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正是少年读书时

日期: 来源:爱槐荫收集编辑:爱槐荫

二月底的济南书会上,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分会场暨首届济南书市上,女儿一口气买了六十多本书,摆满了两层书架,我家充分领略到了“全民共悦读、书香飘泉城”带来的济南阅读惠民季。

上周到历下区一所中学去参加文学座谈,我跟老师和同学们谈起买书、借书的问题,有位男生自信地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是不是过时了?现在是电子阅读时代,可以一秒钟分享给无数人,存在手机里,随时可以阅读,‘借书’早就成为过去式了,古代人的话不可全信。”

我非常欣赏这位男生的独立思考,然后我们一起探讨了他手机里一列长长的书单。

从小学到初二,他已经读了超过三百本书,在繁忙学习的课余时间,保持着每周读一本书的良好阅读节奏。

他非常认真地告诉我:“我想推翻‘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自己能买好书,也能读好书,用阅读来鞭策自己,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们当天探讨的是古典名著《红楼梦》,几乎是每一位作家的入门必读之作。

我跟同学们说,从七岁开始,就读《红楼梦》,这是我的文学启蒙书,过去的四十多年一读再读,从未读懂过、读厌过。

诗仙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名句,完全可以拿来形容《红楼梦》。

当天,我告诉参加座谈会的每一位中学生:“阅读不讲求外在形式,关键是内在思维。当一本书真的能够启迪心智、开拓思想的时候,你一定会爱上它,并且通过这一本书,诚心诚意地爱上阅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我很庆幸,从很小的时候,就受父母的影响,早早地爱上了读书,养成了认真阅读、勤于笔记的好习惯。时至今日,也受益匪浅。

我们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文化传承形神兼备,历史典籍汗牛充栋。

像很多作家一样,我少年时就有野心,要博览群书,阅遍古今,将五千年文字知识读个通通透透,成为真正的“阅读达人”。

这其实是一道数学题,一个人每天读书八小时,全年不休,耗尽生命,也不过是啃动了中华民族的“书山一角”,距离窥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貌,仍有十万八千里。

颜真卿《劝学》名句,是告诫每一个人,在少年时就要树立远大理想,珍惜时间,学习知识,有所成就,报效国家。

到现在我还记得,自己从小学到初中的八年时间,书桌前贴着的座右铭一直就是这首诗。

阅读让我每天都热情高涨,胸中澎湃着强大的内驱力,无论在校学习还是在家劳动,都充满自信,从不服输。

初三的第一天,我的新班主任老师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庄重地写下一行粉笔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告诉我们,这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出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总理亲眼目睹洋人在租界傲慢横行,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国人悲哀,知耻而后勇,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的班主任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他带给我的,却是醍醐灌顶般的启迪,让我一下子找到了求学之路上的灯塔。

当晚,我工工整整地抄写周恩来总理说的这句话,贴在书桌前。

读书能够明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每一位中华少年应该牢记的方向。

在所有读书和写作的过程中,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引领着我。

每当写作倦了累了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班主任严肃认真写下板书的那个早晨,耳边仿佛再次响起他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虽然没有机会瞻仰历史上那些伟大人物的风采,但他们留下的文字和箴言,同样激励着我奋力向前。

当下,我最希望做的就是,传承同样的崇高思想、同样的璀璨文字、同样的如火激情、同样的科学方法,再亲手交给学校里的同学们,让这些青春少年,学会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正确打开方式,不骄傲怠慢,也不崇洋媚外,不焦躁抗拒,也不妄自菲薄。

每一次,我都诚恳地告诉身边的每一位阳光少年、花季少女,只有在阅读中洗濯掉无知,在思考中锤炼出意志,始终把年轻的根扎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沃土之中,每个人未来的前进步伐,才能踏实而稳定,坚强而远大。

过去二十年,我参加过很多次“作家进校园”的公益活动,担任过学校的家委会主席,采访过很多书香家庭优秀家长和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在全民阅读方面,已经呈现出卓有成效的精神风貌。

我清楚地记得,十年前的六一儿童节前一天,我坐在济南五中教学楼回廊的读书角,手里捧着一本《古文观止》。旁边的阶梯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稚气未脱的男生和女生在朗读《论语》。

在这个飘着书香的校园里,我觉得年龄和岁月的隔阂已经不复存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捧起书本,归来校园仍是少年。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并且多次在座谈会上,告诉在座的文友和师生,读书不但能厘清我们生活中的所有理性思维,更能让平凡的生活充满了感性和感动,让我们胸膛里永远流淌着热情和激情。

