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大学与小镇牵手“解题”,宁波人舌尖上的乡愁,回来了!

日期: 来源:甬派客户端收集编辑:甬派客户端

 

四月的春风,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这里是位于浙江宁波鄞州区的东吴镇小白村,一排排西瓜大棚,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银光。

大棚里,一株株瓜苗,牵出数根长长的藤蔓。再过两个月,“个小、皮薄、又甜又脆”的小白西瓜就将上市。

小白西瓜,曾是宁波人共同的味觉记忆。20世纪80年代,张斌桥边河埠头,装满小白西瓜的船刚靠岸,西瓜就会被抢购一空。

然而,岁月并不念旧,“慈溪杨梅箩带箩,小白西瓜上山坡”的顺口溜无人再提。如今,宁波市场上西瓜品种繁多,“小白西瓜”也难觅踪迹。

“要扶持‘小白西瓜’,留住老底子味道!”2021年底,陈剑平院士在东吴调研时建议,要在小白村重新种植西瓜,培育“小白西瓜”2.0版。

这,是陈剑平的乡愁,是他对过去味觉记忆的怀念,更是他对“大学小镇”振兴乡村理念的实践与探索。

寻找金种子

“小白西瓜”回来了

“上市晚,卖相比不了新品种,本村人都很少种,更别说其他村。”

小白村村支书史清来,年轻时也挑水上山,灌溉过小白西瓜,小白西瓜的“痛点”,他最清楚。

如何解决?多年来,镇里的农技专家也一筹莫展。然而,痛点一日不解,小白西瓜就难以重出江湖。

陈剑平院士的建议,很快在东吴传开。起初,史清来并不怎么相信。“院士,怎会为一个西瓜费脑筋?”

很快,院士来了,省市农科院的专家、宁波大学博士团队都来了。

专家来了,还带来了种子。“浙蜜25号” “华裕1号”“华裕2号”“金裕春”“红和平”等品种轮番试种。

小白西瓜特别松脆,秘诀就在小白村的砂性土壤。培育2.0版,就是要找适应土质的“金种子”。

试种是一个屡败屡战的过程,整地施肥、浸种催芽、播种、移栽、追肥、膨瓜肥、整枝、压蔓,每一步都有可能出问题。

“实验室里研究再仔细,也不及下田现场解决问题。”每每遇到难题,由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院长沈世伟领衔的专家团队,就会上门“解题”。

“以前种西瓜,最多镇里农技专家来指导,为了小白西瓜,省市专家亲自上门,陈院士也经常来,说不定,真的能成。”史清来有了信心,关心小白西瓜的村民也多了起来。

“西瓜种得怎么样了?”

“有种子吗?我也想试试。”

“听说小白西瓜培育成功了?
……

史清来明白,无论试种成功与否,村民心里的种子已被点燃。

教授与农民,在田间地头,一次次碰撞与沟通,理论与现实,书本与实践,产生生动有效的实际连接,大学与小镇的双向奔赴,终于等来科研成果回归田地的一刻。

2022年夏天,终于迎来小白西瓜的杰出后代——“甬蜜6号”。

“‘血统’纯正,更青出于蓝。”史清来说,“甬蜜6号”卖相好,生育期也和平原西瓜差不多,更重要的是,大棚和露地均适宜种植。

试种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开,第一批小白西瓜被迅速抢购一空。

“吃起来沙沙响,就是老底子味道!”

“正宗的,明年种点给孙子尝尝。”

“书记,有种子给我留一点!”

一粒种子,复活了一个品种,带动一批村民。“大学小镇”的理论种子,在东吴实践土壤里长出新芽。

为圆“小白”梦

企业家回村种瓜

试种成功,只是第一步。推广新品种,全靠大户种好“示范田”,当好“火车头”。

史清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本村人王小龙。

“他一直在外办企业,去年才回村种西瓜。”对于史清来提出扩大规模的建议,王小龙一口答应。

“小时候,邻居是种瓜大户,他们家的瓜一船船往外送,我是真羡慕。”过去的辉煌,王小龙仍历历在目。

为种好西瓜,王小龙投资上百万,买设备雇人工,盖起农用房,还研发灌溉系统,解决了种山地瓜最难的用水问题。

“种西瓜比管理企业更辛苦。”年过花甲重新下田,王小龙坦言,“是情怀,更是二次创业。”

“压力是有的,一方面投资这么多,去年几乎没有盈利,不心疼钱不可能,更重要的是,村里人都看着我。”规模扩大了,王小龙比去年更加卖力。

4月份是西瓜果实发育期,每天清晨五点半,王小龙从市区的家开车半个小时回村。忙的时候连早饭都顾不上吃。“雇来的小工都说,这么拼的老板,从没见过。”

