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7000粒番茄种子遨游太空, 菏泽农民实现“飞天梦”

日期: 来源:菏泽日报收集编辑:菏泽日报

一粒种子扎根泥土,一个梦想飞向九天。

5月30日,单县番茄研究所培育的7000粒番茄种子实验材料搭乘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往太空,随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空间搭载实验。历经多年拼搏,任思党、任辉父子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5月31日,记者赶赴单县对父子二人进行了采访,了解这些番茄种子“飞天”背后的故事。

“菏泽籍”番茄种子成功“飞天”

5月31日7时,一缕阳光投向单县绿丰种苗实验示范基地,60岁的任思党钻进番茄育种大棚里,打杈、授粉。随着大棚内气温升高,他不大会儿就热得满头大汗。

“每一株番茄苗都有自己的‘身份证’,粉色的标识牌代表的是粉色西红柿,白色的标识牌代表的是杂交西红柿,其他标识牌也都代表着不同的西红柿。”任思党介绍。在番茄育种大棚里,记者看到,每一株番茄苗都挂着一个标识牌,其中就包括5月30日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的56-68、56-79。“我们的番茄种子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的消息,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这两天接到了不少祝贺电话。”任思党微笑着说。5月30日上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单县番茄研究所培育的7000粒56-68、56-79番茄种子实验材料搭乘飞船飞往太空,它们将随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空间搭载实验。

“这些‘飞天’的番茄种子,是去年春天培育出来的。”任思党的儿子、单县番茄研究所所长任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单县番茄研究所提供的56-68、56-79番茄种子实验材料重约30g,共计7000粒(其中56-68实验材料3000粒、56-79实验材料4000粒)。这7000粒“菏泽籍”番茄种子,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5个月。“通过太空失重辐射,56-68、56-79实验材料诱发基因突变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可以通过此次太空实验获得更多突变新材料,促进番茄育种事业快速发展。”任辉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展以来,注重发挥工程综合效益、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3月23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通过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搭载航天育种实验项目的机会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育种实验项目。“通过单县科协的帮助,我们与航天部门取得联系,将56-68、56-79番茄种子实验材料进行了提交。”任辉说。搭载实验项目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遴选,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审核批准实施。

打破国外番茄品种市场垄断

“我从1987年开始从事番茄育种工作,截至目前共培育出72个番茄品种,其中26个品种在农业农村部登记,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一项科技进步三等奖。”点燃一根香烟,任思党缓缓地说。

短短几句话,概括了任思党、任辉父子二人近年来在番茄育种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1987年我高中毕业回到家中,当时我们这一带是单县传统的蔬菜种植区,其中番茄的种植面积较大。”任思党回忆,“我当时在家里搞农技服务,慢慢发现乡亲们使用的很多种子都是外地的甚至是外国的,农民耗费了很多资金。我当时心想,如果能培育出我们自己的种子,该多好啊。培育出自己的种子,既利于在本地推广,也可以让农民得到实惠。”

这个念头就像一粒种子扎根在任思党的心田,此后的36年,历经风风雨雨,遭遇挫折失败,他从来没有动摇过。“育种是一项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工作,研发周期长、出成果慢,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前期还看不到收益。”任思党回忆,“家人不住地抱怨,这种研发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什么时候可以把投入的资金收回来。”

任思党说,面对重重压力,他也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是在我看来,育种这项工作非常有乐趣,让人欲罢不能,慢慢地我取得科研成果了,与山东农科院、江苏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家人也慢慢理解了。”

“十年磨一剑,这句话用到种子培育领域再贴切不过了。一个育种材料要培育8代,才能作为亲本材料使用,原来需要8年的时间,现在通过大棚培育也要近三年的时间。两个材料组合,通过多种实验,历经多年努力,才能筛选出一个新品种。”任思党说。

1995年,第一个饱含任思党心血的品种“绿丰杂交二号”投向市场,并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2008年,我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对120多个组合多点实验筛选,成功育出抗TY病毒番茄新品种‘粉欧克’等抗TY番茄新品种,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番茄品种中高端市场垄断的历史。”任思党骄傲地说。

