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北京西路,上海“南园”|睡前分享

日期: 来源:解放日报收集编辑:解放日报

摩登繁华的上海,曾是一处名园汇集之地,仅在静安区境内,就有过张园、徐园、愚园、辛园、南园、爱俪园等私家花园。其中,“南园”原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所建,以简照南的“南”字而得名,其位置大致相当于现常德路以东、西康路以西、新闸路以南、北京西路以北。

简照南(1870-1923),名耀登,字肇章,号照南。广东南海人。幼读私塾,17岁随叔父简铭石去香港巨隆瓷器店学生意。事业发达后,又创立顺泰轮船公司。不久放弃航业,与弟弟简玉阶共同创办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成为我国最著名的民族烟草企业。

简玉阶(1877-1957),18岁随简照南东渡日本从商,简照南逝世后,继任南洋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中15名工商代表之一,后又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

简氏兄弟的致富,与“一战”大环境有关。1914年“一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因忙于战事无暇东顾,民族实业抓住机遇加紧扩大生产规模。简氏兄弟将以往所得利润几乎全部投入到新的生产之中,自1916年起,“南洋”迎来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在忙于创业的同时,简照南也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当时经济尚不宽裕的“南洋”就曾拿出巨款资助革命。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后需要成立卫队,简照南闻讯后随即通过下属发动厂内工人,并最终挑选出十人南下参加总统府卫队,投身革命。为了感谢简照南对于革命事业的支持,孙中山在上海期间曾手书“博爱”条幅赠予简照南。

就在“南洋”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作为公司核心人物的简照南却不幸于1923年10月因胆疾复发而病逝,年仅53岁。失去顶梁柱的“南洋”由盛转衰,家族企业弊病日益凸显,加之外商与官僚资本的接连打压,使得“南洋”在之后的十余年间渐渐不支,最终在1936—1937年间被官僚资本吞没,简氏家族也从此失去了对于“南洋”的掌控。兄弟俩位于“南园”西北角的住所后来成为培明女中(现培明中学)的校舍。曾任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在该校任教期间在师生中广泛开展抗日救亡与共产主义启蒙教育,培养和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投身革命。

2

由于简氏兄弟崇信佛教,南园后来改名为“觉园”,取《法华玄赞》中“毕离苦津,终登觉岸”之意,1927年,“上海佛教净业社”迁入觉园西北角后,这里香火盛极一时;著名爱国宗教人士赵朴初也曾在这里居住了20余年。

1927年秋赵朴初来沪后,在表舅、上海佛教净业社社长关絅之的安排下入住觉园智照堂,从此开启了他在觉园的生活岁月。其间,赵朴初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通过当时在上海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为新四军采购大量军需物资和医药用品,竭尽全力支援抗战。因此,觉园也就成了当时爱国进步人士的一处重要聚会活动场所,沈钧儒、周建人、雷洁琼等都曾在此与赵朴初商讨要事。1945年12月30日,赵朴初与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林汉达、雷洁琼等在上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

1954年11月赵朴初离开觉园在北京安家后,“上海佛教净业社”于1956年在觉园与“上海佛教居士林”“省心莲社”等合并,改称为“上海佛教净业居士林”。1965年,“上海佛教净业居士林”再与“上海佛教信众会”合并,定名为“上海佛教居士林”至今。

上海佛教居士林

在赵朴初居住觉园的岁月里,随着该地块被逐步分割出让,各式房屋也在这片土地上被纷纷建起:

1931年,联华歌舞班租下现北京西路1298号整幢房子作为宿舍。在这幢沿街的三层建筑内,曾经会聚了黎锦晖、聂耳、周璇、王人美、黎莉莉等众多文艺精英。后来成为《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的聂耳在这里从一名小提琴练习生做起,迈出了艺术生涯的重要一步。

1932年,根据英国商人亨利·雷士德遗嘱建造的“雷士德医学研究院”在今北京西路1320号落成。当时,研究院下设生理、病理、临床等部门,还附设有图书馆与动物实验室,职工将近百人。曾在此从事过科研工作的专家有生理学家伊伯恩、蔡翘、沈霁春,营养学家侯祥川,病毒学家汤非凡,寄生虫病学家李元白、吴光,病理学家高祥麟,外科专家汤普生等。1957年,此地改名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雷士德医学研究院旧址

