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我见过活得最舒服的人,都自带“攻击性”

日期: 来源:读者收集编辑:读者

 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很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早已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其中任何一个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三毛,《读者》2007年第21期

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在一个寒风呼啸的雪夜,旅人在帐中准备入睡。

此时,一匹马敲击帐篷,恳求把头伸进帐内避寒。

旅人怜悯应允。

然而,马却不断得寸进尺,先是把脖子伸进来,又要求将前半身也放进来。

旅人虽犹豫但都答应。

最后,马竟将整个身体都挤进帐篷,完全不顾旅人的感受。

旅人这才幡然醒悟,倘若继续容忍马的无理要求,自己将无温暖之地。

于是他果断推马出帐,重新觅得温暖。

故事虽短,却戳中很多人。

生活中,舍友拜托你帮忙取快递,原本你是善意之举,此后却成了“非帮不可”;

职场上,同事请求帮忙处理工作,明明只是出于好心,最后却变成分内之事。

邦达列夫说:“人类的一切痛苦,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生活中,一个人若没有“攻击性”,往往容易被他人肆意伤害,陷入疲惫和痛苦之中。

真正活得舒服的人,懂得树立边界感,大方地释放出自身的“攻击性”。

来源:视觉中国

咽下的负面情绪,都成了内耗的慢性毒药

《无声告白》中的主人公莉迪亚,堪称内耗的典型。

莉迪亚生长于一个中美结合的家庭,父母对她寄予厚望,期盼她能达成他们未完成的梦想——成为一名好人缘的医生。

这个期望仿若沉重的包袱,沉甸甸地压在莉迪亚的双肩上。

但凡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就认为莉迪亚未努力学习;

但凡未按父母的意愿选取课外活动,便会被指责是浪费时间。

在学校,莉迪亚更是经常遭受同学霸凌:无故损坏她的作业、椅子上被涂胶水、水杯里被放虫子,甚至被当面辱骂……

这一切,像一根根尖刺般扎进莉迪亚的心里,她越来越委屈,也越来越痛苦。

她不知道该如何回击,只能任凭负面情绪逐渐侵蚀她的身心。

最终,难以承受的莉迪亚走向了极端,选择轻生。

看到一句话:“人生最大的不幸,恰恰在于缺少翻脸的能力。”

深有同感。

与人相处,凡事都委屈自己去迎合他人,终将彻底迷失自我。

博主@黑白猫曾讲过一段亲身经历。

曾经的他是同事眼中的“好好先生”。

即使自己工作未完成,面对同事的请求,宁愿加班也会帮忙完成;

哪怕自己身体不舒服,面对同事的拼单邀请,也会强忍不适同意。

结果,他不仅没有收获善意,还被同事肆意嘲笑。

张德芬说:“个体之间,往往是彼此吞噬的关系,如果你的脾气不够硬,就很容易被他人吞噬。”

当你的善良不被珍惜,那就学会主动出击,露出自己的獠牙,如此,才不会委屈自己。

来源:视觉中国

“攻击性”是一种本能,每个人与生俱来

作家庆哥早年有一段颇为辛酸的经历。

那时候的庆哥任职于一家广告公司,主要负责项目的策划工作。

在某个新项目中,庆哥负责进行市场研究,承担统计调查的任务。

在项目初期,庆哥便已将调研方案、实地调研结果、调研报告等资料悉数收集完毕,并以文档形式发给组长。

岂料,由于组长自身的拖沓与粗心致使该项目出现了延期和超预算的状况。

总经理知道后怒斥组长:“公司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大量人力及财力,竟弄成这样,给我一个解释!”

面对盛怒的总经理,组长把项目失败的全部责任推到庆哥身上,还指责庆哥的诸般失误。

最终,庆哥被公司处罚。

同事们纷纷为庆哥打抱不平。庆哥虽委屈至极,但又深知与上司争辩并无好处,只能忍气吞声。

但这也搞得他心情郁闷,状态很差。

听过一句话:“一个人产生了负面情绪,如果不将其向外释放的话,这种负面能量就会转过来攻击自己。”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做过的一个实验。

他选取一定数量的健康婴儿,先是在自然状态下对婴儿的自发性举动进行观察,再与婴儿进行互动,观察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

最后营造特定环境来激起婴儿的特定行为。

最终实验结果表明:婴儿的自发性即为“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攻击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驱动力。