痴迷科研,为自己鼓掌

“育种的人有时候就像疯子,看到一项项饱含心血和汗水的研发成果,会为自己着迷,为自己鼓掌。”任思党说。

“2019年夏秋番茄TY、褪绿病毒在我国大面积暴发,全国受害面积近300万亩,那段时间,我们研发团队不断查找资料、试验,利用传统育种手段与生物育种相结合,创新选育番茄抗病新材料,筛选出102份抗TY1、TY2、TY3、MI、SW5、TOM多基因聚合番茄育种新材料,成功选育出8个国际先进、国内领先适合多茬口种植的抗TY、褪绿病毒番茄新品种。”任思党说。

“搞农业科研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才可能培育出好的番茄品种。”任辉说,一辈子培育出一个优良的番茄品种就很不容易,“我们一直坚持培育新品种,不断改善番茄品质,让中国人都能吃上口感好的番茄。”

子承父业,2004年,21岁的任辉成立了单县番茄研究所,实验、繁育、试种、推广。功夫不负有心人,任辉培育的“绿丰杂交2号”番茄新品种,因其品质好、产量高,被单县有关部门指定为“中国西红柿之乡”番茄生产专用品种。

2008年,任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在番茄育种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育出了抗TY病毒番茄新品种“粉欧克”等抗TY番茄新品种,打破了欧洲国家对我国抗TY病毒番茄品种中高端市场垄断的历史;2017年,他研发的抗TY品质番茄新品种“柿都1307”“柿都1318”“柿都14203”在农业农村部获得品种登记。2020年申报了“红之星”“1611”“1613”等10个番茄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一粒种子扎根泥土,一个梦想飞向九天。目前,任思党、任辉父子二人培育的7000粒“菏泽籍”番茄种子已经成功“飞天”。任辉介绍,这7000粒“菏泽籍”番茄种子遨游太空后,单县番茄研究所专家团队将与地面种子进行基因比对研究,进行各种实验,探索丰产、抗病、优质番茄的有效推广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郭卫东

相关阅读

  • 单县:培育新时代美德青少年

  • 近日,单县全环境立德树人“唐诗吟唱”文化传承活动在徐寨镇明德小学举行,青春少年遇上魅力诗词、古诗韵律,激发对传统诗词、传统文化的热爱。该校五年级学生张逸鑫告诉记者:“吟
  • 单县:奉献者增“值” 有德者有“得”

  • 近日,在单县徐寨镇牛杨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村干部主持下,一群村民环形围坐,一边讨论议定本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一边记下美德信用积分登记。原来,该村为切实提高群众
  • 王凯调研指导麦收工作

  • 王凯在调研指导麦收工作时强调全力以赴推进麦收工作千方百计确保群众收益近期,省长王凯先后到郑州航空港区、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周口市西华县等地调研指导麦收工作,强调要认真
  • 飞天!7000粒“菏泽籍”番茄种子上太空了!

  •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5月30日上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菏泽市单县番茄研究所培育的7000粒56-68、56-79番茄种子实验材料搭乘飞船飞往太空,它
  • 不怕咸的“金种子”

  •   一粒“金种子”,就让盐碱地变高产田!“农业芯片”可不白叫,好种子就有这威力。河北新闻联播报道,沧州全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这可离不了不怕咸的“金种子”。 
  • 神舟十六号搭载的葡萄种子出自吐鲁番!

  •   天山网讯(记者 张瑞麟报道)5月30日,成功进入太空的神舟十六号飞船上搭载了一批实验用的种子,这其中就有来自吐鲁番的葡萄种子。  航天育种是利用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热心的您 助力微心愿,成为孩子心中的“光”~

  • 童年是诗,宛如璀璨星空;童年是梦,描绘七彩人生。“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这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这个“六一”儿童节,你有没有想实现的小心愿?想要一双
  • 北京市首评“门前三包”示范街

  •   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首都精神文明办、市爱卫办昨天围绕“共管门前事、共享新环境”联合启动“门前三包”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包含门前责任区清洁、门前乱设设施治理、规