从少年到中年,每一步每一年,我都清楚地知道,有好书相伴的人生,才是幸福而无憾的。

文学座谈会后,我一直在反思。

其实,在这里,我想回答那位文学座谈会上的男生:“‘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永不过时,因为,当我们可以买纸质书、电子书的时候,还有很多偏僻山区的学生买不起书,也读不到渴望的书。他们的读书方式,就是一个班传阅一本书,每个人都如饥似渴地读完,然后再交给另外的人。”

我去过山区,那里的孩子们看的都是旧书,一本书被翻得起了毛边,装订线断了,书页散开,又用缝衣针缝起来。封面破了,用浆糊粘起来……

那里的书,不属于一个人,甚至不属于一个学校,而是属于一个村子、一片山区以及那里所有的人……

我还想告诉那位男生:“为什么你会忽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泉城济南,根本不会考虑‘借书’的问题。这座城市为我们提供了最完整的读书体验,买书的渠道非常完备,除了四通八达的互联网购书,我们的新华书店,也提供了门类齐全的图书,只要列出书目,二十四小时内就能拿到手里。另外还有很多个性鲜明、服务周到的独立书店,让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这位男生提出的问题,恰恰说明,我们济南的孩子们从小热爱阅读,也有阅读的条件,所以眼界开阔,才思敏捷,善于发现问题,也敢于推翻常识,这都是读书带来的巨大好处。

我想请孩子们记住,济南是全国闻名的“爱阅之都”,大家除了善于读书、勤于思考之外,还要立足济南看全国。济南多年来提倡的“全民阅读”,不仅仅是指一个学校、一个城市的阅读,应该是全国全省、上下统一的阅读,其中包括大量已经完成全面脱贫任务的乡村和山区。全民阅读、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帮助那里的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进步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

我们今天的阅读,既有增长知识、博闻强记的作用,又要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乘着中国崛起的时代潮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华民族文化滋润的力量。

热切希望在未来的济南,每一位作家都能与时俱进,发挥船锚作用,用自己多年来读写思辨的文化沉淀,去影响身边的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同时,让“作家进校园、作家客串老师”等引领少年读书的崭新方式,遍地开花,越来越美,让每一个家庭、每一所校园都充满悦耳的读书声,让我们眼前充满了活力和热情的少年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源:济南宣传)


相关阅读

  • 那年我高考丨高考那天

  • 高考那天□淄博市体育局机关党委办公室 宋少雄麦黄穗满,高考如约而至。高三之前,“高考”一直是父母老师口中“妖魔化”的存在。它是千军万马争过的独木桥,是鲤鱼跃龙门的最佳
  • 山东定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 6月2日,定陶区第一实验中学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讲座。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琇清受邀以《走进孔子》为题,分享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我的河北故事 | 解锁河北文化密码

  • 讲述人 子涵(俄罗斯)我是来自俄罗斯的子涵,我的俄文名字是Aleksander。2021年,我通过了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申请,目前我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
  • 民乐县锦绣家园幼儿园举办文艺汇演

  • 为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的人文素养,充分展
  • “爱涌泉城 护航未来”2023爱心送考公益活动启动

  •   车顶戴着“状元帽”,车身贴上“状元出租车,助力全体考生成功上岸”标语和“哥哥姐姐”的寄语,驾驶员穿着“夫子服”,参与2023年爱心送考公益活动的20辆“金榜”出租车,6月2
  • 济南部分高中艺体特长生招生简章出炉

  •   6月2日,济南部分高中发布艺体特长生招生简章,包括艺术、体育、“足、篮、排后备人才”等项目。推荐生试点高中共招收685人。  具体来看,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年共招收艺体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正是少年读书时

  • 二月底的济南书会上,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分会场暨首届济南书市上,女儿一口气买了六十多本书,摆满了两层书架,我家充分领略到了“全民共悦读、书香飘泉城”带来的济南阅读惠民
  • 不论几岁,童真万岁!

  • 歌声与微笑让童心自由飞翔,快乐与激情让梦想悄然绽放。6月1日上午,西安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举办“幸福童年·快乐六一”庆“六一”文艺汇演。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黄英维,大雁塔街
  • 淄博高新区:招商“比武” 现场“过招”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赵瑞雪 通讯员 吕仲夏“人们常说政府服务要像‘店小二’,我认为招商工作更像‘媒婆说亲’。作为‘媒婆’,我们要熟悉市场,更要善于沟通、勤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5人被查!

  •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截至2023年6月2日20时,5人被查,有10起“四风”问题,6起高校基建后勤领域“以学谋私”典型案例。审查调查·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