此外,在位于北京西路1400弄这片以“觉园”命名的弄堂内也曾是名流汇聚,书画家王一亭与慈善家施肇曾都曾在此留下过印记。据宋路霞《觉园往事》一文中所述:“(抗战中)王家后人安排王一亭住进了觉园19号。王一亭眼看国事不堪,忧国忧民,病情加剧,于1938年11月13日逝世,享年72岁……觉园2号是创办了江丰农工银行和上海闸北水电厂股份有限公司的施肇曾在1938年买下的,抗战胜利后,施家人先后去了海外,觉园2号的房子一度请赵朴初代管,赵朴初曾将一些中共地下党干部藏在楼里,直到上海解放。”

2号建筑

19号建筑

3

一声声红色电波也曾在这片弄堂内流传。

1945年9月的一天,接到上级指示的中共党员方行出面租赁下了弄内25号,用于开展秘密电台工作。

1945年9月,上级指示要在上海寻觅房子设立秘密电台。为此,“方行出面借了北京西路1400弄(又名觉园)25号的一幢单开间三层楼房。机要员郑惠英很快住了进去……为了保证电台的安全,25号二楼被布置成我父母的卧室。我妈妈(王辛南)对二房东说,单身的郑小姐是她的表妹,来沪求学住在这里,自己时常过来看望,照顾郑小姐的生活……为了安全,电台必须经常转移,这个电台也在1946年夏迁到新闸路来安坊5号江闻道家中”。(方虹《我的父母奉命掩护中共上海局》)

电台转移后,方行、王辛南夫妇继续为革命工作奔忙操劳,他们位于江苏路永乐邨21号的寓所,在解放战争中成了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的所在地。当时的上海局书记刘晓、副书记刘长胜、组织部部长钱瑛等经常会来这里举行各种会议,身居觉园内的赵朴初也曾在一次“户口检查”中帮助过这些身处危难之中的共产党人。

那是1948年8月,上海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户口检查,规定各户在轮到检查时居民必须在家守候并要以照片核对。刘晓、刘长胜等人在商量后决定,先转移至杭州暂避风险。以何种理由离开上海呢?于是,大家以上海有几位资本家要到杭州名刹做佛事为由,请赵朴初备函,由方行陪同大家前往杭州净慈寺小住了约一周时间,由此成功避开了这次危险。位于永乐邨21号的上海局机关也一直坚持到了上海解放。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迁入北京西路1400弄,觉园的故事从此又翻开了崭新一页。

1958年,“中国超声诊断”在六院发源;1963年,“断肢再植”的奇迹在六院诞生;1978年,被誉为“中国手”的“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也在六院成功实施。

20世纪90年代初,六院迁出,上海市儿童医院迁入北京西路1400弄后,一幕幕救死扶伤的故事又在这里上演着。

俯瞰觉园旧址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邱力立

文字编辑:沈轶伦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wing

相关阅读

  • 沪上老字号月饼“新品”频出,“旧味”畅销

  • 中新网上海8月6日电(记者 范宇斌)距离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走在上海街头,月饼再次占据食品门店的“C位”。中新网记者发现,今年不少沪上老字号月饼“新品”频出,“旧
  • 携手深耕上合组织农业合作“示范田”

  • 农业是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发展战略有效对接,为各国实施双多边农业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中国与上海合作组
  • 鼓励新型设摊,上海划定区域有序经营

  • 据新华社上海7月8日电(记者董雪)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鼓励新型设摊,划定一定的公共区
  • 上海交大社会实践基地挂牌南疆乡村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张云梅报道)8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在洛浦县恰尔巴格镇阔恰艾日克村挂牌,标志着洛浦县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关系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上
  • 行走乡村!上大人的暑假不一样

  • 2023年7月,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自泰国的张雨轩、柬埔寨的林福荣、越南的NINH THI HUYEN、俄罗斯的安琳娜、孟加拉的雪人、巴拿马的久安和中国的李沛霖、陈梦超、罗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北京西路,上海“南园”|睡前分享

  • 摩登繁华的上海,曾是一处名园汇集之地,仅在静安区境内,就有过张园、徐园、愚园、辛园、南园、爱俪园等私家花园。其中,“南园”原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所建,以简
  • 京津冀、东北等地洪涝灾害救援行动简报(五)

  • 8月2日10时,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河北严重洪涝灾害,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Ⅲ级,8月5日,针对吉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8月5日,国家防总对天津
  • 中国·石家庄五人制足球全国擂台赛第二轮开赛

  •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朱昊明)8月5日晚,中国·石家庄五人制足球全国擂台赛在石家庄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迎来了第二轮的比赛。中国·石家庄五人制足球全国擂台赛现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