一个好汉三个帮,遇到技术难题,王小龙一通电话,宁大教授“在线指导”;省市农科院专家,更是定期来“体检”。

王小龙估算,今年亩产可以达到3000斤以上,总产值超过8万元。

“一个探索者应始终走在前面,即便脚下的路充满艰难和孤独,但回过头来看身后的万家灯火,他会明白一切都值得。”

正如陈剑平院士所言,王小龙的亲力亲为,专家们的悉心指导,“大学小镇”乡村振兴的实践,如同大棚呵护下的瓜苗,正迎来一个奋进的春天。

重出江湖

小白西瓜种上戈壁滩

上世纪80年代,小白人人种西瓜,到世纪之交,仅有三四户人家守着瓜田,鼎盛到没落,仅有短短20年。转眼,又一个20年匆匆而过。王小龙扩大种植的成果还没等来,过去的荣光正在被唤醒。

“今年,整个东吴镇,小白西瓜种植规模大幅上涨。”东吴镇农技站站长朱勇伟,一辈子都和田地打交道。“只要种子好,村民都肯往田里种,复兴没问题。”

据统计,今年东吴镇小规模种植的村民超过150户,加上几个大户,整体规模将达500亩。

“过去20年里,村民的积极性,今年最高。”朱勇伟说。

瓜还在地里,订单已纷至沓来。

小徐在东吴工作多年,今年第一次有人托她买瓜。“去年亲戚看到小白西瓜试种成功,今年早早委托我采购。”

王小龙的生意伙伴,也早早上门预订。但对于王小龙来说,最重要的订单来自陈剑平。“陈院士和我有一个 ‘约定’,采摘期要下地来尝尝我的瓜。”

好卖的不只是瓜,作为小白西瓜的2.0版本,“甬蜜6号”最远已播种到宁夏戈壁滩,受到全国多地种植户的欢迎。

“把瓜卖出去只是第一步,我们还将在研发上下足功夫。”沈世伟表示,希望打造具有东吴标识的小白西瓜品牌,以土特产品牌化助力乡村振兴。

“大学服务小镇,听上去是屈就,实则不然,这是在奔赴一场考试。”

“小白西瓜”的回归之路,正是陈剑平院士“大学小镇”理念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不搭界变成跨界,大学与小镇的双向赋能,共同创造出的一片天地。

作者:龚一鸣

相关阅读

  • 中国第一人!院士当“村官”,一干已五年

  • 陈剑平院士(左二)在东吴镇实地考察。院士担任“村官”,扎根基层调研实践,致力探索乡村振兴共富之路。4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受聘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南村村党支部“
  • 全国仅九人!祝贺周又和院士!

  • 2023年4月9日,2022年度全国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创新创业英才奖颁奖典礼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教
  • 火焰山下的牛奶小西瓜上市了

  • 4月9日,种植户在大棚里采摘牛奶小西瓜。  眼下,托克逊县夏镇南湖村董双双合作社大棚里种植的牛奶小西瓜陆续成熟上市,这些小西瓜因口感独特、绿色无公害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 喻景权:农家孩子,蔬菜院士

  • 喻景权院士跳出农门 又入农门  喻景权出生在1963年,义乌人。  40多年前,14岁的喻景权懵懵懂懂地踏入义亭中学,当时学校里那批老知识分子就像灯塔,照亮了他人生的路:在那个人
  • 这场论坛有干货!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把脉

  • 4月9日,济宁市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机器人产业论坛在邹城市召开。本次论坛以“人才引领、合作提升、科技赋能”为主题,由邹城市委、市政府主办。3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加快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嘉祥县市场监管局开展粮食流通专项执法检查

  • 为规范全县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促进粮食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近日,嘉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粮食流通领域专项执法检查。此次专项检查重点查看粮食收购企业是否按规定备案,粮食
  • 河池老虎山失火案侦破!2人被刑拘→

  • 4月8日14时许,河池警方接到转警:金城江城区老虎山突发山林火灾。接警后,市、城区两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在做好火场警戒、交通疏导、治安维护等工作的同时,迅速指令市局情指、森林
  • 潮声丨多国挑战,美元霸权还能霸多久?

  • 潮新闻 执笔 沈吟图片据视觉中国一张百元美钞,成本大约17美分。但这张小小的纸币,可以向全世界买买买,换回价值100美元的商品、服务。虽然美元成本不高,但它背后有着世界第一大
  • 遗弃草丛的“四明公所”百年石碑,有重要发现!

  • 一“石”激起千层浪。4月10日,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报道的《上海蓬莱公园,“四明公所”石碑遗落露天草丛》一文,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太可惜了,要不送给宁波,我们当宝贝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