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天,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简称全国大艺展)在这里隆重开幕。全国大艺展是我国规格最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把文化馆打造成群众的终身美育学校

  • “文化馆是干啥的?”过去,经常听人提出这样的疑问。由于文化馆功能定位不够清晰明确,文化馆的服务和活动往往在“小圈子”中打转而不为公众所熟知,老百姓走进文化馆的欲望不高,利
  • 文化遗产唤醒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忆

  •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前者在中文语境中往往被称为“文物”,包括建筑群、考古遗址、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工业遗产、馆藏文物等不同类型。非物质文
  • 50项活动!约7000名台湾嘉宾参会!就在厦门

  •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主会场设在厦门。(厦门日报记者 黄少毅 摄)论坛大会6月15日上午10:00在厦门会议中心举行四大板块基层交流板块 举办海峡妇女论坛、两岸基层治理论坛、两岸
  • 厦门首创诸多两岸标准共通举措

  • 两岸融合发展的潮流,浩浩荡荡。标准共通,成为融合大潮中的一道桥梁、一条新路。今日,大陆首个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在厦门上线一周年。仅一年,这个主要服务于台胞台企的平台,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