有时候,我们也得合理使用它,才能让自己从负面心境中解脱出来。

来源:视觉中国

比起“风平浪静”,自带“攻击性”才能活出惬意人生

在漫画《别摸我头发》里,主人公艾瑞儿对自己的头发甚是喜爱,她的头发不仅柔软卷曲且有弹性,还如花朵一般朝着太阳生长。

人人见到她都会好奇地想要摸她的头发。

艾瑞儿其实并不喜欢他人这么做,不敢表达的她只能千方百计去躲避这些人。

她曾逃到热带雨林、海边、城堡,甚至是无人的小岛。

不过,独自一人实在太过孤寂,艾瑞儿最终决定回到故乡。

她选择勇敢地向所有人袒露自身的想法:“我很高兴你们喜欢我的头发,我自己也很喜欢,但在没得到我同意的情况下,请你们不要摸它。”

此后,人们便不再未经同意就去摸她的头发了。

只有敢于拒绝他人,才更容易赢得尊重。

《读者》上有一个颇具建设性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很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早已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其中任何一个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来源:视觉中国

心理学上有一个“登门槛效应”:

在与他人交往时,若你选择接受对方提出的小要求,那么随后对方就会接连不断地提出比之前更大的要求。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当别人感知到你是一个不好惹的人时,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也容易收获好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唯有明确自身底线、敢于亮出“攻击性”,让你的善良展露出锋芒,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愿你我都能善良有度、边界分明,活出属于自己的惬意人生。

作者:利那,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活出优势。

相关阅读

  • “走自己的路,做撑伞的人”

  • “放弃学术保研?你再想想?”家人朋友关心地询问她“姐姐你是不是来云龙?”远方的乡村在呼唤着她“老师,我想当老师!”心底的梦想在推动着她她放弃即将到手的推免资格去赴一场
  • 初试410!上岸985!她把努力发挥到极致!

  • 张婷,中共党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0级学生,担任班级团支书。大学期间曾获得十佳大学生记者、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在学科竞赛方面,她作为
  • 怎样的亲密,不会让伴侣各自活成一座“孤岛”

  • ■ 止水 近日,“假性亲密关系”话题冲上热搜。如今,越来越多的夫妻看起来朝夕相处,实际上各玩各的手机,一天说不上几句话。还有的夫妻,住在同一屋檐下,共同承担育儿、赡养父母
  • 陈雨菲:这一次尤杯最完美!

  •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苏荇5月5日,在主场成都,中国羽毛球女队历史上第十六次捧回尤伯杯!每一次夺冠,幸福的滋味都不一样,对于带领球队冲锋陷阵的一单陈雨菲来说,这届比赛尤其完美
  • 我心中的劳动美 | 劳动者是最美的风景

  •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孙灵猛 卢海燕 通讯员 吕泳瑶 杨舒 石理想 马童 王玉鸿 魏娜 徐瑞 路翔 何庆哲 张虎 韩东庚 王兴武 )劳动者是假日里最美的风景。“五一”特别节目“海采·
  • “蓉”耀汤尤杯丨她从成都“菲”向巴黎

  •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的现场掌声如雷,陈雨菲用一枚金牌,带着国羽女单强势回归奥运荣耀巅峰,也让“陈雨菲”这个名字传入千家万户。时年23岁的陈雨菲豪情满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我见过活得最舒服的人,都自带“攻击性”

  • 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很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早已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其中任何一个答案,都是意料中的。——三毛,《读者》2007年第21
  • 将青春融入时代星河,头条属于他们

  •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同济青年传五四精神薪火谱青春壮丽之歌同济天下 崇尚科学创新引领 追求卓越不负伟大时代 不负青春韶华近日,“传五四精神薪火,谱青春壮丽之歌”2024
  • 镇赉县:生态繁荣绘就百鸟乐园

  • 立夏时节,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以其独特的生态魅力,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这片位于松嫩平原腹地的绿色宝藏,凭借丰富的湿地资源和茂盛的植被,成为众多候鸟和本地鸟类栖息繁
  • 新观察 | ​李葆童:记者要做刘麻子

  • □ 李葆童一大早,又看到作家刘震云讲他励志的三舅刘麻子。刘麻子是延津县老庄村一带遭同行妒嫉的木匠,他干活太“独”,让别的木匠混不下去。但村民喜欢刘麻子的活儿,打家具三乡
  • 全国国际式摔跤锦标赛开赛 我省两女将摘得桂冠

  • 5月5日,2024年全国国际式摔跤锦标赛进入第二个比赛日。当日共产生女子57公斤级、59公斤级、62公斤级三个级别的冠军。值得一提的是,我省代表队凭借超强实力,一举斩获两个级别冠
  • 影响人一生的顶级思维方式(必看!)

  • 假设有一个超级大的国际象棋棋盘。从棋盘的左上角开始,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以此类推,下一格均是前一格的一倍。试想一下,到第64格,是多少粒呢?答案是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