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人道救援网络十周年工作会在杭举行

日期: 来源: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收集编辑: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5月15日-16日,以“理性、发展、多方参与”为主题的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人道救援网络十周年工作会暨2024社会力量助力乡村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座谈会在杭举行,企业战略合作圈伙伴、全国人道救援网络伙伴、专家学者、媒体代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代表等共计120余人参与会议。

▲会议合影

2014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人道救援网络,2015年发起企业战略合作圈,搭建理性、发展、多方参与式的乡村防灾减灾救灾平台,持续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灾害救援和减灾防灾备灾工作,共同推动基层应急能力的发展。

十年来,企业战略合作圈联动人道救援网络伙伴坚守人道救援使命,秉持着防救结合、分级响应、属地为主的原则,积极参与救灾及减防灾项目,累计启动灾害救援响应325次,直接受益人数累计达628.59万人(次),惠及全国31省 (自治区、直辖市)与缅甸、尼泊尔、厄瓜多尔、海地、朝鲜、巴基斯坦、土耳其7个国家的受灾地区,并提出“向灾害SAY NO”的倡导活动,深入学校、乡村和城市开展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在213所学校、188个乡村推行了校园减灾教室、乡村应急小站等项目,全面提升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总结十年历程,在社会各方支持下,全体网络成员坚守“灾情就是号令,救灾就是责任”的信念,实施了三百余次国内外救援行动。未来,基金会将继续秉承平等、专业、成长、共赢的价值观,以“推进平台建设与发展,参与乡村自然灾害防治”为目标,构建和美乡村。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致辞

国际应急管理专家白涛在会上指出灾害领域可以消除灾害造成的影响作为抓手,从单灾种到全灾种,从灾后被动应急到全过程危机管理、全面能力建设等多种方面做好应对准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雪峰强调乡村基层治理需要力量下沉,系统支持主体动力、夯实基层主体建设,整合更多的有效资源。

▲国际应急管理专家白涛经验分享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雪峰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强倡导“灾害的响应人不仅来自于社会组织、企业、每一个你我,更是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未来需要努力搭建一个全域体系。”汉斯曼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桂浩提出设立应对气候变化减防灾基金、建立ESG减防灾联盟等方式,以增强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快速响应和救援等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强经验分享

▲汉斯曼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桂浩经验分享

会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向社会各界汇报了基金会救援领域工作发展报告,灾害救援项目部负责人汇报人道救援网络十年发展报告,项目人员就2023年京津冀、东北等地洪涝灾害救援和积石山地震救援做了行动总结。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军汇报

人道救援网络工作委员会委员滕长波就2023年工作委员会工作做汇报,人道救援网络专业委员会、新进网络候选机构分别做机构介绍,随后,全体机构成员在会上进行新进网络成员表决。

▲人道救援网络应急救灾工作委员会委员滕长波汇报

会议还设置了主题讨论和桌面演练环节,企业代表、公益平台代表、政府代表共同参与“共治善营·同绘永续蓝图-多方参与气候变化适应,助力乡村减轻灾害损失的经验分享”的讨论。

▲讨论、演练

此外,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向战略合作圈伙伴、人道救援网络伙伴、突出贡献个人颁发十周年致敬杯、致敬证书,感谢其十年来的关注和支持,并致敬在京津冀、东北等地洪涝灾害救援行动,积石山地震救援行动中的逆行楷模,以及2023年度救灾行动机构、2023年度救灾先锋机构、2023年度救灾勇士团队、2023-2024年度工作委员会成就他人模范。

▲致敬战略合作圈伙伴

▲致敬人道救援网络伙伴

▲致敬突出贡献个人

▲人道救援网络专业委员会核准证书颁发

救援必到,使命必达。未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人道救援网络将继续强化灾前风险管理,优化灾时理性救助,重视灾后韧性恢复,携手更多专业力量,打造更加坚实的乡村防灾减灾救灾平台,助力基层应急,构建更加和美的乡村。

相关阅读

  • “中国产能过剩论”是陈词滥调

  • 编者按:近期,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频频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给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贴“产能过剩”标签,鼓噪“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威胁他国产业
  • 海南将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建设纳入公共设施范围

  • 近日,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强调要实施乡村旅游设施提升行动,要求全省各市县将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建设纳入公共设施范围,为乡
  •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 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中国残联14日在京召开发布会,发布本次助残日主题是:“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发布会上还介绍了科技助残工作进展和科技助残创新案例。中国
  • 潮声丨泥土里长出“村Art”

  • 新闻 执笔 李心怡 阮帅最近,在广东博罗县罗浮山脚下徐田古村,一场“村Art”乡村艺术作品创作比赛,意外“炸”出100多位农民画家。他们用乡村做背景,将情感寄托于画笔,诞生出一幅
  • 驻乌拉圭使馆举办开放日活动

  • 2024年5月14日,驻乌拉圭大使黄亚中出席使馆开放日活动,乌共和国大学法律系师生30余人参加。使馆何飞参赞及全体青年外交官参加活动。 黄大使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5
  • 在中国发展的外籍艺人 有哪些爱上中国的理由?

  •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会将在深圳盛大开幕。经过20年发展,文博会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交易成果连年攀升。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
  • 五莲县松柏镇:樱桃红满枝 采摘正当时

  •   “我在朋友圈看到这里举办樱桃采摘活动,就趁着周末带老人和孩子来赶赶热闹。”5月18日,在五莲县松柏镇刘家南山村樱桃市场,专门从市区赶来的市民许女士正游走在各个摊位前,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未来已来,前沿科技引领美妙生活

  •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肖翊|中关村论坛摄影报道你的同事是机器人,未来可能将成为常态。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仿生人形机器人“小柒”和志愿者在咨询台前不间断地为参会嘉
  • “黑山”变“青山”下的府院联动叙事

  • 土壤松软,植被茂密,山脚下的小草率先从土里钻出来,绿意盎然……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几座煤矸石山(编者注:矸石,混含在煤层中的石块。),正在经历生态治理后的“第一个春天”。以煤立
  • “中国产能过剩论”是陈词滥调

  • 编者按:近期,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频频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给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贴“产能过剩”标签,鼓噪“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威胁他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